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ize(模糊匹配)
186条记录
基于6个玉米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6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C1F7∶8)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探索三角形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为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信息参考。【方法】从三角形杂种优势群中分别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46(Suwan1群)、Y107(Reid群)和MON2(非Reid群)组配6个BC1F7∶8群体,分析各群体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产5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不同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Y46与Y107组配的BC1F7∶8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高于Y46与MON2和Y107与MON2组配的群体,此外Y46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较大,Y107与MON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差异较小。同时,Y46与Y107组配的BC1F7∶8群体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较强,Y107与MON2群体次之,Y46与MON2群体较弱。【结论】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以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组配的群体,其后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较强,Reid×非Reid杂种优势居中,Suwan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建议在玉米杂交育种中,尽量选择Suwan1×Reid杂种优势模式,以提高玉米产量潜力。

关键词: 玉米 BC1F7∶8群体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六个高代回交群体玉米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项目组前期构建的三角形杂种优势新模式,从Suwan 1群、Reid群和非Reid群中选择3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 46、Y 107和MON 2,构建了六个高代回交群体,分析各群体叶长、叶宽和叶夹角等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六个高代回交群体的叶长、叶宽及叶夹角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Y 46与Y 107组配的高代回交群体叶形结构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Y 46与MON 2和Y 107与MON 2组配的群体,且Y 46与MON 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各性状差异均较大。Y 107与MON 2组配的高代回交群体其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强,Y 46与MON 2群体杂种优势较弱,Y 46与Y 107群体杂种优势介于二者之间。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Reid×非Reid杂种优势较强,Suwan 1×Reid杂种优势次之,Suwan 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研究表明,Reid×非Reid是培育理想株型新品种的重要杂种优势模式,建议在高密度品种选育中优先选用。

关键词: 玉米 高代回交群体 叶形结构相关性状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3D成像技术的不同成熟度玉米种子表型特征分析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2

摘要:采用高通量表型测量系统Scanalyzer HTS,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和植物颜色性状分析系统,选择水平距离、最远两点距离、垂直距离、表面积、周长、圆度这6个表型特征指标,分析了8个玉米品种不同成熟度种子的表型特征,以及种子内水分含量和占比情况.结果表明:6个表型特征值均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甜质型和糯质型玉米品种在30~40 d时收获种子的各项表型特征值已达到最大;圆度与其他5个表型特征指标间的相关性不高;通过表型分析系统测定得出的表示相对水分含量高低的蓝、绿、红色均值均随着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说明种子的相对含水量总体在不断下降;甜质型品种在50~60 d收获时,表示水分含量最低的红色均值高于蓝色和绿色均值,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 玉米 种子 表型特征 成熟度 含水量 光谱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与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比较了检科智创(北京)(JK)以及ZJ、GR 3家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的草地贪夜蛾引诱剂在云南石林地区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并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JK、GR引诱剂具有长持效期特点,在60 d后仍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且JK引诱剂兼具引诱效果稳定特点,ZJ引诱剂在40 d后引诱效果较差;利用JK引诱剂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 d后使用引诱剂的试验组玉米叶片被害株率68.98%,未用引诱剂的对照组玉米叶片被害株率44.16%.60 d后使用引诱剂的试验组玉米雌穗被害率69.88%,未用引诱剂的对照组玉米雌穗被害率60.16%,显著低于试验组.表明引诱剂可以有效地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开展监测,但在利用其控制种群数量、降低危害程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引诱剂 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树嫩枝叶青贮与全株玉米青贮体外瘤胃降解率对比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构树嫩枝叶青贮与全株玉米青贮体外瘤胃降解率,比较2种粗饲料体外瘤胃降解率的优劣.试验选用4头肉牛[体重(600.2±42.5)kg]提供瘤胃液,设置2种饲料(全株玉米青贮、构树嫩枝叶青贮),在肉牛体外瘤胃中消化36、48、72 h,2种饲料每个消化时间各设4个重复,2个平行.采用体外消化法测定3个不同降解时间2种饲料干物质体外瘤胃降解率(IVDDM)、粗蛋白质体外瘤胃降解率(IVDCP)、中性洗涤纤维体外瘤胃降解率(IVDNDF)、酸性洗涤纤维体外瘤胃降解率(IVDADF)及有机物质体外瘤胃降解率(IVDOM).结果显示,随着发酵时间增长,2种饲料的IVDDM、IVDCP、IVDOM、IVDNDF、IVDADF均升高.构树嫩枝叶青贮3个时间点IVDNDF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IVDADF高于全株玉米青贮,72 h差异显著.36、48、72 h IVDDM、IVDCP、IVDOM高于全株玉米青贮,48 h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与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肉牛体外瘤胃降解率相比,构树嫩枝叶青贮具有较好的肉牛体外瘤胃降解率.

关键词: 构树 玉米 青贮 营养成分 体外瘤胃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春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养分积累及利用效率对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的响应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贵州黄壤区适宜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为指导黄壤区合理的秸秆还田和优化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的田间交互试验,研究其对春玉米产量、养分(N、P、K)吸收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处理能优化玉米产量的构成要素,显著增加玉米百粒重,玉米增产21.39%,同时提高玉米各部位对N、P、K的吸收量,表现为N>K>P,以玉米籽粒N吸收量最高,达150.28 kg/hm2,差异显著;不同处理玉米的总干物质量提高15.98%~50.40%,以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处理最高,达26 383 kg/hm2;旋耕秸秆粉碎还田能够提高N、P和K的肥料利用率.[结论]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更能优化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生物性状等指标,提高玉米各部位对N、P和K养分吸收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高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 养分吸收量 土壤肥力 干物质积累 春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玉米品种危害性田间评价

云南农业科技 2022

摘要:通过调查玉米5叶1心期、8-9叶期、大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数量、天敌种类数量及玉米危害等级、产量测定,有效评价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玉米品种取食危害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性.试验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在不施药情况下受草地贪夜蛾危害较重,各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田间抗性差异不明显.在草地贪夜蛾发生较重情况下,不用药物防治最高产量损失可达94.5%.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蒙自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和5个测验种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对其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以评价新选玉米自交系的综合应用潜力。【结果】组合、被测系、测验种、被测系×测验种间各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长、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穗部性状在不同地点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自交系L1、L2、L3、L4、L6、L7和L17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为极显著正值;本试验中10个强优势组合T1×L3、T5×L17、T1×L2、T3×L8、T4×L1、T4×L13、T4×L15、T1×L19、T5×L6和T5×L16的特殊配合力(SCA)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些组合大多是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或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各参试组合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GCA与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的相关性为显著正相关,而穗行数和出籽率与产量的GCA效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明显贡献。【结论】本研究表明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中L1、L2、L3、L4、L6、L7和L17的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

关键词: 玉米 新自交系 性状 配合力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叶夹角的遗传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高产品种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叶夹角是株型选择进而提高产量的重要指标,对叶夹角的形成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机理解析是开展耐密高产玉米品种选育的基础。从叶夹角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叶夹角的形态建成、遗传基础、分子调控机制及QTL定位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对玉米叶夹角的遗传与分子调控研究进展,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未来玉米叶夹角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密型品种,提高玉米产量潜力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叶夹角 形态建成 调控机制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热带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有效评价和利用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从400余份云南地方品种糯玉米材料中,筛选出来自云南16个地州市的共48份材料,对其3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数量和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大于10%的有散粉至吐丝(91.4%),抽雄至散粉(55.2%),秃尖长(47.1%),穗位高(26.6%),千粒重(16.7%),穗行数(13.9%),株高(12.6%),吐丝至成熟(11.7%),行粒数(11.7%),轴粗(11.3%),穗粗(10.8%),出苗至抽雄(10.7%),穗长(10.2%),蛋白含量(10.1%);1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花丝颜色(1.15)、粒色(1.02)、植株整齐度(0.82)、上位穗上叶叶色(0.72)、株型(0.69)、雄穗护颖颜色(0.67)、花药颜色(0.64)、幼苗强弱(0.5)、支持根发达程度(0.48)、轴色(0.38)、雌穗包被完整性(0.29)、子粒大小(0.2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株高、穗位高、子粒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含量(干基)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11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5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1.5时,将48份玉米种质划分为3类。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1份糯玉米资源,分别在熟期、株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产量相关指标中具有优异性。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