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模糊匹配)
48条记录
利用SNP芯片构建甘蓝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及含油量性状QTL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云南生境下挖掘甘蓝型油菜含油量QTL位点,为高含油量性状遗传机制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高含油量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含油量材料G28为母本,低含油量材料H008为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包含175份株系的F1DH群体,利用60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016-2017年丽江与临沧点DH群体含油量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LOD=2.5为阈值扫描含油量性状QTL.[结果]DH群体含油量性状呈现正态分布,表现出单向超亲分离.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含油量QTL,分别可解释6.29%~10.36%的表型变异.通过Blast分析将这6个QTL分别映射到参考基因组-Darmorbzh ChrA01,ChrA10,ChrC05与ChrC08染色体物理图谱上.与前人研究比较分析推测位于C05染色体上的qOCc05.1与qOCc05.2为新的含油量性状相关的QTL.[结论]在云南生境下检测到6个含油量性状QTL并明确了其在染色体的物理区间,定位结果可用于下一步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高含油量油菜育种.

关键词: SNP芯片 DH系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的花期与生育期QTL定位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甘蓝型油菜花期和生育期QTL进行定位,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早花基因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极早熟甘蓝型油菜G28、甘蓝型油菜H008及以二者为亲本构建的175个F1DH株系为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60K SNP芯片分型技术绘制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16─2017年度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甘蓝型油菜的花期(FT)和生育期(MT)田间调查数据进行QTL扫描分析。【结果】F1DH株系花期与生育期具有较明显的超亲现象,表明双亲材料控制花期和生育期的位点不同。F1DH株系在丽江生长环境下花期与生育期相关系数为0.63,在临沧生长环境下二者相关系数为0.79,即花期与生育期呈较高的正相关。利用SNP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9条连锁群,7601个SNPs位点,总长3838.2 c M。在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花期QTL和5个生育期QTL,分布于A02、A07、C02、C03、C06、C07和C09连锁群上,可分别解释2.96%~17.40%和4.98%~11.82%的遗传变异。花期QTL qFTA02-1和qFTC03-2在2生长个环境下均可检测到,加性效应值相反,其中qFTA02-1具有最高的LOD值(20.43)、贡献率(17.40%)和加性效应值(3.27 d),且与生育期QTL qMTA02-1置信区间重叠,是最主要的花期主效QTL;qFTC03-2为次要的花期主效QTL。在qFTA02-1置信区间内发现2个拟南芥花期调控关键基因FLC和FY的油菜同源基因拷贝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结论】花期主效QTL qFTA02-1和qFTC03-2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早熟油菜品种。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可能为qFTA02-1置信区间内控制甘蓝型油菜花期性状的目标基因。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期 生育期 QTL定位 SNP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甘蓝型油菜每角粒数因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高角粒数的油菜品种,研究种子(或胚珠)败育对每角果粒数的影响,选取36份双单倍体(DH)材料,采用自然开放和强制自交、杂交、辅助人工授粉等4种处理方式,分别调查各处理中初花时胚珠数和成熟风干角果中正常成熟籽粒和败育种子的数量与形态变化,探寻种子(或胚珠)败育发生原因.结果发现:材料的初始胚珠数为23. 05~36. 15个,差异极显著.种子成熟后,每角粒数为平均16. 80;胚珠数与每角粒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 77**;各材料每角粒数占初始胚珠数的百分比平均为56. 19%,近44. 00%的胚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会发生败育;胚珠数与每角粒数呈正相关;败育是导致每角粒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同材料胚珠数不同,胚珠数、败育比率均与材料基因型有关.根据胚珠的直径可将败育类型划分为3种:a类型(直径小于0. 1mm)、b类型(直径0. 1~1. 0mm)、c类型(胚败育).3种败育类型在36个参试材料和4种试验处理中均有发生,前两种类型败育是胚珠(或种子)败育的主要类型,平均发生概率分别为19. 34%和7. 91%,胚败育发生概率较低,仅为1. 54%.胚珠(或种子)败育现象普遍存在于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原因可能与花粉和柱头发育、花粉与柱头识别、受精以及胚初期发育异常相关;胚败育可能与胚发育停滞有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每角粒数 结实率 授粉 胚珠败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摘要:试验以甘蓝型高角粒油菜S170,Y1和H6为材料,在3份材料角果成熟期分别对14个不同部位的每角粒数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间平均每角粒数存在显著差异,S170的超高每角粒数性状对创制高生产力油菜品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3个材料一次分枝平均每角粒数高于二次分枝,提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可有效增加单株角粒数;3个材料主序每角粒数分布涵盖了植株的整体角粒数分布情况,在对3个材料进行角粒数研究的过程中,可主要选取主序上不同部位的角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角粒数 不同部位 差异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产生境下影响油菜DH株系收获指数的相关性状筛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低收获指数材料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然后小孢子培养获得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DH群体 高产生境 收获指数 生育期 经济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和甘芥杂交后代薹花期耐旱性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远缘杂交后代中的抗旱材料,连续4年于生殖生长关键时期(薹花期),设正常灌水及干旱胁迫处理,考察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甘芥杂交后代共计43份材料成熟期产量及12个产量相关性状,采用经典抗旱指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异抗旱资源,并分析干旱对产量相关因子,尤其是产量组成因子的影响,筛选关键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角果数对薹花期干旱最敏感,千粒重及每角粒数变化不大,干旱使得一次分枝数、侧枝角果数显著减少,导致总角果数下降,成为影响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干旱条件下相对总角果数、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株高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对侧枝角果数、相对总角果数可作为油菜薹花期抗旱性筛选指标,相对一次分枝数、相对株高也可作为初筛指标;同一材料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其抗旱性表现有差别,4年共筛选出17份抗旱材料,抗旱性比较稳定的有3份,其中1份甘芥杂交后代材料抗旱性稳定且干旱条件下产量较高。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甘芥杂交后代 DH株系 抗旱鉴定 抗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受母性影响的油菜种子性状研究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种子含油量和大小2种显著差异性状的甘蓝型油菜DH系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材料(DH 0216为高含油量的小种子,DH 0729为低含油量的大种子)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并对正反交种子进行相关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种子与亲本某些性状差异显著,尤其在种子含油量以及子叶含油量上,表现出严重的偏母性。但种子大小、脂肪酸组成等差异不明显,也未表现出偏母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正反交 种子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超高产区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相关特性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在超高产区云南临沧和对照地重庆北碚(长江流域)产量形成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收获期云南临沧油菜株高低于重庆北碚,茎粗、光合效率、单株干质量、产量、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重庆北碚;经统计分析得出超高产油菜经济产量高主要是通过增加单株有效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栽培及代谢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不同生境 甘蓝型油菜 超高产 差异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不育系杂交种云油杂12号的选育及其特性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云油杂12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3126A和恢复系092197杂交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10—2014年度通过云南省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18点次试验中15点次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03.28kg/667m2,较对照增产10.24%;2013—2014年度5点次生产试验均较对照品种花油5号增产,平均单产237.1kg/667m2,较对照增产19.21%。品质检测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3.18μmol/g,籽粒含油量46.70%。全生育期178d,早熟,抗倒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萝卜细胞质不育 云油杂1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环境对甘蓝型油菜萝卜胞质不育系制种产量及籽粒质量的影响

种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0份甘蓝型油菜萝卜胞质不育系为母本,以E 07C为父本,分别在同一小气候环境的旱地和水渍田条件下进行制种试验,并对制种产量、籽种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旱地和水渍田对油菜制种产量和籽粒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显示,旱地和水渍田的各相关性状间的相关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制种产量与含油量均呈不显著负相关,旱地制种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相关(0.682**),在水渍田则相关性不显著(0.232);衡量籽粒质量的2个指标含油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环境和不同组合对于籽种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都是极显著的。以上结果表明,在制种过程中应根据特定组合筛选出适宜的制种条件以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萝卜胞质不育系 制种产量 籽粒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