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何璐(精确检索)
76条记录
干热河谷区3个种源余甘子的光响应曲线特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以云南干热河谷区3个种源余甘子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其不同光合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比较了不同种源余甘子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3个种源余甘子净光合速率(P_n)差异较小,随着PAR升高3个种源余甘子表现出较大差异。3个种源余甘子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在低PAR范围内迅速上升,随着PAR升高呈缓慢上升或下降趋势。3个种源余甘子胞间CO_2浓度(C_i)呈先急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再下降的总体趋势。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种源余甘子P_n的光响应曲线,决定系数(R~2)在0.9982~0.9994之间。种源20180907-1的LSP、LCP及P_(n,max)均相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强;种源20180907-2的LSP中等,LCP及P_(n,max)均较低,表观量子效率(α)较高,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且WUE较高,抗旱能力较强;种源20180907-3的LSP、LCP均为中等,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中等。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余甘子 种源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香茅草精油含量及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香茅草中提取精油,对云南的6份香茅草的精油得率进行研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临沧、芒市、西双版纳、元谋、盈江和红河地区香茅草精油得率分别为27%、45%、36%、41%、76%和46%;元谋、西双版纳、芒市和临沧地区栽种的香茅草,其精油含有6种主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香茅醛、α-柠檬醛(香叶醛)、香叶醇、β-柠檬醛(橙花醛)、乙酸香茅酯,而红河和盈江地区栽种的香茅草,其精油具有11种主要成分,分别为柠檬烯、香茅醇、芳樟醇、乙酸香叶酯、β-榄香烯、大根香叶烯、δ-杜松烯、榄香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香叶醇.

关键词: 香茅精油 化学成分 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酸角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热带特色资源植物,其果实营养丰富,可用作多种用途,具有很好的食品工业前景。与其他经济类果树相比,酸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酸角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本文首先从酸角的起源与分布、全球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优良品种的常规选育等方面介绍了酸角种质资源及创新利用现状;随后通过对酸角形态学研究、生态因子对其形态变异的影响以及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综合分析了酸角遗传多样性研究取得的进展,并概括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酸角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酸角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标准及规范进行探讨,并就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酸角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酸角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OES法测定余甘子不同器官中11种微量元素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干热河谷区余甘子不同器官为试材,采用HNO3-H2O2混合酸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测定其中Zn、Cd、Pb、Co、Ni、B、Mn、Fe、Cr、Mg、Cu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待测各元素的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r)范围为0.998 0~0.999 9,检出限(LOD)为0.000055~0.081 500 mg/L,定量下限(LOQ)为0.000 2~0.244 6 mg/L.供试样品各元素平均回收率为90.00%~111.6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8%~1.37%.余甘子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Zn、Mn、Fe、Mg含量丰富,Cd、Pb、Co、Ni、B、Cr、Cu含量较低;同一元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规律也不同.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同时适用于干热河谷区植物样品中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余甘子 检测 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中19种无机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9

摘要:以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样品为试材,利用ICP-OES测定其19种无机元素含量,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无机元素含量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中均检出B、Zn、Fe、Mg、Mn、Ni、Cr、Ca、K、Na、P、S共12种元素,Pb、Cd、Co、Mo、Se、Si元素均未检出,而Cu元素仅在叶片中检出.不同部位中B、Zn、Fe、Mg、Ni、Ca、K、Na、P、S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n、Cr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B、Zn、Fe、Ca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叶片>嫩枝>老枝,Ni元素为叶片>老枝>嫩枝,Mg、Na、S元素为老枝>嫩枝>叶片,K、P元素为嫩枝>老枝>叶片.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关系.12种无机元素将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分为两类,叶片单独聚为第一类,嫩枝和老枝聚为第二类.K、P、Na、S、Fe和B元素是香叶天竺葵不同部位中的特征性元素.表明不同部位对不同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具有选择性,无机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无机元素 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热河谷区香茅草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中国热带农业 2019

摘要:在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同一栽培条件下,分析比较柠檬香茅草与爪哇香茅草之间生物学性状、产油率及主要精油成分,旨在为筛选出优良精油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不同的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的香茅草品种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结果 表明:柠檬香茅草和爪哇香茅草在植物学性状、产油率及精油成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香茅草 香茅精油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余甘子新品种'盈玉'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盈玉'是在多年对云南余甘子资源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发现的变异植株,并通过嫁接进行多代繁殖,成功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果形硕大、产量高、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生长适应性强、适宜加工等优良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盈玉'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重点阐述了余甘子的高没食子酸含量和营养元素.'盈玉'主要品种特性如下:外果皮颜色为黄绿色,质感均匀透亮;单果重38.43 g,可食率高达91.50%,含水量为86.05%,没食子酸含量高达3.018 mg/g.余甘子中主要药用活性成分是没食子酸,'盈玉'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是元谋野生余甘子没食子酸含量的8.5倍,在药用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富含矿物质元素K、Ca、Mg,其中K元素的含量高达11 304.50 mg/kg,Ca元素的含量为1 028.70 mg/kg,Mg元素的含量为4 556.20mg/kg,同时含有人体所需的Fe、Mn、P、Zn、Cu、Na等微量元素.

关键词: 余甘子 '盈玉'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颜色余甘子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以颜色差异明显的4份余甘子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花色苷、p H值、总糖、总酸的变化规律,探讨这些指标与果实着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绿素和花色苷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中期,4份种质外果皮颜色从粉红到翠绿,叶绿素含量从低到高,花色苷含量从高到低;总糖与总酸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余甘子18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含量增加,总酸降低,但余甘子28、37、167表现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总糖、总酸呈下降趋势。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铺反光膜、摘除遮荫叶片等方法促使花色苷合成,使叶绿素提前降解,达到改良果皮颜色的目的。

关键词: 余甘子 果肉颜色 总糖 总酸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余甘子转录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明确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药用性状形成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Hiseq2500PE125测序技术对4份余甘子种质进行转录组测序,在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基因注解的基础上,对余甘子果实形成过程中药用性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余甘子果实包含192375个Transcript,47573个unigene,平均长度1140 bp;功能基因预测比对结果显示果实中碳代谢相关的通路所占比例最多,达44.2%;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通路441条,表明余甘子果实药用性状形成过程中碳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活动较为强烈。基于余甘子药用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的共识,该结论为深入开展余甘子次生代谢物相关基因功能挖掘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余甘子果实 转录组分析 药用活性成分 次生代谢物 基因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绿汁江河谷区葡萄延迟栽培技术规程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云南绿汁江河谷是云南省最早开展葡萄延迟栽培的产区,该技术已辐射到宾川、建水、元谋等干热河谷区.本技术规程规定了绿汁江地区延迟栽培的品种与苗木选择、园地选址与规划、种植方法、棚架结构、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 云南绿汁江河谷 葡萄 延迟栽培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