科研产出
云瑞14系列甘蔗杂交组合的同异分析法评价
《中国糖料 》 2016
摘要:为了科学、高效地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甘蔗优良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采用同异分析法,对2014—2015年度云瑞14系列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了以株高、茎径、锤度、有效径、单茎重、产量6个目标育种指标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瑞03-321×云蔗10-45、云瑞10-1055×德蔗07-36、云蔗05-51×云瑞05-770三杂交组合的综合联系度数值分别是0.8105、0.8097、0.8008(均>0.8000),同异分析评语为优秀,其中云瑞03-321×云蔗10-45这个杂交组合的综合联系度是42个材料中最大的。云瑞05-679×德蔗93-94、德蔗07-36×云瑞05-704两杂交组合的综合联系度依次是0.7030、0.7008,综合联系度数值介于0.700~0.800之间,同异分析评语为良好。其余杂交组合表现一般。


甘蔗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甘蔗作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遗传转化高安全级别的经济作物,其遗传转化的研究一直倍受重视。目前应用于甘蔗中的转基因技术主要是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近年来甘蔗的转基因研究主要以新型抗病虫、抗寒、抗旱和高糖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同时在转基因生物的检测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甘蔗的转基因还是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转化效率低、基因表达效率不高、转基因安全性研究少以及可能存在的法律和社会问题等。建立多个甘蔗主栽品种高效、快速、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安全型系统,开展大片段基因、多基因转化,实现基因的时空控制表达等将是甘蔗转基因技术的新的发展趋势。


基于同异分析的云瑞系列甘蔗创新杂交组合评价
《中国糖料 》 2015
摘要:基于同异分析方法,对18个云瑞系列甘蔗创新杂交组合有性后代的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锤度、丛重和锤重7个性状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并以粤糖93-159和ROC22作为对照对参试组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瑞10-509×德蔗03-68、云瑞10-498×粤糖91-976、云蔗03-194×云瑞06-4337、云瑞10-554×粤糖91-976和德蔗93-88×云瑞09-754这5个组合的综合同一度值大于双对照,评定为优组合;云瑞06-74×柳城03-1137、云瑞09-169×凉蔗-2、云瑞08-954×德蔗93-88、粤糖91-976×云瑞06-8270、云蔗03-194×云瑞06-8270、云蔗03-194×云瑞10-550、云瑞07-3081×桂糖96-211、云瑞07-569×云蔗05-51、云瑞07-596×桂糖96-211、云蔗03-194×云瑞10-554、云蔗99-124×云瑞06-8270这11个组合的综合同一度值介于双对照之间,评定为较优组合。这16个优良组合可根据单株表现适当扩大入选率,在今后的云瑞创新亲本和品种选育中可进行重点筛选利用;一般组合应适当减小种植规模,在节约试验用地的同时提高甘蔗育种效率。


甘蔗属割手密种云南82-114 F_1代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及分类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64份甘蔗属割手密种(Saccharum spontaneum)云南割手密82-114(云南82-114)的F1代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为进一步筛选和利用优良种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育种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对云南82-114血缘F1代的9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结果】在64份材料的灰色关联度排名中,排名居前10位的分别为云瑞08-155、云瑞08-52-1、云瑞08-147、云瑞08-157、云瑞08-197、云瑞08-105、云瑞08-111、云瑞08-96、云瑞08-52-2、云瑞08-83,超过对照ROC22的材料有5份,超过对照粤糖93-159的材料有10份,其余的54份材料均未超过两对照。依据材料间灰色关联度建立三角矩阵,取等价截距λ=0.890时,可将材料分为22个类型,大部分材料可单独聚为一类。灰色关联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瑞08-155、云瑞08-52-1、云瑞08-147、云瑞08-157、云瑞08-197、云瑞08-105、云瑞08-96等7份材料可作为杂交利用的重点材料。【结论】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对材料的高效筛选和杂交利用具有较明确的指导作用,是一种方便、简捷的评判方法。


甘蔗家系苗期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组合的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对实生苗根系性状、地上部性状及根系性状与地上部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实生苗苗期根冠比、根直径差异不显著,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根交叉数差异显著。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相关性,且根系鲜重与植株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系干重与植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


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评价
《中国糖料 》 2015
摘要:以前期构建的甘蔗杂交品种初级核心种质材料161份为研究对象,测定甘蔗品种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品种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在苗期相关性状之间,出苗率和主茎苗占总苗数比例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分蘖苗相关性状表现出负相关关系;(2)在产量性状之间,株高与单茎重和蔗茎产量,茎径与单茎重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而茎径与蔗茎产量表现为负相关关系;(3)在苗期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出苗率、分蘖苗占总苗数比例和分蘖苗成茎率与蔗茎产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出苗率(0.576)>分蘖苗成茎率(0.243)>分蘖苗占总苗数比例(0.180);(4)分别筛选出82份、10份和30份在出苗率、分蘖苗占总苗数比例和分蘖苗成茎率指标上表现优异的材料。以上结果的获得将为品种早期筛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并为品种产量改良提供优异亲本。


31份甘蔗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褐锈病抗性鉴定及Bru1基因的分子检测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蔗野生资源对黑顶柄锈菌的抗性水平,了解Bru1基因在甘蔗野生资源中的分布状况,于2013年对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31份野生核心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褐锈病鉴定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31份供试材料中,高抗(1级)至中抗(3级)的有28份,占90.3%。其中19份材料表现高抗(1级),占61.3%,3份材料表现抗病(2级),占9.7%,6份材料表现中抗(3级),占19.4%。31份供试材料中只有贵州78-2-12、云南97-4、E.rockii95-19、E.rockii 95-20、云南83-224、广西79-8、云南95-35和广西89-13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占参试材料的25.8%;其余20份抗病材料和3份感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表明除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结果暗示中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核心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优良的抗褐锈病基因,是选育抗褐锈病甘蔗品种很有利用前景的抗源种质。
关键词: 甘蔗 野生核心种质 抗褐锈病基因Bru1 分子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