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点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征,为绿色防控提供指导。【方法】调查和采集不同发病时期的莴苣类蔬菜斑萎病样品、田间可能的中间寄主杂草与作物、苗棚种苗,应用ELISA检测、电子显微镜负染色与超薄切片观察,确定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伴随的病毒种类、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征。【结果】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发病率在15%~36%,伴随的病毒仅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细胞病理观察表明生菜斑萎病样品的细胞中仅分布TSWV粒体。TSWV的中间寄主有鬼针草,以及辣椒、马铃薯、烟草等作物。苗棚生菜种苗中TSWV的检出率100%。【结论】陆良莴苣类蔬菜主要病害是由TSWV侵染引起的斑萎病,TSWV在周年分布的鬼针草中形成初侵染源,通过传毒介体蓟马传播到莴苣类蔬菜种苗以及中间寄主作物辣椒、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并在夏秋蔬菜生产季节在这些作物及杂草之间相互传播,形成侵染循环。种苗带毒是陆良莴苣类蔬菜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中间寄主植物的分布、蓟马传播与农事操作进一步加剧斑萎病的发生流行。

关键词: 莴苣类 番茄斑萎病毒 侵染循环 种苗带毒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会组织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实践价值与应对策略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保护与发展等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农村社会组织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同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民族地区农村类型的典型代表,尽管在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帮助与扶持下以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农村社会组织的时代迁移属性与应时代要求产生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二者各自具有其特殊性,又能实现高度融合式发展.本文以已经发展近15年的纳西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玉湖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社会组织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路径,避免民族旅游带来的生态破坏和污染,防止民族文化资源的世俗化,给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村寨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组织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纳西族 玉湖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红茶加工过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降解规律分析及膳食暴露评估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滇红茶加工过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降解变化规律以及膳食暴露风险,本研究首先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TPT净化小柱,建立了滇红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高灵敏度快速测定方法,在负离子MRM监测模式下,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5~ 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4 μg/kg,不同添加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4.4% ~95.5%,达到痕量检测的要求;通过在滇红茶鲜叶上喷洒氟虫腈及其代谢物,采摘后模拟滇红茶加工过程,对滇红茶加工的主要步骤取样并测定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含量在滇红茶加工过程中不断降低,揉捻和干燥两个步骤可引起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大量降解,降解率范围分别为37.5% ~41.2%和65.1% ~70.1%;HQ计算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膳食暴露风险较低,而总危害指数HI大于1,膳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目前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已在茶叶中禁止使用,4种农药同时使用的可能性较小,但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滇红茶 加工 氟虫腈 代谢物 降解 膳食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分子标记数据构建割手密核心种质库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2份割手密初级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依据Jaccard、SM和Nei&Li 3种遗传相似性系数逐步进行UPGMA聚类、多次抽样构建割手密核心种质库.结果显示:92份样本在15个SSR位点上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获得33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例达100%;利用3种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随机取样共获得5个核心种质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总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3个指标在核心种质库代表性检验中呈现出较高的检测效率,其他6个指标检测效率相对较低;5个核心库中依据SM遗传相似性系数逐步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质量最优,该库由80份样本组成,Nei's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841和4.2598,在P<0.05概率条件下与原库(分别为0.9856和4.3583)无显著差异,而且与原库的农艺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20.00%),极差符合率为99.16%(>80.00%).研究认为,依据SM相似性系数,通过UPGMA聚类构建的80份割手密核心种质较好地代表了基础原始种质的分子水平和表型遗传多样性,可为后续割手密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优异抗性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杂交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割手密 聚类 多样性指数 分子标记 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附加系EE抗根结线虫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蛋白质组技术寻找抗线虫油菜附加系EE和感病油菜接种根结线虫后根系表达蛋白的差异,筛选出抗根结线虫相关蛋白.[方法]以抗根结线虫的油菜附加系EE和感根结线虫的油菜根系为材料,通过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和Image Master 5.0软件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经MALDI-TOF-TOF/MS质谱测序鉴定蛋白.另外,通过Gene Ontology,KEGG,WoLFPSORT和STRING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鉴定蛋白进行功能分类、代谢途径分析、亚细胞定位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Madora和油菜附加系EE分别有1184和1163个蛋白点.21个差异蛋白质经MALDI-TOF/TOF MS质谱测序成功鉴定,其中一半以上定位于细胞外(52.38%),其次为细胞质(28.57%),叶绿体(4.76%),线粒体(4.76%),内质网(4.76%),液泡(4.76%).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表明,与抗病相关的上调蛋白内源性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与3-异丙基苹果酸脱水酶大亚基,微管蛋白α-6链,表皮特异性分泌糖蛋白EP1,BnaC04g03560D和BnaC06g34210D 5个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筛选的抗线虫相关蛋白对于将来克隆抗性基因和用分子标记培育新的抗性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油菜 油菜附加系 根结线虫,差异表达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种植农户家庭收入满意度分析

现代商业 2020

摘要:家庭收入是生活满意度的基础和重要物质保障,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就谈不上家庭生活满意度.云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茶产业在云南农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察云南茶种植农户的家庭收入现状、对家庭收入的满意程度对稳定茶叶生产,促进茶产业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茶种植 农户 家庭收入 满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为小麦品系综合评价及其在云南省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以下简称为DTOPSIS法)对2018─2019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中11个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小麦品系不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并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结果]11个小麦新品系产量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玉18-2>云麦56>蜀麦1767>德1733>云184-13>文2-396>滇麦13号>保15J-8>云杂19号,超过对照品系云麦56的品系共有4个,分别为云152-484、云麦110、临麦22和玉18-2.8个农艺性状的权重值排序为基本苗>产量>最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品系的关联度(Gi)排序为云152-484>玉18-2>云麦110>云麦56>滇麦13号>保15J-8>蜀麦1767>德1733>文2-396>临麦22>云杂19号>云184-13.D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系与理想解的Ci排序为云152-484>云麦110>玉18-2>云麦56>蜀麦1767>滇麦13号>德1733>临麦22>文2-396>保15J-8>云184-13>云杂19号.虽然2种方法评价结果整体趋势较相似,但也存在差异,与按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按DTOPSIS法的排名结果较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排名结果更吻合.此外,Ci差异大于Gi差异和产量差异,且按DTOPSIS法Ci排名与按产量表现排名和按灰色关联度分析Gi排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1和r=0.895,P<0.01),进一步说明DTOPSIS法较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产量表现评价小麦新品系在云南省的适应性更充分、更合理.[结论]综合评价云南小麦品系时不仅要重视品系的产量,还应重视小麦的基本苗、最高分蘖和有效穗等性状的考察.云152-484、云麦1102和玉18-2在云南省适应性和丰产性均较好,可进一步试验、示范及推广.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DTOPSIS法更适于综合评价云南省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

关键词: 小麦 灰色关联度分析 DTOPSIS法 适应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重瓣豪放双瀑布、单瓣豪放梦幻、单瓣迷你地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矮牵牛生长发育最佳温度为16~25℃,且温度恒定于21~25℃区间株高、冠幅、侧枝、开花朵数增幅最大;温度处于25~35℃区间植株会发生徒长,开花朵数下降;温度高于35℃或低于15℃对矮牵牛的生长都有抑制效果,抗病性降低,叶片大面积萎蔫,甚至枯死.

关键词: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温度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香花抗黑斑病基因RbRd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月季黑斑病是由真菌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引起的。本研究以高抗黑斑病菌的野生种木香花(Rosa banksiae)作为实验材料,采用TA克隆法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抗黑斑病候选基因RbRdr1 (GenBank登录号MK584935),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RbRdr1含有1个3 396 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能编码1 131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是一个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线粒体及过氧化物酶体上,不具有信号肽及跨膜结构域。氨基酸同源序列多重比对发现,该基因与野蔷薇(R.multiflora)和玫瑰(R.rugosa)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野蔷薇同源性为86%,玫瑰同源性为8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木香花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存在组织特异性,在幼叶及成熟叶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根、茎及花瓣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RbRdr1基因在受黑斑病菌侵染不同时期的成熟叶片中,其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诱导积极上调,且在侵染6 h最高。综上, RbRdr1基因可能参与了木香花与黑斑病菌早期的互作过程。

关键词: 木香花 黑斑病菌 RbRdr1基因 RACE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SWV病毒粒子在系统寄主烟草K326维管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20

摘要:为解析番茄斑萎病毒(TSWV)长距离运动机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SWV在系统寄主普通烟草K326维管组织各类细胞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导管内有囊泡包裹的病毒粒体及病毒核壳体聚集体(NCA)类似物;维管薄壁细胞内发现病毒粒体分布于细胞质的内质网池中,细胞质中有囊泡增多现象;伴细胞中发现有成熟的病毒粒体,并发现大量直径120 nm左右的囊泡小体,伴随有线粒体的基质膨大,线粒体崩解等现象;筛管中未发现有病毒粒体,但筛管中发现有较多直径80~200 nm的囊泡小体.提示TSWV病毒粒体有可能通过导管进行长距离运动,TSWV囊泡相关复合体(VRC)有可能通过筛管进行长距离运动.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 长距离运动 维管组织 透射电子显微镜 组织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