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不同发芽时间下发芽稻谷和糙米不同部位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
《食品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系)26个,在云南新平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比较研究其稻谷和糙米不同发芽时间对不同部位GABA含量累积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26个品种(系)以滇农S-1/滇靖8号、HIPj1、文稻1号/IR36、和文稻2号/IR36四个品种(系)GABA含量最高;萌发前GABA含量各部位依次为皮胚>颖壳>糙米>精米。萌发活化24~28h能显著促进萌发稻谷和糙米中GABA含量的累积,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尤其是糙米在萌发后24h达到最高峰值。稻谷和糙米萌发后不同的部位GABA的累积速率和累积量不同,各部位GABA含量依次为:胚芽>糙米>精米,颖壳最低;萌发活化后GABA含量累积呈现糙米大于稻谷;胚芽中GABA含量粳稻高于籼稻。


水稻大白稻F_7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合系41×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高、总粒数,株高与穗颈长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云南省水稻生产与杂草防治
《中国稻米 》 2009
摘要:云南省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100.0~106.7万hm2,2008年平均产量为412.7kg/667m2。滇中为一季中稻,滇南为双季稻,多为大苗移栽。海拔1000m以下为籼稻种植区,1000~1500m为籼稻和粳稻混栽区,1500~2600m为粳稻种植区。一季中稻区本田主要杂草有稗草、眼子草、扁杆藨草、异型莎草、四叶萍、鸭舌草、牛毛草、长瓣慈姑、莹蔺、双穗雀稗、泽泻、园叶节节菜、矮慈姑、滇藨草、狼巴草、水莎草、假稻等。稻田常用除草剂有扑草净、丁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杀草丹、草达灭(禾大壮)、噁草酮(噁草灵)、五氟磺草胺(稻杰),以及复配剂丁草胺+苄嘧磺隆、乙草胺+苄嘧磺隆、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优克稗+苄嘧磺隆等。
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浅谈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08
摘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水稻育种研究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分子标记的应用在水稻育种上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