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7份月季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47份月季品种11个表型性状指标,旨在探明不同月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月季种质资源的选育和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7份月季品种为材料,对花色(FC)、瓣型(PT)、花类型(FT)、花头类型(NFT)、花形(FS)、花香(FF)、小叶数(LN)、顶端小叶形状(ALS)、刺状态(TS)、刺颜色(TC)和品种类型(VT)等11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最后对47份月季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7份月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1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6~1.67,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18.48%~63.32%,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刺状态(63.32%)、刺颜色(55.60%)、品种类型(54.00%)、花色(54.00%)、花形(46.10%)、花香(43.62%)、瓣型(39.61%)、顶端小叶形状(33.05%)、花头类型(31.40%)、花类型(20.85%)和小叶数(18.48%),其中小叶数的变异系数最低,刺状态的变异系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刺状态(TS)和刺颜色(TC)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870。品种类型(VT)与瓣型(PT)、花类型(FT)呈显著正相关,与刺状态(TS)呈显著负相关,花色(FC)和花类型(FT)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312、0.330和0.348。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20时,可将47份月季资源划分成三大类。第Ⅰ类包含40个月季品种,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亚类,第Ⅰ-1类包含30个品种,主要特征:花色以粉色、红色为主,主多头,重瓣,斜直状、红色刺为主,品种类型以切花月季、灌木月季、藤本月季为主。第Ⅰ-2类包含10个品种,主要特征:花色以粉色、黄色为主,主单头,重瓣,无刺,切花月季或灌木月季。第Ⅱ类包含4个月季品种,主要特征:花色以复色为主,主多头,重瓣,红色、斜枝刺为主,品种类型以切花月季和微型月季为主。第Ⅲ类包含3个月季品种,主要特征:花色白色,主单头,单瓣,钩刺或弯刺,紫色刺,品种类型以野生种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70.73%,特征向量为刺状态、刺颜色、花形(俯视)、花类型、花香、花头类型、瓣型、小叶数等,代表了前5个主成分能较好的解释所有变量所包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结论】47份供试月季材料中‘甜蜜漂流’的综合评分最高,其次是‘月月红’‘,粉红雪山’的综合评分最低。


水稻氮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氮肥在我国水稻种植中投入量巨大,但氮肥利用效率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仅消耗高额的成本,而且破坏生态.因此,选育氮高效水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高效氮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生理机制、提高水稻氮高效吸收的方法及水稻氮高效基因的挖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氮高效水稻农业育种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悠悠贡山情,共创脱贫路
《蜜蜂杂志 》 2021
摘要:怒江州贡山县城依江而建,周边群山连绵,常年青翠碧绿,植被丰富。江水奔腾咆哮,涛声阵阵。笔者与当地养蜂学员谈起贡山县中蜂产业发展之路,思绪万千,确实是饱含了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我所科技人员及外省扶贫企业的不懈努力。现在当地的中蜂产业发展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竞相开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离子色谱法同时分析果蔬中5种阴离子
《分析试验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Cl-,NO2-,SO42-,NO3-,PO43-5种阴离子含量的方法。通过对前处理条件以及离子色谱条件的优化,确定最优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温度为30℃,超声提取剂为0.5 mL 1.0 mol/L KOH溶液,最佳流动相为30 mmol/L KOH。结果表明:Cl-,NO2-,SO42-,NO3-,PO43-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5~0.9999之间,回收率范围为89.5%~105.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2%。该方法对多种样品适应性好。


亚胺唑在梨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亚胺唑在梨上的残留行为,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建立了梨中亚胺唑的残留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净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UPLC-MS/MS)检测。[结果]在0.001~1.0 mg/L范围内,亚胺唑的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81(R2>0.99);在0.005、0.01、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亚胺唑在梨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4%,定量限为0.005 mg/kg;亚胺唑在梨中的半衰期为16.5~16.9 d;在采收间隔期为0、14、21、28 d采收的梨中亚胺唑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16~2.7、0.033~0.78、0.042~0.69、0.012~0.54 mg/kg;亚胺唑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55 mg,风险商(RQ)为0.9%。[结论]亚胺唑在梨中的残留量随着采收间隔期的延长逐渐降低,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建议在梨上使用1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时,最高施药剂量50 mg/L,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为7 d,安全间隔期为28 d。


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工业需求符合性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澄江抚仙湖径流区2009—2019年的烟叶化学成分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该区域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工业需求符合性。结果表明,上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3.33%、26.62%、20.76%、2.57%、1.93%、0.29%、9.43、5.86、8.45、0.79和0.77,中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2.55%、29.21%、22.27%、2.14%、2.04%、0.29%、10.26、6.94、12.02、0.85和0.79,下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1.59%、25.71%、20.31%、1.46%、2.44%、0.37%、10.33、5.40、16.82、0.92和0.81。烟叶化学成分和协调性指标均在清香Ⅰ型优质烟叶要求的范围内,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澄江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指标间协调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可用性。


云南兰坪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21 CSCD
摘要:采用野外样地和线路调查、栽培品种实地调查及市场访问调查等方法,对兰坪县境内分布的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种类,重要药材蕴藏量、分布,珍贵濒危植物种类、中药材市场情况以及民间习用或混用药材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中药资源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兰坪县有药用植物832种,隶属151科516属,其中云南重楼、珠子参等重点药用植物62种,栽培药用植物22种;调查到云南红豆杉、金荞麦、猪苓等13种国家和省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调查到云南重楼、金铁锁、云南红豆杉、天麻、灵芝等15种珍稀名贵药材;通过市场调查并澄清民间习用或混用药材14种。兰坪县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一些市场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已濒临灭绝,应加大对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 兰坪县 野生药用植物 栽培药用植物 濒危药用植物 名贵药材


8种除草剂对云南蓖麻田间杂草防除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决蓖麻田间杂草防治的技术难题,筛选适用于蓖麻的田间除草剂,为除草剂在云南蓖麻田的安全高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8种除草剂处理对云南蓖麻田间农药的安全性调查和蓖麻生理指标检测,同时分别评价播前或苗后田间除草剂施用对蓖麻生育期和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蓖麻田播前施用480 g/L氟乐灵3240 g/hm2后蓖麻株高降低,同时处理14 d后蓖麻叶片的SPAD(叶绿素含量)降低,这类土壤封闭除草剂无法满足云南蓖麻田间的生产需要;苗期和现蕾期之间施用砜嘧磺隆14 d后不影响蓖麻功能叶的SPAD值、株高和成活率;25%砜嘧磺隆90 g/hm2+45%精喹禾灵62 g/hm2不仅防除蓖麻田间杂草效果最佳,而且蓖麻主穗位高、单株有效穗数、主穗蒴果数、小区产量(主穗)和增产率比喷施清水(CK)显著提高。【结论】苗后单独施用砜密磺隆,不足以高效防除云南蓖麻田间的多种杂草危害。砜嘧磺隆和精喹禾灵除草剂混用可提升蓖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砜密磺隆在蓖麻田间苗后防除杂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云南省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大豆科技 》 2021
摘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将继续对本区域大豆生产情况进行调研,以5个示范县及云南省大豆主产区为重点调研区域,采用现场、电话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内容涉及各区域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豆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各区域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等方面,通过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云南省各大豆主要种植区域的生产和市场情况,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本区域大豆生产的建议以供参考。


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和5个测验种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对其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以评价新选玉米自交系的综合应用潜力。【结果】组合、被测系、测验种、被测系×测验种间各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长、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穗部性状在不同地点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自交系L1、L2、L3、L4、L6、L7和L17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为极显著正值;本试验中10个强优势组合T1×L3、T5×L17、T1×L2、T3×L8、T4×L1、T4×L13、T4×L15、T1×L19、T5×L6和T5×L16的特殊配合力(SCA)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些组合大多是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或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各参试组合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GCA与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的相关性为显著正相关,而穗行数和出籽率与产量的GCA效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明显贡献。【结论】本研究表明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中L1、L2、L3、L4、L6、L7和L17的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