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糖挥发性成分中关键香气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调味品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研究红糖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呈香贡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对15种红糖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15种红糖样品中鉴定出67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吡嗪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酚类其他类8类化合物;不同红糖产品之间相对含量、种类存在差异,D-(-)-泛酰内酯、糠醇在15种红糖中均被检测到,相对含量高,气味活度值较高,是红糖香气共有的特征呈香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对红糖香气品质从高到低进行综合排名,前三名依次为样品11号、样品10号、样品5号,该研究结果为红糖质量评估及红糖香气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糖 挥发性成分 关键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4种香花型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旨在利用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对香花型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云南省香花型石斛兰种质资源筛选、新品种培育和石斛花精油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SPME/GC-MS方法,对兜唇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和美花石斛4种香花型石斛盛花期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从4种石斛花朵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0种,所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反式-α-罗勒烯和月桂烯。其中,兜唇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异辛酯和反式-α-罗勒烯,相对含量为45.86%和37.3%;金钗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相对含量最高为20.7%;铁皮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α-蒎烯、柠檬烯和桉叶油醇,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1.49%、14.6%和13.6%;美花石斛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异辛酯,相对含量为83.21%。石斛花朵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主要挥发性成分对其香味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石斛属 香花型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非热处理对玫瑰花露中香气成分及灭菌效果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非热灭菌处理对玫瑰花露中微生物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玫瑰花露商业灭菌方法的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顶空-气质联用仪检测3种非热灭菌处理对玫瑰花露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考察3种非热灭菌处理对玫瑰花露中微生物的灭菌效果.[结果]超高压灭菌比过滤除菌在应用上更具优势.在超高压(550 MPa,5 min)处理条件下,可以有效杀灭玫瑰花露中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落总数<10 CFU/mL;有效保留主要香气成分,并且检测到(E)-2-庚烯醛和(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2种新物质生成.通过对玫瑰花露中总醇、总酸、总醛的计算发现,超高压处理的玫瑰花露中醇类化合物含量减少,醛类化合物含量增加,酸类化合物变化不明显.[结论]超高压不但可有效的杀灭玫瑰花露中微生物,还可促进其醇、醛等物质的氧化作用、酯化作用,较好保留了玫瑰花露的品质.


4种不同的干燥处理对草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干燥处理对草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对采自怒江州贡山县普拉底乡的新鲜草果样品分别采用自然晾干、55℃烘干、冷冻干燥以及熏干4种处理方式进行干燥,干燥处理后的果实分开为果壳和种仁,并分别粉碎成粉末,粉末用正己烷经超声提取获得提取液,提取液经GC-MS仪器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样品共检测出53个成分.其中熏干处理的果壳和种仁与其他3种处理的果壳和种仁相比在化合物种类偏多,但对应化合物的含量偏低,说明熏干处理后果壳和种仁的成分都变得丰富和复杂.而且在4种处理中都显示同一化合物在种仁中的相对含量明显比在果壳中的高,然而果壳在化合物种类上更丰富.由此说明不同干燥处理的果壳和种仁之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上都呈现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草果后期的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病叶挥发性物质的气质联用(GC/MS)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桑树健康叶片和黄化型萎缩病感病叶片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共鉴定出6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烃类(烷烃和烯烃)、醇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分析表明:健康桑树叶片与黄化型萎缩病感病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不同,其共有成分的种类占50%左右,分别为烯烃类、酸类、醇类、酯类、酰胺类。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感病叶特有的物质是苯甲酰胺、2-氧苯甲酰酯和2,3-已二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