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籼稻小苗机插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 2021
摘要: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蓝莓"绿宝石"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以成苗2年生老枝条茎段、成苗当年生嫩枝条茎段和大棚内幼苗顶端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南高丛蓝莓栽培品种"绿宝石"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蓝莓"绿宝石"组织培养以大棚内幼苗顶端茎段为最佳外植体;在增殖培养过程中,较低浓度的玉米素ZT有利于"绿宝石"的增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有利于"绿宝石"的快速增殖;"绿宝石"在试管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生根,在筛选出的较佳生根培养基1/2WPM+0.5 mg/L IBA中的生根率仅为75.3%;苔藓和草炭土均是"绿宝石"瓶外生根最好的扦插基质,苔藓作为扦插基质,苗生根后更方便运输。


磁性固相萃取结合GC-MS检测烟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分析测试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基于β-环糊精(β-CD)的磁性复合材料(Fe3O4@SiO2@β-CD)建立了磁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烟草中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比了键合不同环糊精衍生物的复合材料(Fe3O4@SiO2@α-CD、Fe3O4@SiO2@β-CD和Fe3O4@SiO2@γ-CD)对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吸附性能,发现Fe3O4@SiO2@β-CD对4种目标分析物具有最高的萃取率。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微孔吸附材料分析测试仪对制备的磁性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萃取时间、解吸时间、解吸溶剂、溶液pH值和盐离子浓度等对磁性复合材料萃取性能的影响,通过萃取容量实验研究经β-CD修饰前后的磁性复合材料对萃取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于未经修饰的Fe3O4和Fe3O4@SiO2,Fe3O4@SiO2@β-CD的萃取能力显著提升,该磁性复合材料Fe3O4@SiO2@β-CD可用于烟叶样品中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1~3.0 mg/kg,相关系数为0.998 1~0.999 8,检出限均为0.03 mg/kg,定量下限均为0.1 mg/kg,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65.9%~107%,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0.70%~12%。方法可用于烟叶中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环糊精 磁性复合材料 磁固相萃取 拟除虫菊酯 烟草


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农学学报 》 2021
摘要:确保国内居民随时随地能够获取到绿色安全营养的蔬菜是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硬约束背景下,相较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测度评价一个经济体的增长质量更为科学。因此,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个省份不同品种蔬菜的成本收益数据,本文将化肥等污染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2012—2018年,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56%,其中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2%和1.99%;菜椒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速度最快(2.93%),豆角最慢(0.49%);宁夏菜椒和西红柿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快,福建萝卜和茄子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快,河南大白菜、江西豆角、山东黄瓜、辽宁马铃薯以及贵州圆白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快。
关键词: 蔬菜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ICTV最新十五级分类阶元病毒分类系统中的植物病毒(补充)
《植物病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Furcraea necrotic streak virus(假龙舌兰坏死线条病毒),原中文名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植物病毒名称及其归属》。根据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年版《种子植物名称》,Furcraea Vent.(1793)为墨西哥龙舌兰属(也称为缝线麻属、福克兰属、巨麻属、万年兰属),现改为"墨西哥龙舌兰坏死线条病毒"。Macanavirus改为"马卡纳病毒属","Macana"是哥伦比亚发病地对墨西哥龙舌兰上发生的一种病害称呼。


中国古老月季品种远缘及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评价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5份中国古老月季品种、3份野生蔷薇和22份现代月季品种为试材,采用常规人工授粉杂交方法,同时结合花粉活力及倍性测定情况,研究了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出了高亲和性的杂交亲本,以期为中国古老月季的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古老月季品种间杂交亲和性最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达87.50%,古老月季与野生蔷薇、现代月季的远缘杂交亲和性也较高,所配组合的杂交成功率均高于50%,说明古老月季远缘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均较好,因此,在杂交工作中,选用古老月季作为亲本材料有较好的杂交亲和效果;古老月季杂交亲和性与花粉活力、亲本倍性,正反交等因素相关,选择月季亲本时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以提高月季杂交的成功率;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人工授粉结实情况,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古老月季品种为"大花香水""小花香水""月月红",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为"金樱子""可爱的绿".
关键词: 古老月季;杂交;亲和性;亲本选择


不同来源和年份诺邓火腿的理化和呈味性质
《肉类研究 》 2021
摘要:为研究市售常见诺邓火腿的差异,对具有地域特色的诺邓火腿进行综合评价。以洋三元白猪、诺邓黑猪为原材料,按照诺邓火腿工艺加工1、3年火腿,测定其理化指标、质构特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并用电子舌分析其滋味特性差异。结果表明:4组火腿质地存在明显差异;4组火腿中均分离出18种游离氨基酸,精氨酸含量最丰富,亮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次之;洋三元白猪火腿(W组)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诺邓黑猪火腿(B组),B组的鲜味氨基酸相对含量高于W组,氨基酸的释放量可明显将1年和3年的火腿区分开;电子舌结果表明,B1组的滋味丰富性最大,B3组的咸味最大但鲜味最小,W1组的鲜味较大但丰富性较小,W3组的咸鲜味和丰富性适中。综上,鲜味、丰富性和咸味是诺邓火腿重要的味觉指标,诺邓黑猪火腿滋味较为丰富,B3组硬度、咸味最大,加工过程中要控温控湿。


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发展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第三大新型杀虫剂,因其具有广谱杀虫、高效、低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农业虫害扑杀、城市景观维护和家庭害虫防治,这也使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食品和环境中残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体内,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迫切需要对食品和环境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进行监测.本文系统介绍了近五年关于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微萃取、搅拌棒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综述了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检测法、气相色谱检测法、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法、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免疫分析法等,并对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农药残留 杀虫剂 样品前处理 检测方法


增强UV-B辐射对杧果叶片光合生理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紫外(UV-B)辐射胁迫对杧果生物量、叶片光合生理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2年生三年芒和马切苏杧果树为材料,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设置2种不同强度的UV-B辐射(T1:2.5 kJ·m-2·d-1和T2:5.0kJ·m-2·d-1),测定植株生长、叶片光合参数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2个品种的杧果树对不同UV-B辐射强度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T1、T2处理下三年芒的生长发育、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性指标呈增加趋势,而马切苏下降。随着UV-B辐射的增强,叶片细胞超微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T1处理下2个品种的杧果叶片表皮蜡质增多,气孔萎缩,叶绿体趋向于椭圆形,积累较多嗜锇颗粒,其中马切苏局部出现断裂,细胞内有大量黑色脂滴形成;T2处理下马切苏细胞结构层次排列不清,黑色脂滴数量显著增加,叶片光合能力降低。【结论】叶片质地较厚的三年芒对UV-B辐射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而叶片质地较薄的马切苏对UV-B辐射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三年芒较马切苏更适合于在UV-B辐射较强环境下栽培。
关键词: 杧果 UV-B辐射 光合生理 叶绿素荧光 超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