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热河谷区番茄-甜玉米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减少地膜使用量,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于云南干热河谷区元谋县开展番茄-甜玉米一膜两用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地膜的利用率可提高1倍,纯收益每667 m2增加6.27%.番茄-甜玉米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推广,能有效解云南干热河谷区农业自然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云南干热河谷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干热河谷区;番茄;甜玉米;免耕栽培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云蔗05-5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云蔗05-51组培再生体系明确其对抗生素G418的耐受性,为云蔗05-51基因工程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云蔗05-51心叶为外植体,MS基本培养基添加2, 4-D、6-BA和KT,设置质量浓度梯度及不同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植株。在云蔗05-51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与不定芽分化阶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含量的G418,确定合适的G418筛选质量浓度。以nptⅡ为标记基因,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云蔗05-51胚性愈伤组织,筛选获得抗性植株,PCR和NPTⅡImmunoStrip检测确定nptⅡ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结果】云蔗05-51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3.0 mg/L 2, 4-D;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阶段宜采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 6-BA+0.1 mg/L KT。云蔗05-51对G418耐受性筛选结果显示: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和分化不定芽阶段G418的适宜筛选质量浓度分别为40和20 mg/L。G418抗性植株PCR检验表明:标记基因nptⅡ已成功整合到云蔗05-51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NPTⅡImmunoStrip检测表明:nptⅡ的蛋白水平得以表达。【结论】建立了云蔗05-51心叶组培再生体系,明确了40和20 mg/L G418是筛选抗性愈伤和抗性植株的适宜质量浓度。建立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云蔗05-51胚性愈伤组织系统,为有益基因导入甘蔗品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甘蔗 组织培养 G418 nptⅡ PCR NPTⅡImmunoStrip


香蕉蓟马在花蕾期发生为害动态及精准化学防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香蕉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的最佳防控时机,评价精准喷雾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开展了最佳诱捕效果粘虫色板的筛选,在花蕾期监测蓟马迁入动态,调查蓟马在果穗上的为害分布,评价不同施药时机的防效,以期找到最佳防控方法。结果表明:在竞争和非竞争条件下,较白色和黄色,蓝色粘虫板的诱捕效果最好;蓟马迁入动态为植株现蕾后成虫大量迁入,呈逐渐增加趋势,花蕾向地弯垂后至第8梳苞片打开期间达高峰,色板上诱捕的蓟马数量最大,达290头;果穗上所有果梳均受到为害,并随着果穗生长呈逐渐加重趋势,最末端第7果梳的为害最严重,为害症状的黑点数为207个;在植株刚现蕾和花蕾向地弯垂时,对花蕾和果穗喷雾,2次施药的间隔期为5 d,对整个果穗有较好保护作用。香蕉蓟马的最佳防治时间为刚现蕾和花蕾向地弯垂的生育期。定向精准用药能够有效防控蓟马、保护果皮外观,实现蕉园农药减量施用,为香蕉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依据。


钝裂银莲花花色素合成相关基因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于钝裂银莲花类黄酮/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q RT-PCR表达分析时的内参基因,根据钝裂银莲花蓝/白不同花色花器官组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选取了多聚泛素酶基因(polyubiquitin,UBQ)、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β-TUB)、水通道蛋白基因(aquaporin,AQP)、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GAPDH)、组蛋白基因(histone,HIS)、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β,EF-1β)和60S核糖体蛋白基因(60S ribosomal protein L13-1,RPL13)等8个常用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以钝裂银莲花的叶片、茎杆和蓝/白色花器官等不同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qRT-PCR检测这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中,UBQ表现最稳定,而β-TUB相对稳定性最差。以最稳定的UBQ为内参对钝裂银莲花类黄酮/花青素合成途径中16个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q RT-PCR分析,结果与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UBQ为钝裂银莲花花色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
关键词: 钝裂银莲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筛选 稳定性 类黄酮/花青素合成途径


马铃薯资源晚疫病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谱抗性基因的挖掘是马铃薯高抗晚疫病品种选育的基础.本研究以288份国际马铃薯中心筛选的晚疫病抗性群体为试验材料,经过连续2年田间调查,计算AUDPC和sAUDPC值,评估群体晚疫病抗性;利用SLAF-seq方法进行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晚疫病抗性表型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晚疫病抗性相关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晚疫病抗性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晚疫病抗性在288份材料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差异;基于5种分析模型,共鉴定到82个与晚疫病抗性显著关联的位点;在关联区间关联到54个已知或可能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其中,23个基因为抗性基因,包括晚疫病抗性基因R1同源基因、Sw-5同源基因(R8)和Rpi-vnt1以及编码多效性耐药蛋白基因; 5个基因编码MAPK蛋白和WRKY转录因子; 1个基因参与茉莉酸途径;3个基因与水杨酸途径相关;6个基因是病程相关的基因;3个基因参与苯基丙酸类合成途径;其他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如HMGR基因(2个)、细胞色素P450 (21个).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抗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抗性基因 国际马铃薯中心


ABT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以紫娟、云抗10号、云茶1号、云抗14号4个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号生根粉100 mg/kg对茶树插穗浸泡处理0.5 h,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了ABT1号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根时间:愈伤组织出现时间空白处理和ABT处理以云抗10号最早,紫娟最晚;生根时间空白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4号最晚,ABT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0号最晚。(2)内源激素水平:ABT处理后,愈伤组织内源激素水平:IAA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ABA含量紫娟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GA4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4个品种的TZR含量均提高;IAA/ABA值云抗14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根部内源激素水平:4个品种的IAA、ABA、TZR含量及IAA/ABA值均提高,GA4含量云抗10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3)生根指标:空白处理和ABT处理的愈伤率以云抗10号最高,紫娟最低,生根率和成活率以紫娟最高,云抗14号最低;4个品种的愈伤率指标除了云抗10号的ABT处理低于空白处理外,其他3个品种的愈伤率、生根率和成活率都表现为ABT处理高于空白处理。


果蔗中百菌清残留特征研究
《保鲜与加工 》 2021
摘要:为了能安全、有效地使用百菌清,了解百菌清在堆储果蔗中的残留变化,以黄皮果蔗为试材,开展不同浓度百菌清在果蔗上的残留检测。参照NY/T 761—2008中的方法,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配制100~500倍液,分别喷洒在堆储果蔗上,每3 d取1次样榨取果蔗汁,测定果蔗中的百菌清含量。结果表明:百菌清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0%~103%,RSD值为0.24%~1.71%;在堆储的39 d中,百菌清在果蔗汁中最高残留量为1.24 mg/kg,最低含量为0.07 mg/kg;采用气相色谱测定百菌清含量方法易操作,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完全适用于本试验中百菌清的检测。


果树根际微生物研究综述
《中国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果树的营养、生长、发育和病理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中,有许多微生物有益于果树的生长,但也有一些微生物在根际定殖,它们力求突破有益微生物的保护屏障,克服果树固有的防御机制,引发果树疾病,危害果树健康。为了促进果树健康生长,了解果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果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在维持果树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重塑果树根际微生物组以实现水果可持续生产的策略。重点介绍了微生物介导、植物介导和农技管理3种重塑果树根际微生物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