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小麦资源创新种质的抗锈性与生态适应性鉴定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采用条中 2 8、2 9、30和 31号生理小种和来自云南小麦生产上流行的 12个叶锈菌 ,以人工混合接种鉴定和不同生态试点自然发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对常规有性杂交、系谱选育成的创新小麦种质进行抗锈性和生态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 ,小麦创新种质 YV98- 15、YV98- 16、YV98- 30 0 6和 YV98- 30 17对接种条锈病菌和不同生态试点的自然条锈病菌具有良好的抗病性 ,并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可作为广适性和条锈病的抗源亲本利用 ;除德宏田麦和楚雄地麦生态型外 ,YV97- 32、YV98- 16、YV99- 10 19和 YV97- 12 14可用作叶锈病的抗源亲本利用 ;所有参试材料对各生态试点的秆锈病菌具有良好的抗性 ,可用作小麦秆锈病的抗源 ;丽江、昆明田麦生态型的条锈病菌 ,以及玉溪、德宏田麦和楚雄地麦生态型的叶锈病菌可能与接种病菌不同 ,存在新的致病类型或致病基因


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的抗旱性鉴定研究初报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 2001
摘要:云南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 yunnanense King)产于云南省澜沧江、怒江下游.为云南省所特有,具有护颖坚硬、极难脱粒、穗轴受压力易折断等原始特性,又有耐瘠薄、抗旱、抗穗发芽、抗鸟害等多种优点。本文研究了云南小麦的苗期和成株期抗旱性。结果表明云南小麦的苗期抗旱性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不及云南普通小麦地方品种油榨地光头麦;而澜沧铁壳麦和永德铁壳麦的苗期抗旱性强于育成品种云麦42。云南小麦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干旱能力,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其中云县铁壳麦超过油榨地光头麦,其它品种与育成品种云麦42接近。


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
《茶叶科学 》 1992
摘要:从形态学、制茶学、生物化学、孢粉学、细胞学、酶学及抗(寒、病虫)性等7个方面,对来自14个省(区)的200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采用近100项评定指标,筛选出28份优质资源,其中:四项常规成分含量均衡的21份,超常规水平的高多酚(>34%)含量的计9份、高氨基酸(>3.7%)的4份、高咖啡碱(>5%)的7份、水浸出物含量>48%的11份;生产力指数>8000的有2份;抗病虫性较强的有3份;抗寒性较强的有8份。这些优质资源除可直接用于生产外,还可作为进一步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或诱变育种的原始材料。本项研究所采用的鉴定内容、方法和标准,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比较,进行了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