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9种农林有害蝽类昆虫高龄若虫龄期的区分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9种主要为害果树、林木、蔬菜、稻麦、烟草、药草等植物有害蝽类昆虫高龄若虫龄期区分进行了研究,各种类的1~5龄若虫及成虫标本均通过田间采集和室内饲养方法获取。通过对不同种类若虫进行形态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提供了3~5龄若虫间的鉴别特征。9种有害蝽象分别为:华麦蝽Aelia nasuta Wagner、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麻皮蝽Erthesina fullo(Thunberg)、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二星蝽Stollia guttiger(Thunberg)、红脊长蝽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

关键词: 蝽类 龄期 若虫 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用地膜(以下简称地膜)已成为我国干旱、冷凉地区土壤增温、保墒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为摸清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研究地膜厚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棉花、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主要覆膜作物分别布置172、99、30、58个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地膜厚度应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2011—2013年,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4省分别针对以上4种作物,设置不同地膜厚度处理,系统分析了地膜厚度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作物产量、经济效益以及地膜残留强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现用地膜厚度较薄,96.7%的地膜厚度集中在0.004~0.008 mm之间。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但对不同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同;随着地膜厚度增加(0.004~0.012 mm),棉花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而马铃薯和花生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地膜厚度对作物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膜厚度显著影响地膜残留强度(P<0.05),除了马铃薯外,其余作物地膜残留强度和地膜厚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增加地膜厚度对于我国主要覆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幅度有限,而在残膜回收的基础上增加地膜厚度能够显著降低地膜残留强度。为应对我国农田地膜残留问题,建议我国地膜厚度标准提高至0.010~0.012 mm较为适宜。

关键词: 地膜厚度 土壤环境 作物产量 经济效益 残膜

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抗虫性及其影响产量的水稻关键生育期,为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苗期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成株期(移栽期—乳熟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等方法,测定了云南籼稻区31个水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苗期有7个品种表现高抗,23个品种表现中抗—中感,1个品种表现高感;分蘖期有20个品种表现高抗,有11个表现中抗—中感;成株期田间自然种群鉴定,31个品种成株期白背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累计虫量都超过了对照品种TN1,均表现为感虫。单株接虫鉴定多数品种表现抗虫,而大田期自然种群鉴定则全部表现为感虫,一定程度说明了云南籼稻区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具有耐害性而无抗生性。移栽期、孕穗期、抽穗期百丛虫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百丛虫量是造成有效穗数少和产量低的关键因子。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白背飞虱 抗虫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产白及组培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定白及组培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云南省不同产地收集到的白及组培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组培苗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筛选确定白及组培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并制定组培瓶苗和组培驯化苗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组培瓶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假鳞茎直径≥9.0 mm,株高≥12.0 cm;Ⅱ级苗假鳞茎直径≥6.0 mm,株高≥9.0 cm;Ⅲ级苗假鳞茎直径≥3.0 mm,株高≥6.0 cm。组培驯化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假鳞茎直径≥23.0 mm;Ⅱ级苗假鳞茎直径≥12.0 mm;Ⅲ级苗假鳞茎直径≥6.0 mm,3个不同等级组培驯化苗株高均应≥6.0 cm。【结论】该质量分级标准可为白及组培种苗繁育以及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及 组培苗 分级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月粉(Rosa chinensis ‘Pallida’)、大马士革蔷薇(R.damascene)、百叶蔷薇(R.centifolia)香气成分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月季资源月月粉、大马士革蔷薇和百叶蔷薇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比较分析了其盛开期花瓣和雄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及同一材料的花瓣和雄蕊香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别明显。月月粉的主要香气物质是芳香烃、萜烯类,其中,1,3,5-三甲氧基苯是其特征香味成分;大马士革和百叶蔷薇的主要香味成分组成基本一致,花瓣主要成分是2-苯乙醇,相对含量约占69%,二者微量香气差别成分是榄香醇、甲基丁香酚、香叶酯;丁香酚在3种材料的雄蕊中均存在,且是大马士革和百叶蔷薇的主要成分,而在花瓣中不含有。此研究结果为从这些月季资源中克隆相应的关键酶基因奠定基础,同时为重要花香物质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月月粉 大马士革蔷薇 百叶蔷薇 SPME-GC/MS 香气成分 相对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满天星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及多倍体诱导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满天星染色体鉴定方法,在对主栽品种进行染色体鉴定的基础上探讨满天星多倍体育种的可行性。【方法】以满天星品种‘云星75’组培苗的根尖和茎尖为试验材料,利用压片法比较不同材料、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满天星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对4个满天星主栽品种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还以二倍体品种‘千万星’为材料进行了多倍体诱导试验。【结果】采用对二氯苯对组培苗茎尖预处理4 h是满天星最适合的染色体制片方法,‘云星75’、‘繁星’、‘日出’为四倍体(4n=68),‘千万星’为二倍体(2n=34);用0.05%的秋水仙碱浸泡处理‘千万星’茎段48 h,多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16%。【结论】采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培育满天星多倍性新品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 满天星 染色体 倍性鉴定,多倍体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肿柄菊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对番茄斑萎病毒的抑制活性分析

烟草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治烟草番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烟草病毒病害,从植物中筛选出抗病毒的先导化合物,并利用枯斑计数法,对从肿柄菊中分离的14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进行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病毒24 h后施用100μg/mL制剂(防控作用)情况下有7种化合物的抑制率高于对照宁南霉素(58.80%),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12的抑制率最高,为76.00%;先施用制剂6 h后接种病毒(预防作用)情况下,有4种化合物的抑制率高于对照宁南霉素(61.25%),其中化合物12的抑制率为78.50%;抑制率随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浓度为200μg/mL时化合物12防控作用和预防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86.00%和89.20%。因此,肿柄菊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作为抗TSWV新型生物源农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 烟草 番茄斑萎病毒(TSWV) 肿柄菊 倍半萜 抑制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倍体月季F_1群体的SSR鉴定与遗传分析

园艺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为母本,‘无刺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用W表示)为父本,构建F_1代共296个单株。从14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亲本间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23对SSR标记,对随机选择的94株F_1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3个纯合显性标记分别为Fv512、Fv609和305,可单独一次性鉴定全部杂种真实性;随机筛选的94株子代均为真杂种;20个SSR标记用于基因型分析,有9个标记出现了偏分离,并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偏分离率45%,说明该F_1群体基于SSR位点的基因型偏分离率较高,在进行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时应重视偏分离标记对作图的影响;UPGMA聚类分析显示,94株F_1的遗传变异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可划分为2个大类7个亚类。

关键词: 月季 二倍体 F_1群体 杂种鉴定 SSR标记 偏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蜂强1号意蜂子代与本地意蜂蜂王浆产量地区差异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云南蒙自和普洱蜂强1号意蜂(即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子代和本地意蜂蜂王浆产量差异,试验在蒙自和普洱两地开展,同一个花期内重复采样9次,蜂王浆取出后用电子天平称量后放入冰箱冷冻保存。结果表明:蜂强1号意蜂子代蜂王浆产量显著高于本地意蜂(P<0.01);蒙自地区,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子代蜂王浆产量比本地意蜂高34.8%,而普洱地区,却高达47.4%。说明蜂强1号意蜂在普洱地区试验效果好于蒙自地区。

关键词: 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 本地意蜂 蜂王浆 产量 地区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评价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面掌握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能力,为挖掘具有特色的家蚕抗病材料及培育适应当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龄起蚕经口添食相同浓度病毒、逐日调查存活率的方法,对200个家蚕品种(品系)进行Bm NPV抗性评价和筛选;并通过接种后每日存活数、各发育时期存活率等指标分析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Bm NPV的抗性水平、发病死亡规律、不同抗性品种的发病死亡时期及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抗性差异。【结果】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抗Bm NPV的品种有731、795、854B、872A、966B、B黄肉色茧、P50、山河B、选二甲白和竹印,感病品种包括955、242A、242B、963B、DW3、锦秀A、锦秀B、日、野乙和云夏A油。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首次出现死亡差异的时间截点分别是接种后96和48 h,二者相差48 h;部分抗病品种在秋季对Bm NPV的抗性水平低于春季;同一家蚕品种A系和B系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中大多数品种的抗Bm NPV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其中P50为Bm NPV抗性最强品种。对未知品种进行抗Bm NPV测定时,可选择接种后168 h作为抗性评价的时间截点。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性评价 云南蚕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