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斑萎病毒N基因的VIGS载体构建
《植物病理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严重危害多种经济作物和园艺植物,其N基因与病毒的侵染力密切相关,将N基因直接构建到VIGS载体上研究其致病功能目前鲜见报道.本研究将TSWV N基因构建到pTRV-PTV00载体上,注射本氏烟,通过qRT-PCR定量分析发现先接种TSWV后注射沉默载体的植株抗TSWV效率达57.60%,先注射沉默载体后接种TSWV的植株抗TSWV效率达99.14%.结果表明先注射载体后接种TSWV的N基因沉默效率更高.TSWV N基因VIGS载体的构建可为研究N基因在病毒致病等方面的功能提供前期材料,并为TSWV抗病育种和田间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草脆裂病毒


我国最早发现为害地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时间及其虫源分布
《应用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2018年12月26日本文作者在云南省江城县宝藏乡玉米田中发现不明夜蛾类幼虫为害,后经鉴定该虫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为我国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草地贪夜蛾将成为我国乃至亚洲东部地区的一种常发性迁飞性害虫,而云南是境外虫源进入我国的第一站,明确其入侵路径和来源,对我国未来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利用有效积温模型推算了草地贪夜蛾可能的迁入时间,借助气象资料和昆虫轨迹模拟方法分析草地贪夜蛾迁入时的天气背景场,并探究其潜在的虫源地分布。【结果】草地贪夜蛾迁入江城的时间为11月21-23日,其虫源来自缅甸、泰国的交界区域。2018年11-12月云南南部区域盛行东南风且风速较弱,但11月19-22日期间出现的持续西南气流是草地贪夜蛾迁入我国的关键。【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的最早时间及其虫源分布,为云南省乃至全国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玉米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环境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明确了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后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和玉米幼苗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为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新技术。首先在室内验证了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拌土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又进行了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测定了丸粒化包衣方式下药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0 mg/kg的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拌土处理后,草地贪夜蛾对14 d的玉米苗的取食率分别为1.67%、5.01%,与对照组取食率27.02%差异显著。药种比为1∶100和1∶200的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发芽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组在播种后第7天对草地贪夜蛾广州种群防治效果显著,其中药种比为1∶100的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组致死率最高为89%;两药剂丸粒化包衣处理组在播种后第21天对草地贪夜蛾云南种群仍有较好防治效果,两个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率均达100%。本研究表明玉米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可有效防控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关键词: 种子丸粒化包衣 乙基多杀菌素 氯虫苯甲酰胺 草地贪夜蛾


噻苯隆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膳食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明确草莓中施用噻苯隆的作用,评估噻苯隆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其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开展噻苯隆施用在草莓和土壤的残留试验,监测噻苯隆对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用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评估草莓中噻苯隆残留对不同人群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噻苯隆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草莓中的半衰期为1.31~1.44d,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69~1.87d,草莓中正常收获期的最大残留量为0.0023mg/kg,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方法定量限;噻苯隆可增加草莓单果重,提高产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升高;草莓中噻苯隆残留对普通人群和儿童的膳食摄入暴露量分别为0.023和0.043μg/(kg bw d),仅占急性参考剂量的0.058%~0.11%.结论喷施噻苯隆可提高草莓的产量,推荐使用剂量为1 mg/L浓度喷施2次,草莓中噻苯隆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极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云南省高原粳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云南省不同海拔稻作区的选择目标,为云南省高原粳稻的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云南省中海拔地区种植27个高原粳稻品种,高海拔地区种植13个高原粳稻品种,采集2017年云南省区域试验的12个性状田间表现数据,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的高原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中海拔地区云南省高原粳稻品种的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92%~11.26%之间;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1**),与株高、总粒数和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427*、r=0.425*、r=0.393*),与其余7个农艺性状相关但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全生育期、最高苗、成穗率、株高、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基本苗、有效穗、穗长、总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总粒数因子>基本苗因子>千粒质量因子>结实率因子>有效穗因子>穗长因子;产量与11个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穗长>实粒数>株高>总粒数>成穗率>千粒质量>基本苗>结实率>有效穗>最高苗.(2)在高海拔地区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的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82%~9.99%之间;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88**),与成穗率、总粒数和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r=0.6182*、r=0.6154*、r=0.5562*),与其余7个农艺性状相关但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最高苗、成穗率、株高、总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值,全生育期、基本苗、有效穗、穗长、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主成分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大小排序为总粒数因子>基本苗因子>结实率因子>成穗率因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总粒数>株高>实粒数>穗长>结实率>成穗率>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全生育期>千粒质量.结果表明,在云南省高原稻区选育适宜云南中海拔地区的常规粳稻品种时应注重选择生育期偏长、株高偏高及千粒质量与有效穗适中的大穗多粒型品种,而在云南省高原稻区选育适宜云南高海拔地区的常规粳稻品种时应注重选择生育期适中、株高偏高、成穗率高及千粒质量与有效穗适中的大穗多粒型的品种类型,并注意性状间的协调发展,以充分表现品种潜力,选育出优异的高原粳稻品种.
关键词: 高原粳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红河植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红河植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方法】本研究对采集自红河植烟区8个县(市)的889份烟叶样品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总植物碱、氯、钾、总氮含量进行了测定,计算了氯钾比、糖碱比、糖氮比和氮碱比。聚类分析了不同部位、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对烟叶质量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红河植烟区烟叶样品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平均含量稍高于优质烟叶标准。烟叶总植物碱平均含量、氯平均含量、氮碱比平均值适中,均在适宜范围内,符合优质烟叶标准。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不稳定,变异波动幅度较大。上、中部烟叶化成成分含量特征较为相似,下部烟叶具有与其他部位烟叶不同的化成成分含量特征。【结论】为更好地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烟叶产区应明确不同产地烟叶化学成分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优化和提高烟叶化学成分与内在品质的协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