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主要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性,探索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斯里兰卡红碎茶及滇红碎茶样品的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差异性,根据第一主成分贡献值大小,筛选出决定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两地红碎茶样品共分析到香气化合物40种,以醛类、酮类、酯类、醇类为主,香气成分及含量相近,但略有差异。其中滇红碎茶的反-2-己烯醛(C13)、苯乙醇(C19)、香叶醇(C9)、壬醛(C26)香气成分明显高于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80%以上),滇红碎茶的二氢猕猴桃内酯(C15)、吲哚(C10)香气成分明显低于斯里兰卡红碎茶(低出50%以上)。其中,滇红碎茶的烯类香气成分比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最为明显(高出53.53%),滇红碎茶的吲哚类香气成分比斯里兰卡红碎茶低出最为明显(低出52.48%)。两类红碎茶中,水杨酸甲酯(C1)占比最高,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6.60%,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9.79%。斯里兰卡红碎茶和滇红碎茶中,酯类和醇类含量最高,酯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3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5.69%,醇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2.4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84%。各香气成分中二氢猕猴桃内酯(C15)、反-戊酸-2-己烯酯(C29)最能代表斯里兰卡红碎茶香气特征,α-萜品醇(C30)、橙花醇(C40)最能代表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结论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可明显区分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的特征。

关键词: 斯里兰卡红碎茶 滇红碎茶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个蔷薇属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亮叶月季等8个特异性状的蔷薇属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去壁低渗法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以期为现代月季品种进行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细胞遗传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资源的染色体数目差异较大,半重瓣丽江蔷薇、亮叶月季、无刺的木香花、"苦水玫瑰"、黄刺玫为二倍体(2n=2x=14);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淡黄香水月季"为三倍体(2n=3x=21);食用玫瑰"滇红"为四倍体(2n=4x=28);狗蔷薇为五倍体(2n=5x=35);2)8个资源的核不对称系数变化范围在59.1%~66.9%,均未观察到随体的存在;3)重瓣丽江蔷薇、"淡黄香水月季""滇红"、狗蔷薇的核型均为2B;重瓣木香花和黄刺玫的核型均为2A;"苦水玫瑰"的核型为1A;亮叶月季的核型为3A.

关键词: 蔷薇属;染色体;倍性;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量和种植密度的配置对干热河谷紫甘蓝生物量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灌水量和种植密度配置下干热河谷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rubra)产量形成机理,研究了不同灌水量5800 m3/hm2(I1)、4900 m3/hm2(I2)、4600 m3/hm2(I3)和不同种植密度79200株/hm2(D1)、52800株/hm2(D2)、39600株/hm2(D3)配置对紫甘蓝生物量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紫甘蓝植株外叶鲜重、茎鲜重和茎比例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减少降低了外叶-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紫甘蓝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外叶中。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紫甘蓝外叶鲜重、茎鲜重、叶球鲜重、外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球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外叶比例显著降低,叶球比例增加,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变化不明显。影响紫甘蓝生物量特性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灌水量影响较小,其交互作用不显著。I2D3处理的生物量特性主成分分析得分最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经济产量较高。这表明,I2D3处理为紫甘蓝最佳灌水量和种植密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干热河谷紫甘蓝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甘蓝 生物量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灌水量 种植密度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稻谷霉菌污染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别稻谷霉菌污染的方法,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以150份未污染霉菌的稻谷样品和150份污染霉菌的稻谷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剔除异常光谱和光谱预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鉴别模型。结果表明:运用基于马氏距离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异常光谱36个,最佳光谱预处理方式为分位数标准化处理,采用基于联合x-y距离的样本集划分法,将剩余264份样品划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建立的鉴别模型,最佳主成分数为4,其R2cv值为0.9220、R2val值为0.9184和正确率为98.48%。将外部验证集样品的光谱,代入建立并优化好的鉴别模型中,判定正确率为100%。因此,该研究所建立的鉴别模型识别能力强,可以用于稻谷中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稻谷 霉菌 污染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每个大麦品种中的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明显差异;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的增加,昆明和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粒数的增加,保山和大理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玉溪和临沧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实粒数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千粒重、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基因与环境互作变异要大于遗传的影响.[结论]产量性状受遗传影响,产量遗传育种仍是提高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选择产量高的饲料大麦品种进行推广,是提高不同生态区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

关键词: 饲料大麦;产量;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构成与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摘要:为了解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植物的种类构成,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校内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与其他高校校园植物资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校园内共有维管植物127科398属628种,包括栽培植物89科200属329种、野生植物78科219属299种;(2)校园内土著植物和外来植物分别有345和283种,分别包含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61和284、268和15种;(3)校园内有外来入侵植物42种,包含自然入侵植物26种、园林绿化引入植物16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和豆科(Fabaceae)是含入侵植物最多的科;(4)与其他高校相比,西南林业大学的校园植物多样性和物种密度均较高.总体而言,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外来植物较多,建议加强乡土植物、水生植物等的应用,使校园绿化体系发挥更好的景观效果及生态效益.

关键词: 西南林业大学 校园 物种结构 外来入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区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葡萄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投入过高、土壤板结酸化、葡萄品质连年下降等问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立足干热区,通过研究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用化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农药减施、避雨栽培、品种选择、稀植栽培、立体复合种养等技术,集成一套葡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为干热河谷地区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葡萄 化肥农药 减施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大力推广应用“以油促游、以游带油”的农旅结合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油菜“菜薹食用、农旅结合、蜂产业、青贮饲料”等多重功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云南高原油菜产业。综述了云南油菜产业构建多级联动支撑体系、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解决了轻简高效生产中的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培养了一支研发队伍和一批基层技术人才、打造罗平县“花用+蜜用+油用”农旅结合和腾冲市“花用+油用+菜用+蜜用”综合利用等示范典型,进而形成一批区域产业发展集群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科技投入、标准化生产经营、全链服务等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重视顶层设计,从品种技术上强化科技支撑,集聚社会资源推进油菜产业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挖掘油菜多功能综合利用价值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等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有效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

关键词: 油菜 多功能开发 乡村振兴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个香蕉品种在云南干热河谷潞江坝农艺性状比较

热带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栽培的优异品种,对7月夏植在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的5个香蕉品种(巴西蕉、宝岛蕉、热科1号、热科2号、热科4号)生育期、单株产量、假茎围、假茎高、第三叶长、第三叶宽、果指性状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香蕉品种均各有优异特性,宝岛蕉生育期最长,为474 d,热科2号生育期最短,为439 d;巴西蕉单株产量最高,为30 kg,热科1号单株产量最低,为20.04 kg.综合比较5个香蕉品种性状,巴西蕉更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本研究为云南干热河谷后续开展相关香蕉种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香蕉;品种;生育期;单株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优良亲本云瑞05-292的培育与应用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第十二轮区域试验和云南省分区育种杂交组合的家系评价、同异分析等,系统评价了云瑞05-292作为品种、亲本的应用潜力。1)与云南省第十二轮区试参试品种(系)比较,云瑞亲本育成品系云瑞05-292、云蔗06-160与本次试验综合表现最好的引进品种Sp 80-3280、Sp 81-3250和对照相当,优于其他参试的云南引进、自育品种(系); 2)云瑞05-292有效茎数多、宿根能力强,蔗茎均匀整齐,具备良好的适宜机械收获的品种应用潜力;3) 17型组合家系评价结果:云瑞05-292、云瑞05-292×云蔗05-51,云瑞99-601、CP 94-1100×云瑞99-601,云瑞10-299、ROC 6×云瑞10-299可作为高产高糖母本、父本和杂交组合利用,云瑞10-463、云蔗05-51×云瑞10-463可作为高糖育种的父本与组合应用;4)云南分区育种15型组合4点评价结果:云蔗05-51×云瑞05-292组合后代的表现良好,云瑞05-292、云蔗05-51可作为甘蔗育种的优良亲本利用。

关键词: 甘蔗 优良亲本 云瑞 培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