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熊蜂饲料糖水中微生物数量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优化熊蜂养殖过程中饲料糖水的制备,提高饲养技术水平,试验检测了不同糖浓度和冷藏时间以及熊蜂取食和自然放置两个处理的糖水中微生物的数量,统计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预测最优饲料糖水制备及保质方案。结果表明:加热煮沸后灌装冷藏的糖水中检出细菌,其中大肠菌群每100 g<30 MPN(most probable number),未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糖浓度、冷藏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糖水中的菌落总数(P<0.01);55%的糖水中菌落最少,与60%的糖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3个浓度(P<0.05)。糖水在4℃保存96 h,菌落总数呈下降趋势,而后增长;60%糖溶液冷藏96 h菌落总数最低,但与55%糖水冷藏48 h及60%糖水冷藏72 h差异不显著(P>0.05);熊蜂取食后糖水中的菌落总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且增长速度更快。说明加热煮沸冷藏对熊蜂饲料糖水有保鲜作用,60%糖水4℃保存96 h为最佳方案,但熊蜂取食可加快糖水变质速度,饲养中要根据糖浓度选择合适的冷藏及更新时间。

关键词: 熊蜂 饲料糖水 冷藏 取食 菌落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量后移对云南高原水旱轮作下粳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氮肥减量后移对高原粳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常规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处理,分别为CF(当地常规施氮模式,折合纯氮270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用量之比为5∶5∶0∶0)、RPN1(较CF减10%,3∶3∶2∶2)、RPN2(较CF减20%,2.5∶2.5∶2.5∶2.5)、RPN3(较CF减30%,0∶2∶5∶3)、RPN4(较CF减40%,0∶0∶6∶4)和CK(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共6个处理,研究了水旱轮作(大蒜-水稻、烤烟→水稻)条件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发育、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空白区水稻产量两年均高于8t/hm~2,施氮后,产量显著增加;与CF处理相比,随着氮肥减量和后移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纯氮用量最少(162kg/hm2)且全部后移至穗肥(m促花肥∶m保花肥=6∶4)施用,其产量最高,增产2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从低于10kg/kg提高到20kg/kg以上.氮肥减量后移使稻穗分化期延长,并形成抽穗期功能叶较长、叶长序数(由上而下)为2-3-1-4,高效叶面积率达80%以上,叶面积适宜的高光效群体,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同时,成穗率提高,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构建了水稻高质量群体.[结论]通过氮肥用量及施用比例的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氮肥施入,提高云南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水稻季不施入基蘖肥,供应氮素全部用作穗肥投入最少,产出最多.

关键词: 粳稻 氮肥减量后移 产量 群体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机插籼稻品种产量潜力分析

中国稻米 2020

摘要:以36个籼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开展了机插稻种植试验研究,对品种产量、群体质量、倒伏情况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籼稻平均产量10.03 t/hm~2,颖花量5.62万/m~2,结实率72.23%,收获指数0.56,最大叶面积指数9.91,抽穗期干物质量1 619.28 g/m~2,倒伏指数79.16,总叶龄18.22,其中产量最高的品种为C两优华占,产量为11.46 t/hm~2;低产机插籼稻平均产量7.03 t/hm~2,颖花量5.27万/m~2,结实率53.87%,收获指数0.46,最大叶面积指数7.89,抽穗期干物质1 494.12 g/m~2,倒伏指数85.05,总叶龄17.56。总之,结实率是机插籼稻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高产品种在适当降低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结实率可以获得超高产,低产品种只有在增加移栽基本苗数的基础上提高有效穗数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机插稻 品种 产量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一步挖掘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中的优异资源,进而为云南省的小麦育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1对SSR标记对云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育成的15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91对SSR引物扫描159个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共有360个等位变异被检测到,单个SSR标记检测到1~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标记检测到3.96个等位变异;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0.8408,所有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677;云南省80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高(0.461).②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可将云南省小麦品种(系)划分为14个类群,类群分类主要与选育年代、栽培类型及种植区域有关.③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连锁标记的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随着其育成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增长,但穗粒数性状相比千粒重性状改良效果更强.[结论]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遗传多样性较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品种(系),且不同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遗传背景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良.

关键词: 云南省 育成品种(系) 遗传多样性 优异等位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7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云麦7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以自育材料云麦50作为母本,以云麦39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6年9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小麦2016001号.该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增产潜力,耐寒、耐旱、抗病,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云南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云麦71的亲本来源及组合、选育经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麦71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激素对家蚕血淋巴和体壁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昆虫激素对家蚕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昆虫激素对酚氧化酶的调控作用,为深入解析家蚕酚氧化酶的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五龄第3d发育良好的家蚕幼虫注射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以注射等量0.1%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分别在注射3、6、12和24 h后解剖家蚕幼虫采集血淋巴和体壁,检测分析家蚕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外源JH和20E均能促进家蚕血淋巴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表达,有效增加酚氧化酶活性.家蚕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对JH和20E的响应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JH处理后2个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仅在处理6和12 h时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调表达;而经20E处理后PPO1和PPO2基因从3 h开始一直持续到12 h均呈上调表达趋势.JH和20E对家蚕体壁PPO1和PPO2基因的影响恰好相反,具体表现为:JH能有效抑制家蚕体壁PPO1和PPO2基因的表达,降低酚氧化酶活性;20E则促进家蚕体壁PPO1基因上调表达,但不影响PPO2基因表达.[结论]家蚕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表达受JH和20E的调控,且激素对酚氧化酶原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其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提示酚氧化酶不仅参与昆虫激素的代谢,还与激素协同调控家蚕的蜕皮变态.

关键词: 家蚕 昆虫激素 酚氧化酶 血淋巴 体壁 蜕皮变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农学学报 2020

摘要: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关键词: 甘田杂草 香附子 防除效果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萝卜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 建立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萝卜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方法 萝卜样品用10 mL乙腈和4 g氯化钠萃取,用100 mg 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气相色谱分离采用DB-1MS非极性石英毛细管柱.质谱离子源温度为230℃,传输线温度为280℃.结果 甲拌磷和甲拌磷砜在0.005~0.5 mg/L的浓度范围内、甲拌磷亚砜在0.01~1.0 mg/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0~0.9992.在添加低、中、高3个浓度条件下,甲拌磷及其代谢物平均回收率为89.2%~116%,相对标准偏差为1.71%~5.16%,方法检出限为0.001~0.003 mg/kg,定量限0.003~0.01 mg/kg,同常用的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GC-FPD)法比较,该法可提高抗干扰能力,使甲拌磷及其代谢物得到较好的分离.结论 该方法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和用量少、操作简单、可测定萝卜中甲拌磷及其代谢物含量.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甲拌磷 甲拌磷砜 甲拌磷亚砜 萝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北野生樱属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怒江、丽江、大理等)樱属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鉴定、相关资料的查阅及标本馆的查询,报道了滇西北野生樱属植物资源18种,对其地理分布及外部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滇西北樱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今后滇西北樱属植物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樱属 滇西北地区 植物资源 调查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蜂生物学在中蜂饲养管理中的应用

蜜蜂杂志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