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EMS诱变和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种质材料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用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诱变甘蓝型油菜的小孢子,离心去除EMS,用秋水仙碱溶液对诱变后的小孢子进行染色体加倍,再离心去除秋水仙碱,用NLN 13培养基进行小孢子培养。当小孢子发育成完整的试管植株后,用幼叶氧化法定性、快速地筛选高油酸突变材料。筛选获得的材料经移栽定植,用气相色谱法精确地分析其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得到了一份油酸含量为80 3396%的高油酸突变材料。本研究提高了油酸改良工作中诱变频率,降低测试分析费用。


外国甘蓝型油菜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对收集到的 15个国家的 2 2 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份、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含油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为 :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的种质资源为低芥酸 (<1% )品种 ,部分为双低 (低芥酸、低硫甙 )品种 ;高含油量 (>4 5% )的品种仅在日本及德国品种中发现。通过鉴定筛选出 2 2份优质油菜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 ,并成功地利用了其中的部分种质育成 11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 ,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6 0余万公顷。 90年代 ,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省的优质油菜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贮藏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CSCD
摘要: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贮存了 1a~ 17a的甘蓝型油菜 (B.napus L .)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降 ,而且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 ,种子始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增加 ,峰高降低 ,幼苗素质下降。根据测定结果 ,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贮藏寿命为 8a~ 9a,安全贮藏期为 1a~ 7a。相关分析表明 :贮藏 1a~ 7a的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贮存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r=- 0 .95 2 7* *,回归方程 y=93.0 7- 0 .5 9x。


贮藏年限对油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种子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普通发芽法对本所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贮存了 1~ 17年的甘蓝型油菜 (B.napus L.)种子的发芽率、始萌发时间、萌发高峰期及幼苗素质等发芽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贮存年限的增加而呈阶梯式的下降 ,而且随着贮存年限的增加 ,种子始萌发所需时间及萌发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增加 ,峰高降低 ,幼苗素质下降。根据测定结果 ,在昆明自然贮藏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贮藏寿命为 8~ 9年 ,安全贮藏期为 1~ 7年。相关分析表明 :贮藏 1~ 7年的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与贮存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r=- 0 .95 2 7* * ,回归方程 y=93.0 7- 0 .5 9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