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素调控对烤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轮作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烤烟产质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种轮作模式(油菜-烤烟、玉米-烤烟、蚕豆-烤烟)、4个施氮量处理[T1(不施氮,CK)、T2(施氮量45 kg/hm2)、T3(施氮量90 kg/hm2)、T4(施氮量135 kg/hm2)],分析不同轮作模式下施氮量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烤烟、玉米-烤烟和蚕豆-烤烟3种轮作模式下,施用氮肥均对烤烟田间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施氮量90 kg/hm2处理烤烟产值最高,分别为76 284.8、82 262.4元/hm2;蚕豆-烤烟轮作模式下施氮量45 kg/hm2处理烤烟产值最高,为76 826.9元/hm2。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施氮量90 kg/hm2处理烟叶品质较好,蚕豆-烤烟模式下施氮量45 kg/hm2处理烟叶品质较好。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经济学利用效率和氮素生物学利用效率在3种模式下均以施氮量45 kg/hm2处理为最高。氮肥利用率在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均以施氮量135 kg/hm2处理为最高,分别为40.4%、42.2%;蚕豆-烤烟轮作模式下,氮肥利用率以施氮量45 kg/hm2处理为最高,达40.9%。综上,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烤烟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蚕豆-烤烟轮作模式下烤烟最佳氮肥施用量为45 kg/hm2

关键词: 轮作 烤烟 产值 烟叶品质 氮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牟定县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

摘要:本试验研究选择适应牟定区域气候特点种植的2个大豆新品种,在生育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等方面与2个主推品种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云环资大豆7号经济性状优,单株粒重21.6 g,单株实荚数48.4粒,单株实粒数96.3粒,单株分枝数4.4枝,百粒重22.5 g,产量为180.0 kg·667 m~(-2),其次是云环资大豆9号,产量为177.5 kg·667 m~(-2),分别较中品661(CK)增产50.6%和48.5%,差异极显著,适应牟定县中海拔区域大力推广种植;郑92116较中品661(CK)减产1.3%,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大豆 试验 性状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小麦品种(系)锈病和赤霉病抗性功能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5个锈病成株期抗性基因的KASP标记Sr2_ger9 3p、Lr34jagger、CSTM4_67G、Lr68-2、VPM_SNP和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KASP标记TaHRC-KASP,对云南省育成的4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病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材料。结果表明,4个材料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34/Yr18/Sr57,频率为9.52%;6个品种(系)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Lr67/Yr46/Sr55,频率为14.29%;7个材料含抗慢叶锈病基因Lr68,频率为16.67%;含兼抗型成株抗锈病基因Sr2/Yr30和成株抗叶锈基因Lr37的材料各有1个,频率均为2.38%;未检测出含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品种(系)。云麦69、云麦75、云麦56、宜麦1号和宜麦3号等兼有2个成株期抗锈病基因,可作为今后云南持久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关键词: 小麦 基因 锈病成株期抗性 赤霉病抗性 KAS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条锈小麦新品种云麦75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为了解云麦75的推广应用价值。根据2014-2015年云南省田麦区域试验数据资料,通过产量、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回归分析,分析云麦75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麦75丰产稳产性好,适宜通过栽培方式增加每穗粒数来提高产量。综合分析,云麦75是一个抗条锈病性强,具有高产潜力,稳产性强的弱筋品种,适宜在云南田麦区推广。

关键词: 云麦75 抗条锈病 产量要素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NAC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蛋白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大家族,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本研究基于蓖麻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蓖麻NAC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系统发育、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蓖麻NAC转录因子家族包括91个成员,分为14个亚族,其中蓖麻NAC转录因子Ⅻ亚族和Ⅻ亚族为蓖麻特有NAC蛋白;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内含子数量为2~5个,Ⅻ亚族中12个成员缺少内含子;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Ⅰ、Ⅱ、Ⅲ、Ⅳ四个亚族蛋白质序列5个结构域(Motif)保守性较强,motif 2几乎存在所有蓖麻NAC蛋白中;与拟南芥105个NAC成员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蓖麻58个NAC蛋白分别聚类到38个OGs,NAC转录因子的40个OGs中蓖麻缺少OG3b和OG7f;理化性质和结构分析显示蓖麻NAC蛋白质绝大多数是亲水氨基酸,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大部分相似.蓖麻具有很强的抗逆境胁迫能力,本研究为蓖麻耐性相关的NAC转录因子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蓖麻 抗逆性 NAC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割手密野生资源抗逆性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割手密作为现代甘蔗遗传杂交育种史上最为成功的野生亲本,对多种不良环境都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被公认为是抗逆基因的主要来源。但目前真正被有效利用的割手密抗逆亲本和抗逆基因非常有限,我国自育和引进甘蔗主栽品种的抗逆性仍然比较单一且普遍偏弱,因此加强割手密优良抗逆亲本筛选和抗逆基因挖掘利用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不同基因型割手密在非生物逆境(干旱、低温等理化因素)和生物逆境(病虫害侵染)下的抗逆性鉴定及其抗逆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当前割手密资源抗逆材料筛选和抗逆基因挖掘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希望为高效利用割手密优异抗逆基因资源开展甘蔗多抗逆性聚合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割手密 甘蔗 生物逆境 非生物逆境 抗逆基因 多抗逆性聚合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壁碳纳米管/N-丙基乙二胺混合吸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普洱茶中3种手性杀菌剂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手性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普洱茶生茶和熟茶中3种手性农药(三唑酮、苯霜灵、丙环唑)对映体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amin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NH2)和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混合吸附剂净化,经手性色谱柱Chiralpak-IG拆分,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 3种农药外消旋体在0.005~1.0 mg/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为0.005~0.01 mg/kg。在3种手性农药单个对映体含量为0.1、0.01、0.0025 mg/kg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0.1%~110.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n=6)为1.2%~13.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灵敏,可以满足普洱茶中3种手性农药对映体残留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 手性拆分 对映体 普洱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鱼和虾中多类禁、限用兽药残留

色谱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鱼和虾中5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三苯甲烷类)28种禁、限用兽药的同时提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以盐酸水解样品,待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与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后,5类残留药物经乙腈提取,提取液经氯化钠脱水、盐析,乙腈层经正己烷净化后浓缩至近干,残留物用甲醇定容至1.0 mL,加50 mg C18、30 mg N-丙基乙二胺(PSA)、60 mg氨基键合硅胶填料(NH2)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最后经ZORBAX C18色谱柱(50 mm×2.1 mm, 1.8μm)分离,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集,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所建立的方法确保28种兽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8μg/kg和0.3~2.7μg/kg;在1、5、20倍定量限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0%~120%,相对标准偏差为0.9%~10.0%。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鱼和虾中多类禁、限用药物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同时提取净化 禁、限用兽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白粉病MLO基因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目前,人们已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并克隆了MLO(mildew resistance locus O)基因,构成了MLO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为植物所特有。MLO基因存在于植物的各个组织中,功能各异,研究较多的是MLO基因能够促进白粉菌(Erysiphe)侵入植物细胞中,为植物感染白粉病(powdery mildew)所需,MLO基因可通过缺失或突变获得等位基因mlo,导致MLO蛋白功能丧失,从而获得具有对白粉菌持久而广谱抗性的mlo突变体植株。传统的抗病基因(resistace gene,简称R)专化性较强,维持抗性的时间短,MLO基因弥补了R基因的这种抗性上的缺陷,因此该基因的研究对培育抗病品种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对MLO基因的发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的抗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MLO基因 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抗病机制 抗病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NAC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进展

植物科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转录因子家族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植物中普遍存在.在水稻(Oryza sativa L.)生命历程中,NAC家族参与其细胞生长、组织发育、器官衰老等过程,且在应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介绍了水稻NAC转录因子家族的结构特点,并综述了水稻NAC转录因子家族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在低温、高盐、病原菌等逆境胁迫中的作用与功能,并对水稻NAC家族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NAC转录因子 抗逆性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