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60年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种质资源是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茶科技原始创新、品种选育和特色新产品研发的物质基础。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推动茶树种业创新和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悠久的种茶历史与低纬高原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有众多的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和中国茶组植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省份。经过60年的研究,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60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茶树种质资源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云南澜沧不同甘蔗品种植期宿根矮化病菌检测分析
《甘蔗糖业 》 2023
摘要: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严重影响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种传甘蔗病害。摸清不同甘蔗品种植期RSD的感染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种苗,有效防控RSD的关键。本文对云南澜沧蔗区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法,对田间采集的124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73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58.87%,其中强阳性样品42个,占33.87%;15个主栽和主推品种均发病,发病率在28.57%~100%之间,以云引58号、粤糖82-882和德蔗09-84发病最重,发病率和强阳性率均高达100%,其次是粤糖93-159和粤糖00-236,发病率分别为90.00%和87.5%;植期上1~6年均不同程度发病,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差异。本研究检测明确了澜沧蔗区不同品种植期RSD发生状况,为应用推广温水脱毒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了科学依据。


连续两年沼液与化肥配施对桃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沼液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和水蜜桃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早香蜜桃'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2年沼液(ZF)化肥(HF)配施的果园田间定位试验,以无肥处理(CK)为对照,复合肥(CF)研究等氮(N)量条件下0%(HF100%)、10%(HF90%+ZF10%)、20%(HF80%+ZF20%)、30%(HF70%+ZF30%)比例沼液氮替代化肥氮处理下土壤性质和水蜜桃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沼液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含量;且沼液与化肥配施处理均可提高土壤pH.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以HF70%+ZF30%处理的增幅最大,较CK分别显著提高44.31%、41.10%、75.14%.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其中HF70%+ZF30%处理的增加效果最明显,HF80%+ZF20%处理次之.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桃树生长,增加桃叶片氮、磷、钾和叶绿素含量及枝条充实,明显提高了果实产量,增产率0.80%~12.24%.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桃果实的果皮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综合比较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HF70%+ZF30%配施较适合桃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升,为沼液作肥料进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云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梳理云南茶产业发展现状,明晰其与主要省份茶叶出口竞争力差异,探究制约云南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给出促进云南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指导建议.文章分别从云南茶叶生产、茶类结构、市场及出口贸易等方面对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对云南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测算,并与全国茶园面积排名前列的8个产茶大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云南茶叶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显示性比较优势国内保持稳定及具有质量竞争力优势.结合云南茶产业发展及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分析,从优化茶叶贸易环境、培育壮大出口经营主体、构建云茶绿色产业链等方面提出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不同基质配比及营养配方对天竺葵·矾根·草莓生长和观赏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采用不同比例的红土、椰槺、腐殖土、草炭进行混合形成配方,对不同的配方基质容重进行了测量,并结合使用缓释肥或水溶肥配方对以上3种植物的生长与观赏性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采用2份椰槺、1份草炭的配方(配方E)容重最小,约为375 g/L;2份椰槺、1份腐殖土的配方(B)容重为410 g/L;1份红土、2份椰槺、1份珍珠岩的配方(配方A)容重最重,为525 g/L;与配方A相比,前2个基质配方增大了植株的叶面积、冠幅、匍匐茎长度和数目.由此可知,对于天竺葵与矾根而言,最佳组合是2份椰槺、1份草炭配合使用水溶肥配方;对于草莓而言,2份椰槺、1份腐殖土配合缓释肥的使用为最佳组合.


不同海拔梯度对云南木薯生长及块根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海拔梯度对云南木薯生长及块根品质的影响,研究了800、1000、1200、1400和1600m 5个海拔梯度下木薯生长和品质指标,并采用相关、逐步回归、通径和决定程度等方法分析了海拔梯度变化对其影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是否有花果和氢氰酸含量;株高、主茎高、分枝数和落叶高度指标在低海拔与高海拔差异显著,且与海拔梯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主要影响了木薯生长的落叶高度、分枝数和株高,影响值为71.1%,对块根的L(+)-抗坏血酸和氢氰酸含量也产生影响,影响值为95.6%。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块根淀粉、蛋白质、L(+)-抗坏血酸和氢氰酸含量随之增加,且与海拔梯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基本不变。不同海拔梯度影响云南木薯生长及块根品质,其中对块根氢氰酸含量变异的直接影响最大。1400m海拔的木薯块根品质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木薯栽培可以扩大到高海拔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