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芝麻丛枝和花变叶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表现出丛枝和花变叶症状的芝麻感病植株总DNA进行植原体16S rRNA和rp基因的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明确了两种病株的病原均为植原体,并将其命名为云南元谋芝麻丛枝植原体(SEWB-YNym)和云南元谋芝麻花变叶植原体(SEP-YNym)。两个株系的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均为1 248 bp,并且碱基序列完全一致。通过与其他地区报道的芝麻植原体株系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后发现这两个株系与来自缅甸的株系不存在位点差异,而与泰国、中国台湾、印度的株系分别存在3~6个位点差异。同时,还从两个株系中获得了长度均为1 171 bp并且碱基序列也完全一致的SEWB-YNym和SEP-YNym的rp基因序列。此rp基因序列包括全部rpl22基因(nt90-476)和部分rps3基因(nt550-1170),分别编码128和206个氨基酸。通过对16S rRNA和rp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等分析,表明两个株系与候选种‘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rantifolia’相关,为16SrII-A亚组成员,并归属于植原体rp-iii亚进化支。
关键词: 芝麻 丛枝 花变叶 植原体 16S rRNA基因 rp基因


4个野生猕猴桃优良单株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挖掘云南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对滇东及滇东北部分地区的野生猕猴桃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在对资源果实进行感官评价、形态测定分析及总糖、总酸等鉴定分析基础上,筛选出4个优良单株,对优良单株开展了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良单株DSG-2果实的磷、锌、铁、镁、钙、铜和钠含量均最高;XSD-1果实的磷、镁、钙、铜、钠和钾含量均最低;4个优良单株的钾、钙、磷和镁含量居前4位,占总量的99.51%~99.76%,锌、铁、锰、铜和钠含量均较低,矿质元素总量、矿质营养综合评价指数及矿质营养品质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DSG-2>LBBH-1>LB-2>XSD-1。


云南东南部石漠化地区发展猕猴桃产业可行性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在云南东南部石漠化地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可行性,解决石漠化地区产业匮乏的问题,从2017年起,在云南省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种植发展了220 hm2猕猴桃,通过4年的田间观察,对物候期、果树品质、病虫害和销售价格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该石漠化地区能够种植猕猴桃,供试的东红、金艳和翠玉猕猴桃品种均达到了其主产区中等偏上的产量水平,品质有一定的提升,果品价高且畅销。在云南省东南部石漠化地区发展猕猴桃产业可行,本研究结果为滇桂黔石漠化连片地区发展猕猴桃产业提供了参考。


生物菌肥对谷子长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物菌肥浓度对谷子植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晋品谷4号为材料,大田设置0(CK)、450(S1)、900(S2)、1 350(S3)、1 800(S4)和2 250(S5) kg/hm2 6种施肥梯度,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开花期施肥处理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CK,以S4的叶面积最大,为203.03 cm2,比对照CK增长17.00%;开花期谷子地上鲜重和干重都以S4最大,分别为579.46和153.02 g,并且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都以S4净光合速率最高,分别为26.29、22.94和14.02μmol/(m2·s),均表现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低的变化趋势,并且不同施肥处理都显著高于对照CK;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到峰值出现降低趋势,以S4的产量最高,为4 995.00 kg/hm2,较对照CK增加17.80%。【结论】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环保型肥料可以代替部分无机肥料,以1 800 kg/hm2的施用量为宜。
关键词: 生物菌肥 谷子 叶面积 地上生物量 净光合速率 产量


抚仙湖径流区不同氮磷钾肥运筹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探索抚仙湖径流区优质烟叶生产最佳肥料管理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P2O5和K2O肥用量分别为90、45和405 kg/hm2时,烟株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和叶面积系数等农艺性状表现最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好,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化学成分含量适宜且协调性较好,烟碱、氯离子、氧化钾、两糖差、糖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符合云南中烟清香Ⅰ型优质烟叶化学成分标准要求;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等经济指标表现最优。


西南冷凉高地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内气候生产潜力评价-以云南昭通为例
《中国农业气象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云南昭通1958-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1978-2018年苹果种植统计数据和2010-2018年果园生产调查和观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逐级订正等方法,探讨云南昭通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内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估算当地气候生产潜力,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布局苹果产业。结果表明:(1)1958-2019年,云南昭通无霜期、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时间分别显著增加3.5d和4.5d,理论上能满足苹果生育所需,但昭通苹果花芽膨大期与终霜日和稳定通过10℃起始日期不匹配,成熟期与初霜日和稳定通过10℃终止日期不匹配。(2)根据云南昭通2010-2018年苹果实际生育期,明确了当地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为稳定通过3℃起始日期-稳定通过13℃终止日期。1958-2019年,云南昭通苹果最大可能生育期内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11.8、16.1和22.6℃,分别以0.1、0.04和0.05℃·10a-1的速率增加;气温日较差平均为10.89℃,以0.2℃·10a-1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1.0mm·10a-1和6.7h·10a-1的速率减少。(3)过去62a,云南昭通苹果花期低温发生风险较低,不是当地苹果生长期内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连阴雨发生风险较高,且主要分布在苹果关键生育期6-9月。(4)在当地气候背景下,苹果最高理论产量约为94t·hm-2,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占光合生产潜力的83.0%和76.0%,研究期内昭通果园实际产量仅为光合生产潜力的35.0%,统计产量仅为光合生产潜力的10.0%。随着技术进步和品种选育,果园实际产量与生产潜力的差距逐渐缩小。云南昭通气象条件能充分满足苹果生长发育,通过合理、高效栽植技术应用及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充分挖掘,可进一步提高苹果产量,提升品质。
关键词: 苹果 生育期 农业界限温度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风险 西南冷凉产区


辣木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 》 2021
摘要:辣木为辣木科辣木属多年生乔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效.然而,干旱是制约辣木生产的关键因子之一.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指标等方面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辣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抗旱措施,旨在为后期开展辣木抗旱研究及辣木特色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辣木;干旱胁迫;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