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generation system(模糊匹配)
29条记录
香根草外植体的选择及植株再生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建立香根草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分别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茎杆、根、叶和幼嫩芽不同部位进行外植体选择及愈伤组织诱导,以及香根草外植体消毒方法和激素处理及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茎杆、根、叶作为外植体,诱导不出愈伤组织。幼嫩芽是最佳香根草外植体的选择。0.1%升汞对各部位处理效果成功率在65%以上,幼嫩芽消毒浸泡8 min成功率达88%。在MS+6-BA 1.5 mg/L+NAA 0.1 mg/L的培养基上培养25 d幼芽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在MS+6-BA 0.8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培养20 d诱导丛生芽效果最好,增殖系数为6.4。生根培养基选用1/2 MS+NAA 0.3 mg/L+IAA 0.1 mg/L为最佳,生根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香根草 外植体 愈伤组织诱导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丰收的高效途经,通过3年的研究,创建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增产又增收,总产量为63.25 t/hm2,其中头季稻产量为13.14 t/hm2,再生稻产量为2.68 t/hm2,马铃薯产量为47.43 t/hm2,总产值16.98万元/hm2,总纯收入12.03万元/hm2。并分析总结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马铃薯 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细胞壁变化的快速检测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02428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细胞团分化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2,4-D浓度为0.014mmol/L;(2)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最佳条件为AA悬浮培养基+0.009mmol/L 2,4-D,每25mL液体培养基加入0.4g愈伤组织的初始接种量,7d的继代周期;(3)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20g/L纤维素酶+1g/L果胶酶,酶解5h,800r/min离心5min;(4)用荧光增白剂(VBL)细胞壁染色液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原生质体制备及培养过程中细胞壁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疣粒野生稻 栽培稻 原生质体 VBL细胞壁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荚红豆种子无菌诱导植株再生及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肥荚红豆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预处理、诱导萌发、不定芽增殖、壮苗、生根的方法,摸索培养基中激素的最佳配比,建立了肥荚红豆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5%~10%NaOH溶液浸泡种子1 h的预处理有利于促进肥荚红豆种皮的剥离和种子萌发;适宜于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MS(Read)+6-BA 0.5 mg·L-1+NAA 0.1 mg·L-1,萌发率可达1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Read+6-BA1.0~1.5 mg·L-1+KT 0.1 mg·L-1+NAA 0.1 mg·L-1,增殖数可达每瓶23个以上;最佳壮苗培养基为Read+6-BA 0~0.5 mg·L-1+NAA 0.1 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Read+IAA 1.0 mg·L-1,其生根率可达90.54%。研究结果提高了肥荚红豆的繁殖效率,有效促进肥荚红豆组培规模化育苗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对推动其产业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肥荚红豆 种子 植株再生 高效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品种“云蚕7”的复壮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10多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云蚕7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保存的云蚕7母种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系统,云蚕7B×云蚕7A的散对率降到10%以下,有效地对云蚕7母种及原种进行了复壮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蚕7 复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季“月月红”(Rosa chinensis‘Slater’s crimson China’)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初报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月月红"(R.chinensis‘Slater’s crimson China’)的嫩叶为外植体,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不同浓度的2,4-D、TDZ、GA3和NAA上,结合不同时间的暗培养,研究"月月红"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结果表明,2,4-D 5 mg/L暗培养20 d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MS+TDZ 1.0 mg/L+GA30.1 mg/L+NAA0.01 mg/L培养基上暗培养12 d,可以获得较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光照培养15 d后可形成肉眼可辨的子叶期体胚及具有不定芽和胚根的结构,20 d后可长成绿色的小植株。

关键词: 月季“月月红” 组织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香水月季再生体系的初步建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花香水月季(Rosa odorata var.gigantea)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包括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和组合、暗培养时间等。结果表明,以带有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腋芽萌发的最适激素浓度组合为6-BA 1.5 mg/L+NAA 0.12 mg/L;最适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 4.0 mg/L,诱导率为93.33%;最适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为MS+TDZ 3.0 mg/L+GA31.0 mg/L+NAA 0.1 mg/L,暗培养15 d,再生率为18%。本研究通过间接器官再生途径初步建立的大花香水月季植株再生体系,为利用外源基因对月季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花香水月季 愈伤组织 分化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叶片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建立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马铃薯品种(系)为试材,进行叶片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云薯501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mg/L+NAA 0.3 mg/L+GA310 mg/L,愈伤诱导率为100%,诱导不定芽分化的优化培养基为MS+6-BA 3 mg/L+GA310 mg/L,芽的分化率为86.3%;会-2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5 mg/L+GA310 mg/L,愈伤诱导率为95.7%,诱导不定芽分化的优化培养基为MS+6-BA 3 mg/L+NAA 0.02 mg/L+GA310 mg/L,芽的分化率为65.4%。上述2个品种适宜用作马铃薯转基因实验的载体,其他6个马铃薯品种(系)的愈伤诱导率很低,有的品种(系)没有愈伤组织产生,不能作为马铃薯基因转化的载体。

关键词: 马铃薯 叶片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1年,在临沧市以再生力强的高产组合宜优673为材料,在头季稻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造高产的基础上,设置播期、促芽肥用量及施用时期、留桩高度、不同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探索再生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均比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两季增产3.21 t/hm2,增22.22%,其中再生稻增产2.16 t/hm2,增132.90%。在云南再生稻头季应在2月20日以前育秧,4月中旬前移栽,8月中旬前收获,再生季于10月中旬收获;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产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要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必须确保头季稻的高产。在云南省再生季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总氮肥用量195 kg/hm2,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和收割后2~3 d两次平均施完,留桩高度30 cm。

关键词: 再生稻 精确定量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源四倍体灯盏花离体再生及其倍性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四倍体灯盏花的无菌苗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其再生体系,并对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叶柄外植体在MS+0.05 mg·L-1NAA+0.5 mg·L-16-BA+0.65%琼脂+3%蔗糖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可达87.3%;继代培养(MS+0.1 mg·L-1NAA+0.3 mg·L-16-BA+0.65%琼脂+3%蔗糖)增殖系数为7.8,诱导(1/2MS+1.0 mg·L-1NAA+1.0 mg·L-1IBA+0.65%琼脂+3%蔗糖)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为90%。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为2n=4x=36,而原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基数x=9,因此,再生植株为四倍体。

关键词: 灯盏花 同源四倍体 叶柄 离体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