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徐宁生(精确检索)
80条记录
复合肥施用量对云薯902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玉溪市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农场进行了起垄栽培不施肥(CK),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50kg/667m2、100kg/667m2和150kg/667m2对马铃薯新品种云薯902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三元复合肥有利于云薯902植株生长和产量性状的提高。其中,以云薯902施用三元复合肥100kg/667m2的效果最好,产量高达2 189kg/667m2,纯收益为883.50元/667m2。

关键词: 马铃薯 云薯902 三元复合肥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北方甘薯品种在云南的种植表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

摘要:在甘薯生产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是首要问题.试验通过对来自中国北方的运薯650、运薯728、运徐紫20、运薯66、运薯716、运薯606、晋薯9号、济薯26等8个甘薯品种和来自南方的广薯87进行种植对比试验,对9个品种的40个农艺指标进行观测,从定性、定量及干物重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表现良好,其中以运薯728、济薯26表现较佳;运薯728和济薯26平均每亩产量分别为5764 kg、5500 kg,其薯块干物重率分别为25.5%、28.8%.在云南鲜食甘薯种植区域,推荐选择运薯728和济薯26这两2个品种.

关键词: 北方甘薯 品种 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新品种“文薯2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环境效应分析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9

摘要:为研究甘薯新品种文薯2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自然变异规律和环境影响因素,本实验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对文薯2号测定了产量和农艺性状,并作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山州海拔600~1700 m的地区(开化和维摩)甘薯产量较高,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天保和杨万)甘薯淀粉含量较高,海拔1700 m以上的地区(小街和薄竹)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较好;甘薯农艺性状(干率、淀粉含量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的平均变异系数均较低;海拔600~1700 m的地区(开化和维摩)的平均变异系数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甘薯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和薯干重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8);基部分枝数与蔓长呈显著负相关(r=-0.391),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r=-0.101);淀粉含量与商品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097),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r=-0.099),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98);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748,-0.618,-0.498)。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甘薯品种提供有利依据,并为甘薯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文薯2号 产量 农艺性状 环境效应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主栽品种‘合作88’大春晚疫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中国马铃薯 2018

摘要:云南省主栽品种‘合作88’近年来晚疫病抗性丧失,导致其大春(2~4月播种,8~10月收获)产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药剂防治是目前‘合作88’大春马铃薯实现稳产高产的有效手段。为防治晚疫病,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延长该品种的使用年限,利用80%代森锰锌、500 g/L氟啶胺、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10%甲霜灵+60%代森锰锌、4%精甲霜灵+64%代森锰锌、8%霜脲+64%代森锰锌、25%双炔酰菌胺、8%恶霜+56%代森锰锌、96%烯酰吗啉9种药剂进行‘合作88’的田间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80%以上,增产91.3%~180.5%,最高产量达4 191 kg/667m2,净收入增加1 785.6~3 629.5元/667m2。云南省大春马铃薯‘合作88’晚疫病防治的首选参考药剂为500 g/L氟啶胺、10%氟吗啉+50%代森锰锌、8%霜脲+64%代森锰锌、80%代森锰锌。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化学药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本实验对甘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15种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16(四间双,株距30 cm)的鲜薯产量(22 670.16kg/hm2)是间作处理中最高的,处理16的经济效益(37 782.16元/hm2)也是供试处理中最高的,综合评价得出处理16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此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 甘薯 糯玉米 间作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8

摘要:试验以3个不同成熟期类型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处理,研究云南秋作区播期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及总产值的影响,为不同品种的合理播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云薯505’适宜播期为7月中旬,‘丽薯6号’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云薯401’为7月中旬到8月初。如以追求产值最大化为目的,3个品种均建议尽早播种。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期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202’

中国马铃薯 2018

摘要:淀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202’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2年用‘Garant’作母本、‘合作003’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3年10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晚熟,生育期115 d。单株结薯数7~8个,产量在25 000~45 000 kg/hm~2,商品薯率83.70%。薯形长椭圆、薯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浅。2009和2012年2年平均淀粉含量17.94%,粗蛋白含量2.83%,维生素C含量42.70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36%,干物质含量22.90%。‘云薯202’植株抗晚疫病,感轻花叶病毒病和重花叶病毒病。该品种适宜在云南1 900 m以上中高海拔区域大春种植及周边气候类似的区域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淀粉加工 云薯2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3’

中国马铃薯 2018

摘要: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3’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1年以‘昆引6号’作母本,‘转心乌’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6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16 d左右,产量在23 000~35 000 kg/hm2。薯形扁圆、薯皮略麻、红皮白肉维管束红色,有时维管束内薯肉微红,芽眼浅,商品薯率85.80%。干物质含量24.90%,淀粉含量15.80%,粗蛋白含量2.66%,维生素C含量19.30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41%。‘云薯603’植株抗晚疫病、感轻花叶病毒病和重花叶病毒病。该品种适宜在云南1 900 m以上中高海拔区域大春种植及周边气候类似的区域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彩色 云薯6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及结薯规律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关键词: 马铃薯 云贵高原 高海拔冷凉地区 栽培模式 土壤水热效应 结薯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