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APD(模糊匹配)
28条记录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部分材料的RAPD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CSCD

摘要:为了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的部分优良性状转移到常规栽培稻合系35中,以这2种材料为杂交亲本获得了100多个BC2F3株系,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早期选择辅助分析。在株高和结实率2个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中,5个引物分别扩增出了47和58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分别为74.47%和86.21%,Nei’s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085和0.2921。在分蘖率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中,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9条带,其中有124条为多态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达96.12%。Nei’s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464。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能有效地指导田间的育种选择。通过该技术发现了1株材料具有较大的变异,应在以后的育种中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栽培稻(Oryza sativaL.) 杂交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分子标记在月季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遗传标记的发展促进了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更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它在月季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对DNA分子标记的分类、原理、特点及其在月季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定位、品种鉴定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 月季 分子标记 RFLP RAPD AFLP SSR 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濒危物种山红树居群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检测了云南省3个山红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10个引物共检测到54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11个, 占20 37%。与其他的濒危物种相比, 山红树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很低, 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大(78 65%)。大量经济植物的种植加上人为的破坏, 使山红树的生境遭到严重破坏, 数量大为减少, 可能导致了山红树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基于以上结果, 探讨了山红树进一步的迁地保护措施。

关键词: 山红树 遗传多样性 迁地保护 居群遗传结构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CSCD

摘要:运用RAPD技术对云南主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品种、野生种、地方品种及其近缘植物———金花茶等4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核基因组DNA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亲缘关系。用已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48份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检测到112条扩增片段,所有片段均为多态,其多态性程度高达100%.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 116~0 527,平均为0 202.对48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以欧氏距离为6 0来划分时,可分为5个组,其中3个复合组,2个独立组,基本上与传统分类水平相吻合。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高茶氨酸RAPD多态性标记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CSCD

摘要:分析了云南大叶种和福鼎白毛茶及其F1代的42品系的茶氨酸含量,挑选出茶氨酸高含量的5个材料与茶氨酸含量低的5个材料,用140个随机引物对这2组材料进行RAPD扩增,其中14个引物在高茶氨酸材料与低茶氨酸材料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为高茶氨酸茶树育种和早期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茶树 茶氨酸 RAPD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3种作物品种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RAPD标记技术对在云南省主要种植和引种的 2 3个水稻、小麦、玉米品种构建指纹图谱 ,在种子检验中用于鉴别种子真伪。从 73个引物中分别筛选出多态性好、带型稳定的引物各 3个 ,分别检出等位基因 2 7、18、19个 ,片段大小约在 5 0 0 bp至 30 0 0 bp之间 ,建立了这 3种作物品种的 RAPD指纹图谱及相应的数字指纹 ,介绍这些品种指纹图谱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玉米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分析云南野生荞麦资源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分子植物育种 2004 CSCD

摘要:利用筛选出的19个随机引物对云南荞麦资源的9个种、1个变种、2个亚种的26份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共获得162条DNA扩增带,其中多态性带153条,多态性带的比率平均为94.8%。Nei氏相似性系数的分析结果,荞麦种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11,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786,表明云南荞麦资源种间比种内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的结果,26份供试资源聚为3大类群:第Ⅰ大类群是小粒种类群,第Ⅱ大类群是甜荞类群,第Ⅲ大类群是苦荞类群,结合3大类群的特点,可以认为F.cymosum与F.esculentum的亲缘关系比与F.tataricum的更近;F.tataricum和F.tataricumssp.potanini与供试的其它荞麦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与白花F.urophyllum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生态类型。

关键词: 野生荞麦资源 RAPD 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石竹品种的RAPD标记

园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 ,选用 4个随机引物 ,对 87个大花型香石竹品种总DNA进行随机扩增。 4个引物均得到了稳定的RAPD图谱。扩增出的片段分子量在 5 0 0~ 4 30 0bp之间 ,每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 8~ 12条之间 ,共扩增出 2 113个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数为 9 5条。根据DNA谱带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 ,对 87个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 ,分为 10个组群 ,组群间差异较大 ,组群内差异较小

关键词: 香石竹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寻1号A中可育株的RAPD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首次用RAPD技术分析了滇寻1号A与其大田中自然产生的可育株的差异。在所用的33个随机引物中,引物OPA-13在不育系和可育株间可扩增出差异性片段,不育系与可育株的DNA在个别位点上存在差异。初步认为此差异与育性相关,不育系中的可育株是由基因回复突变引起的。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育性回复突变体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枳、富民枳与枳橙RAPD分析与分类(亲缘)关系探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对枳、富民枳与枳橙进行了RAPD分析。17个引物对3个材料PCR扩增得52条谱带,从相似系数、多态性比较和聚类结果看:各材料之间具有不同的遗传距离,供试材料聚为2个类群(富民枳和枳橙聚为一群,枳单独聚为一类)。从分类(亲缘)关系看:作者认为富民枳与枳橙的亲缘关系更近,而与枳的关系较远。

关键词: 富民枳 枳橙 RAPD 分类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