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Fertilization(模糊匹配)
69条记录
施肥量对柠檬幼树矿质养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连续3年开展不同施肥水平对柠檬幼树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期筛选出柠檬幼树适宜的经济施肥量。每株每月分别施用柠檬幼树专用肥0(CK)、10、20、40、80、160 g,测定各处理叶片、果实、果皮、果肉的矿质养分含量,每年统计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探讨施肥量对矿质养分吸收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叶片和果实N、Mg、Zn、Mn、Cu、Fe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P、K含量先降低后增加,Ca、Mg、Fe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施肥处理3年总产量表现为40 g>20 g>10 g>80 g>0 g>160 g;肥料用量为40 g时的产量和品质最佳,其产量是对照的9.62倍,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分别增加26.97%、7.37%、38.21%、21.57%、39.38%。综合考虑植株的养分、产量和果实品质情况,推荐柠檬幼树生长中每株每月施用柠檬专用肥40 g。

关键词: 施肥量 柠檬 矿质养分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主要油菜产区施肥现状调查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摸清云南省主要油菜产区施肥情况以及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油菜生产中肥料的投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农户和农技人员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2016/2017和2017/2018两个年度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了云南省主要油菜产区当前的肥料投入状况、油菜生产水平及效益等。【结果】施用化肥的农户比例为100%,施用有机肥的农户比例为19.7%;全省油菜生产中氮(全N)、磷(P_2O_5)、钾(K_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181.7、81.5、61.0 kg/hm~2,N∶P_2O_5∶K_2O=1∶0.45∶0.34;油菜施肥次数为1~4次,施肥4次的比例占38.1%,追肥2次的农户占61.6%,基氮比例适宜的农户占62.5%。全省油菜平均单产3030 kg/hm~2,纯收益为3758元/hm~2。【结论】在云南省当前油菜生产水平下,应该采取调整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降低N养分的投入,增加P_2O_5和K_2O养分的投入,协调好氮、磷、钾养分比例,进一步加强种植技术和施肥技术培训等措施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关键词: 油菜 云南 施肥 调查 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油烟轮作区油菜缓释肥施用技术模式研究

中国农技推广 2019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云南油烟轮作区开展了油菜专用缓释肥对油菜的产量构成、养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研究,探索了油菜专用缓释肥在该区域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施用缓释肥,油菜的经济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表现均优于不施用缓释肥处理.在缓释肥施用方式上,缓释肥一次性施用处理油菜产量最高,两个试验点分别较习惯施肥处理高114 kg/hm~2和267 kg/hm~2,净收益分别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679元/hm~2和1457元/hm~2.综上所述,采用油菜专用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在云南油烟轮作区化肥减量增效效果明显,省时省工,施用方法简单,利于推广.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缓释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对苹果产量的影响研究

上海蔬菜 2019

摘要:氮、磷、钾为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其施入量的多少会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该文研究了昭鲁坝区不同施肥量对苹果产量的影响,为昭鲁坝区的苹果生产提供参考[1].试验结果表明,在黄壤偏酸的缓坡地种植苹果,每667 m2最佳施肥量(折纯)为氮6.5 kg、磷7 kg、钾2 kg、农家肥(沼液)1000 kg,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施磷肥可提高苹果产量.

关键词: 苹果 施肥量 氮磷钾肥 农家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坪县杂交籼稻减量施肥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化肥的施用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但过度依赖化肥,也会导致化肥施用量增大,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危害生态安全。化肥的施用对水稻影响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施肥量达到最高点后,产量不增反降。通过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华坪县河谷区杂交籼稻施肥量以养分含量为19∶7∶6,锌0.2%的复混肥500 kg/hm2较为适宜,相应产量12 658 kg/hm2,产品产值45 569元/hm2,投入成本1 250元/hm2,施肥量减少20.5%。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减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2年施用有机肥对番茄苗期生长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8

摘要:以拉比番茄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番茄苗期生长特性、生物量分配、光合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未施用有机肥的番茄植株矮小、果实产量低、果小,生物量也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在3个施肥处理中,M1的番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最高。施肥可显著提高番茄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M3虽然施肥量最高,但其生物量、果实产量、光合作用强度、番茄红素均呈下降趋势,M3的施肥量是否为过量施肥,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施肥 番茄 有机肥 品质 产量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结果】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N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_2O 175~225 kg/hm~2,N∶P_2O_5∶K_2O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2、81.73 t/hm~2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N)、磷(P_2O_5)和钾(K_2O)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和95.86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基肥+追肥)和一次施肥(追肥)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月份至6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结论】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甘蔗 不同生态蔗区 施肥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床培肥和播种量对不同秧龄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关键词: 机插秧 秧龄 施肥量 播种量 秧苗素质 籼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床培肥和播种量对不同秧龄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方法]以杂交籼稻岗优636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研究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差异,探索机插籼稻适龄壮秧培育技术.[结果]播种量、施肥量和秧龄3因素对机插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为秧龄>播种量>施肥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超过30 d后秧苗生长受阻,秧苗素质变差,不适宜机插;随着秧龄的增加,应减少播种量;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能够满足30 d以内的秧苗生长.[结论]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量;机插杂交籼稻适宜的秧龄为20~30 d; 20 d秧龄时播种量为90 g/盘,当秧龄为25~30 d时播种量为70 g/盘; 30 d以内秧龄的施肥量为每100 kg育秧土掺混200 g复合肥.

关键词: 机插秧 秧龄 施肥量 播种量 秧苗素质 籼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给昆药集团研制新药选出优质原药材,对引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栽培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的栽培实验,以求得到最佳的拉萨大黄产量。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_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450 kg/hm2、P_2O_50 kg/hm~2、K_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关键词: 拉萨大黄 正交试验 施肥量 种植密度 最优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