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越边境农业科技合作现状与对策
《农业展望 》 2021
摘要:剖析中越边境农业科技合作现状与潜力,可以为中国跨境农业科技合作提供参考。将中国滇桂两省区和越南北部边境七省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双方合作基础条件、机制模式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中越边境具备良好的农业科技合作基础,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合作机制,通过基地建设、产业转移、联合研究和人员交往等开展了多形式合作,但在机制建设、主体动力、合作项目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基于此,应加快构建战略协同的合作新体系,强化对合作主体的持续稳定支持,推进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跨境农业科技合作新模式。


3种白及属植物化学成分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目的]建立白及、黄花白及、小白及的化学成分特征色谱图,寻找能够分类鉴别白及属植物的方法.[方法]运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进行化学成分的色谱图研究,以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eine)作为标准品对三者的化学成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显示,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3个种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其中黄花白及和小白及的含量少于白及;经过HPLC图谱比较,三者的militaeine成分含量差别较大,白及为最高,黄花白及次之,小白及没有测出该成分.[结论]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所含化学成分类似,可为三者等同药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三者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白及作为正品中药白及的唯一基源植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白及属;化学成分;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类鉴别


基于多酚类物质差异性判别普洱生茶的贮藏年限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作为判别普洱茶贮藏年限的指标,开展贮藏年限研究。以18种代表性多酚类成分作为特征物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研究不同贮藏年限普洱生茶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普洱生茶中儿茶素类组分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黄素类组分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黄酮及黄酮苷类成分中部分组分呈下降趋势,而部分组分呈上升趋势。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相同贮藏年限的普洱生茶样品可聚集在一起,而不同贮藏年限样品之间呈现分离结果。经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不同贮藏年限普洱生茶样品呈现明显的分离趋势。依据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中变量(变量值>1)重要性分析结果,结合含量差异性分析结果,没食子酸、山奈酚、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种多酚成分被视为特征性标志成分,可用于鉴别普洱生茶贮藏时间。
关键词: 普洱生茶 多酚 贮藏年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烯效唑和比久对盆栽月季矮化效果的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21
摘要:以盆栽月季'冰山'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和比久进行灌根及叶面喷施试验,测定其植株的株高、节间长、节间数、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SOD含量、POD含量.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范围内,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B9)施用剂量的加大,矮化效果增强.在浓度相同条件下,灌根比叶喷矮化效果好.采用灌根方式,烯效唑处理的最适浓度为400mg/L(S3307),比久处理的最适浓度为600mg/L;在最适浓度下,月季矮化效果好,叶色浓绿,株型饱满,观赏价值高.
关键词: 盆栽月季;烯效唑(S-3307);比久(b9);矮化效果


几种环境因子对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ens Koch)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纸上萌发和盆钵法,探究温度、光照、水分、盐分和埋深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40℃温度极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适萌发温度为22.8℃;在25℃和30℃时,光照可显著促进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其余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影响;光叶紫花苕种子萌发率与萌发速率随PEG与NaCl处理渗透势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渗透势-0.2~-1.4MPa下,相比PEG处理,种子的萌发速率在NaCl处理下更高,NaCl处理渗透势在-1.4MPa时的种子萌发速率为0.11;当PEG、NaCl处理的渗透势分别为-1.35MPa和-1.59MPa时,种子几乎不萌发;种子的出苗率随埋深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适宜播种深度为1~4cm。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水分 盐分 埋深 光叶紫花苕 种子萌发


一步法提取甘蔗蔗蜡的工艺方法研究
《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无毒、无污染的乙醇为提取剂,采用一步法提取甘蔗副产物蔗渣和滤泥中的蔗蜡,优化蔗蜡提取工艺。结果表明:(1)蔗蜡提取最佳条件:温度85 ℃,时间1.0 h,提取剂乙醇浓度95%,料液比(提取原料:提取剂)1:13;(2)鲜干滤泥、发酵干滤泥、干蔗渣3种原料的蔗蜡得率分别为:3.19%、1.09%、0.60%;(3)以鲜干滤泥为原料,采用一步法直接提取的蔗蜡中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这3种烷醇总含量可高达59.19%,其中二十八烷醇含量为27.09%。该实验提取剂清洁无污染、工艺控制简单易行,得到的蔗蜡纯度较高,有望为提取高附加值的蔗蜡产品提供工艺和原料选择的参考依据。


关于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策略的探讨
《南方农机 》 2021
摘要:近年来,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文化旅游项目,这种旅游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加深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课题小组对茶文化旅游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及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的发展策略。


云南四季草莓栽培管理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四季草莓对光周期不敏感,在温凉区域可实现一年四季挂果。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冷凉,适宜栽培四季草莓。本文主要介绍云南四季草莓的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管理技术,为其他地区发展四季草莓提供参考。


黄脊竹蝗在香蕉和芭蕉上的取食特性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2020年6月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由云南南部边境地区大量侵入,危害竹(Bambusoideae)、玉米(ZeamaysL.)、芭蕉属(Musaspp.)等植物.本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黄脊竹蝗在芭蕉属作物上的危害进行研究,以期为评估黄脊竹蝗在芭蕉属作物上能否爆发成灾提供数据支撑.通过野外调查结果发现,黄脊竹蝗对粉蕉Musa(ABB组)'Pisang Awak'有明显的取食危害现象,未发现对威廉斯香蕉Musa(AAA组)'Williams'的取食危害现象.室内饲养试验表明,在选择条件和非选择条件下,黄脊竹蝗对巴西蕉Musa(AAA group)'Brazilian'和野生芭蕉Musa(AA group)'Banksi'(编码:ITC0806)均造成危害,说明巴西蕉和ITC0806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黄脊竹蝗的寄主;室内饲养第3天发现,巴西蕉与ITC0806、选择性处理植株的受害指数均有显著差异,黄脊竹蝗对ITC0806有明显的取食偏好且危害更为严重.因此认为,黄脊竹蝗能够取食香蕉和芭蕉并造成危害,在黄脊竹蝗暴发成灾、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会对香蕉和芭蕉产生潜在的威胁,在云南芭蕉属作物生产上,应加强对黄脊竹蝗的监测工作.
关键词: 黄脊竹蝗;芭蕉属;取食特性;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