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不同深度基质含水率变化规律与预测模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深度的基质含水率变化规律,使用干燥法分别对多个EC-5型传感器进行校准,并将4个传感器分别放置垂向距滴头5、10、15、20 cm 4个不同深度处,测量不同滴头流量及滴灌量条件下垂向基质含水率的变化,建立了不同深度基质含水率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滴灌开始后第1层(距滴头5 cm处)基质含水率最先上升并迅速达到较高水平,滴灌停止后水分将快速扩散至更深基质层,其含水率可提升至根系易利用水平(25.3%及以上),水分快速运移时间持续1 h左右,随着初始基质含水率的降低,在相同滴头流量及灌溉量条件下,水分在垂直方向的运移程度更深,将第1层基质初始含水率、滴灌时间、预测时间、预测层高度差、滴头流量作为输入,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建立滴灌下基质不同深度含水率预测模型。将试验所预测的滴灌后基质含水率与实际测量的不同深度基质含水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预测深度的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GA-BP预测模型及RFR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866 4、0.946 5,即RFR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更加精确,并且预测深度越接近于第1层基质预测结果越准确。

关键词: 基质含水率 滴灌 水分运移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激素对家蚕ALP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昆虫激素对家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五龄第3天家蚕(大造)幼虫为试验材料,注射外源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分析检测家蚕血淋巴和中肠ALP基因及ALP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E或JH处理后6 h、12 h和24 h,家蚕血淋巴ALP均明显上调表达,而中肠ALP仅在12 h和24 h上调表达.其中20E处理组,血淋巴ALP在6 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3倍;中肠ALP在12 h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8倍.JH处理组,血淋巴和中场ALP均是在24 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3.7倍和4.7倍.另外,20E和JH均能显著激活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的ALP酶活性.20E处理组,血淋巴ALP酶活性在20E处理6 h、12 h和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2 h活性最高,为33.34 U/mg.中肠ALP酶活性是在12 h和24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活性分别为37.68 U/mg和40.95 U/mg.JH处理组,血淋巴和中肠ALP酶活性在6 h,12 h和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淋巴的ALP酶活性在6 h出现最高值(42.29 U/mg),而中肠ALP酶活性在12 h升至最高值(46.84 U/mg).上述结果表明,家蚕ALP基因受激素20E和JH的调控,且激素对ALP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与ALP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

关键词: 昆虫激素 家蚕 碱性磷酸酶 酶活性 基因表达水平 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熊蜂生物学及种群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环境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熊蜂是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内物种的统称,全球约有260种,中国已知125种,是全球熊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熊蜂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重要传粉者,对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粮食生产极为重要。一些群势强、易于人工饲养的熊蜂物种被开发利用,为多种目标作物授粉。本文介绍了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和授粉应用现状,综述了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病原体传播、外来物种入侵及化学农药等多重因素对熊蜂种群的影响,并从熊蜂的应用基础研究、资源保护及授粉经济价值评估等多方面作了展望,旨在为中国本土熊蜂的保护、应用和生态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熊蜂 生物学特性 传粉 影响因素 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海拔低纬度条件下的8个家蚕品种比较试验

四川蚕业 2020

摘要:为了解8个家蚕品种"菁松×皓月"(反交)、"秋丰×白玉"(正反交)、"华东×春晨"(正反交)、"明丰×春玉"(正反交)、"农科2号"(正交)、"华康2号"(正交)、"薪杭×白云"(反交),"中2016×日2016"(正反交)在云南高海拔低纬度条件下的生产表现,于2017-2019年春开展了饲养成绩和茧丝品质的室内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家蚕品种在五龄盛食期幼虫体重、全茧量、茧层率、解舒率和清洁净度等指标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有优势。蚕桑生产上可依生产目的选择相应蚕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性状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实验室 茧丝品质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数据下的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现代商业 2020

摘要: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复杂多变,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受到诸多影响,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市场风险,从而使该产业陷入不景气的低迷状态.如果经营者能够在市场风险发生之前及早收到警示,就能提前采取措施抵御和防范风险.因此,科学构建大数据下的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指标体系,对普洱茶市场波动率进行动态监测,由此实现普洱茶供需精准匹配,促进云南普洱茶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 普洱茶 市场预警 指标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菊单倍体移栽苗培育的关键技术

热带生物学报 2020

摘要:以非洲菊(Gerbera hybrida)单倍体组培繁殖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炼苗时间和基质对非洲菊单倍体生根和移栽的影响.结果 表明:生根前的增殖培养基对后期的生根培养影响显著,增殖培养基为MS改良培养液+KT 0.15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6 mg·L-1+NAA 0.1 mg·L-1,是生根苗培育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室内培养20 d后,移入大棚炼苗4 d,再在V腐植土:V红土:V珍珠岩=4:1:0.5的混合基质中培育的移栽苗,其炼苗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 非洲菊 单倍体 生根 组织培养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械压实对蔗田土壤和甘蔗根系的影响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随着甘蔗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蔗田机械作业程度增加,机械压实造成蔗区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能改变,甘蔗地下部根系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甘蔗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针对目前我国蔗田机械化压实现状,探讨蔗田机械压实对土壤理化特性、甘蔗根系生长发育变化规律等的影响,并从机械改良、配套农艺技术、耕作模式等方面提出改良措施,对我国甘蔗全程机械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

关键词: 甘蔗 机械压实 土壤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引进荔枝品种果实品质的筛选

热带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丰富云南干热河谷地区荔枝品种类型,助力果农丰产增收,分析了2个引进荔枝品种的果实品质.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引种试验,观察记录参试品种的物候期、果实性状及果实品质等情况.结果表明:'新球蜜荔'与'玉谭蜜荔'的糖酸比、平均单果重和可食率均优于对照品种;'新球蜜荔'与'怀枝'均在7月中旬成熟,'玉谭蜜荔'6月下旬成熟,'妃子笑'6月中旬成熟;'新球蜜荔'平均单株产量(23.1 kg)略高于原产地(22 kg),'玉谭蜜荔'平均单株产量(25.34 kg)低于原产地水平(30.5 kg),'新球蜜荔'、'玉谭蜜荔'平均单果重、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均高于原产地水平.'新球蜜荔'和'玉谭蜜荔'高接换种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

关键词: 荔枝 果实品质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籽粒功能成分的主多基因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是药食同源作物,含生物碱、抗性淀粉等成分.为研究大麦籽粒中生物碱、抗性淀粉含量的主多基因的作用,本研究以'云啤2号'和大粒麦及其作为亲本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大麦籽粒生物碱、抗性淀粉含量的主多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选用的最佳模型是均为E-2-7,即两对连锁主基因+多基因互补作用模型.大麦RIL群体籽粒两年生物碱的遗传力分别为40.94%和42.11%,大麦RIL群体籽粒两年抗性淀粉的遗传力分别为53.59%和62.50%,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力大小为抗性淀粉>生物碱.通过研究生物碱和抗性淀粉的遗传机理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其药用价值,有利于提高功能成分育种及其在生产上的效率.

关键词: 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生物碱 抗性淀粉 主多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农药与生物质发酵肥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防控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生物农药与生物质发酵肥配合施用,研究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害具有显著防控效果和环境友好型的措施.[方法]选取根结线虫危害较重的烟田,用3种生物农药与4种生物质发酵肥的不同组合,分别在栽前、栽后45、90 d及采烤结束的土壤进行取样并检测J2数量;调查病情指数;测定产量和测评产值.[结果]根际土壤中在栽前与采烤结束时的各处理间J2数量差异不显著,栽后45 d差异极显著,栽后90 d差异显著;综合防控各处理间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肯邦线尊和丁硫甲维盐分别与油萝卜秸秆发酵肥配合施用,及发酵肥单独施用的防控效果较好,相对防效达50.4%~67.1%;减少复混肥施用量28.9%,产量增加531~744 kg/hm2,产值增加16 890~23 694元/hm2.[结论]育苗末期、栽前和团棵期分别将阿维菌素类生物农药与油萝卜秸秆发酵肥配施,减少复混肥施用量28.9%,可有效防控烟草根结线虫病害,产量与产值显著提高.

关键词: 生物农药 生物质发酵肥 防控 烟草 根结线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