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水稻新品系重要农艺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云南省新育成水稻品系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下一步精准利用这些基因做好准备.[方法]选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124份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对水稻剑叶长、剑叶宽、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位点的挖掘.[结果]通过表型性状分析,从124份水稻新品系中共鉴定出33份大穗材料,8份大粒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参试群体被分成群体Ⅰ、群体Ⅱ、群体Ⅲ;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8个重要农艺性状共检测到204个相关位点(P≤0.001),阈值超过1.0×10-5的位点有39个,其中与剑叶长显著关联的SNP位点5个,与剑叶宽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个,与株高显著关联的SNP位点4个,与有效穗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3个,与穗长显著关联的SNP位点4个,与每穗粒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6个,与结实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2个,与千粒重显著关联的SNP位点14个,其中qFLW1、qPH6.1、qTGW3.1、qTGW3.2、qTGW3.3、qTGW3.4、qTGW7 7个位点与前人研究一致,其余位点为新位点;8份大粒材料位点分析结果显示,有7份材料在8号染色体的3个位点上集中出现,有5份材料在11号染色体的1个位点上集中出现,其余位点上均未筛选到相关材料.[结论]发掘水稻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云南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了解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选用13对SSR标记对2007—2013年分离自云南省陆稻区、籼稻区和粳稻区(共计13个州)的12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分析,结果13对引物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57时,125个供试菌株可划分为29个遗传宗谱,优势宗谱YN02包含了39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31.20%,次优势宗谱YN08包含了15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12.00%,其余71个菌株分属27个宗谱;表明云南省既有优势宗谱,又有较多遗传多样性的小宗谱,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比较不同稻区菌株群体的宗谱频率发现,陆稻区菌株的宗谱频率为65.52%,粳稻区和籼稻区菌株的宗谱频率分别为27.59%和13.79%,表明陆稻区菌株群体的遗传结构比粳稻区、籼稻区菌株复杂。因此,针对菌株群体宗谱较少,且优势宗谱突出的地方,应加强品种多样化种植,有利于稻瘟病菌群体的稳定化选择,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水旱轮作下穗肥氮用量对机插粳稻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分析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在高原粳稻区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中,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隆科16为材料,在不施基蘖氮肥的条件下,分别施纯氮0、90、120、150、180和210kg/hm~2作穗肥,按促花肥:保花肥=6:4进行施肥,并以常规施纯氮285kg/hm~2作为对照(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25:0.25:0.25:0.25),分析了水稻的群体生长特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种轮作模式中,不施基蘖氮肥,只施用适量(180kg/hm~2)穗肥氮,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持平。在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不施基蘖氮肥处理的最低水稻分蘖数分别达到对照的91.09%和87.62%,最高分别达到对照的95.05%和91.11%,成熟期有效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施基蘖氮肥只施穗肥氮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穗率。与对照相比,施穗肥氮后水稻的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和阶段增量以及群体生长速率明显加快。小麦-水稻和蚕豆-水稻模式中,穗肥氮用量为180kg/hm~2处理,氮肥投入比对照减少36.84%,水稻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优质稻云恢290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云恢290为材料,以当地栽培技术(T1)为基础,在当地技术上实行精确定量施肥(T2),在T2基础上实行精确定量灌溉(T3),并通过定量基本苗、扩大行距、精确定量施肥和灌溉,实现精确定量栽培(T4),分析不同栽培技术对云恢290生育期、叶龄、产量及其构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T1处理,T2、T3和T4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云恢290产量和经济效益,2019年产量增幅为21.0%~41.0%、经济效益增幅为20.6%~41.3%,2020年产量增幅为16.7%~65.4%、经济效益增幅为17.0%~63.8%,其中,T4处理增产增效最显著,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可见,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
关键词: 水稻 叶龄模式 精确定量施氮技术 精确定量灌溉技术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栽培措施对云科粳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栽培措施(移栽密度、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云科粳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N 0、150、240、330 kg/hm2)和4个移栽密度(24万、30万、36万、42万苗/hm2)处理,测定稻谷产量性状、叶片SPAD值、糙米率、直链淀粉、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胶稠度等,探究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粳稻云科粳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0~330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明显增加,高氮条件下个体分蘖数最高,达18.80个/穴;而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分蘖逐渐降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各施氮量处理下,移栽密度为24万苗/hm2获得最高产13308 kg/hm2.云科粳5号在240 kg/hm2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合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随着氮肥用量逐渐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整体呈增加趋势,36万苗/hm2移栽密度在各施氮量下精米率整体较高,最高达75.10%.整精米率在高氮和高密度下偏高,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在240 kg/hm2和330 kg/hm2高施氮量下较高,说明高氮肥会增加米质的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结论]在施氮量240 kg/hm2和移栽密度24万苗/hm2组合下,云科粳5号产量最高达13308 kg/hm2,米质综合判定二级,为最优组合,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特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态条件和施氮水平及其互作对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稻区不同施氮水平下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9年在四川省大邑县(弱光寡照)和云南省永胜县(光温充足)两个生态点进行,以西南地区大范围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氮(N0)、低氮120 kg/hm~2 (N120)和高氮180 kg/hm~2 (N180) 3个施氮水平,副区为10个品种。分别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干物重,计算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于收获后测定水稻产量。【结果】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特性为生态条件、施氮水平、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在N120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4.68%,永胜点德优4923在N120施氮水平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113.4 kg/hm~2,结合产量和GGE模型分析,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为低氮高效型,晶两优534和F优498为高氮高效型;永胜点德优4923为低氮高效型,中优295和丰优香占为高氮高效型。氮高效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特征因生态条件和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大邑低氮高效型品种产量主要来自拔节前干物质的积累和抽穗前光合产物的转化,产量优势在于足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移栽至拔节期的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0.70**)和有效穗数(r=0.41*)呈显著正相关;大邑生态点高氮高效型品种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产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r=0.56**)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r=0.3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永胜低氮高效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特征在于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千粒重较同处理平均值提高13.61%;永胜高氮高效型品种具有拔节至抽穗期高群体生长率的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优势在于较高的每穗颖花数,该点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0.60**)和每穗颖花数(r=0.68**)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大邑等弱光寡照地区,低氮高效型品种应保证前期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高氮高效型品种应保持抽穗后高群体生长率并增加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在永胜等光温充足地区,拔节至抽穗期较高的群体生长率是低氮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品种共同的物质生产特征。
昆明市水稻育苗移栽旱作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
《中国农技推广 》 2022
摘要:水稻育苗移栽旱作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直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通过旱地栽培技术集成,良种良法配套,解决昆明市辖区内海拔相对较高、雨热不同季、山区半山区水源不足、有效积温不够等问题,满足水稻生长需求,获得较好的经济产量,确保口粮安全。
水稻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以云南元江水稻为例
《昆明学院学报 》 2022
摘要:为实现对水稻中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快速检测,开展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元江早、晚稻为测试对象,通过优化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测量装置选择,结合基于定量分析的直链淀粉光谱数据预处理,近红外分析的淀粉质量分数差异检测和检测结果快速校正及优化,构建了一种快速检测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方法.与传统“碘比色法”比对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测定结果与“碘比色法”基本一致;检测速率达到2份/min以上,而“碘比色法”仅为1份/min.说明该方法对元江早、晚稻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检测能够满足精度和效率的要求.
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高海拔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南高海拔(2 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44%、6.3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和复合肥300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能促进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齐穗期倒3叶、倒4叶SPAD差值小,其LAI大,获得最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