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滇西湿热区柠檬疮痂病发生动态及周年防治效果初探

中国南方果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4—2015年在云南瑞丽对枳砧尤力克柠檬嫩梢和幼果上疮痂病为害情况及周年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滇西湿热区,疮痂病对柠檬春梢、夏梢和秋梢均造成为害,其中春梢受害重,秋梢较重,夏梢受害较轻,冬梢不受害。不同生态区幼果疮痂病发生程度有差异,同一生态区春花果受害程度高于秋花果。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柠檬园疮痂病的周年防控,可使病果率由30%降至9%。

关键词: 柠檬 疮痂病 物候期 发生情况 周年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昭通天麻不同产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昭通天麻不同产区进行土壤取样,并针对土壤所在的地理信息、生长环境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彝良和镇雄2个传统产区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钠含量都相对较高;新产区中的大关、永善与传统产区土壤肥力特点较为相近,威信、盐津2产地与传统产区土壤肥力水平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及速效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全钾与其它土壤肥力分析指标呈负相关。对不同产区土壤肥力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大类,彝良9个传统产区与大关寿山乡益株产区的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极丰富,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相似性。昭通天麻产区以彝良为中心,为酸性黄壤,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和速效钠是产区土壤肥力特征评价的主要因素,其中大关、永善2个产区可作为新区主要发展区域。

关键词: 昭通天麻 不同产区 土壤肥力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US基因瞬时表达优化云南杜鹃(Rhododendron yunnanense Franch.)遗传转化方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杜鹃无菌叶片和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运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组织染色分析法研究了预培养时间、菌液密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农杆菌介导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是云南杜鹃较理想的遗传转化受体材料,无菌叶片预培养0 d,菌液OD_(600)值0.5,侵染时间40 min,共培养5 d,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平均表达率为70%。试验结果为云南杜鹃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云南杜鹃 GUS基因 瞬时表达 遗传转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是糯玉米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糯玉米种质资源丰富,品种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省16个地州(市)78个县(市)都分布有糯玉米地方品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至今仍种植有被公认为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状的地方糯玉米品种四路糯。从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生态型或多样性、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型特征、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回顾了相关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对云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分析了勐海四路糯玉米与缅甸糯玉米、锡金原始玉米的关系,以及糯玉米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作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资源 研究与利用 多样性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西瓜银灰斑驳病毒病害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DAS-ELISA和RT-PCR方法从褪绿和银色斑驳的西瓜叶片中检测到病毒分离物(WSMoV-YN),感病样品能与WSMoV/GBNV复合抗血清(Agdia)呈阳性反应。获得WSMoV 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抗体能与WSMoV血清组成员CaCV和TZSV反应,但不能与INSV、TSWV、HCRV和GYSV反应。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毒种类,采用Tospovirus通用引物对样品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长度为3 554 nt的S RNA全序列,经Blastn比对分析与WSMoV中国台湾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为95.8%,其N和NSs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7.6%。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西瓜银灰斑驳病毒云南分离物(WSMoV-YN)与其他WSMoV聚为一支。确定引起云南西瓜病害的病毒为WSMoV。

关键词: 西瓜 西瓜银灰斑驳病毒 S RNA 血清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配合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饲料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弱化猪配合饲料中基质的复杂性对赭曲霉毒素A(OTA)检测的影响,对样品前处理进行优化,并结合酶联免疫试剂盒,构建一种快速及精确检测配合饲料中OTA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60%甲醇水提取液提取,并稀释10倍的前处理方法,当OTA质量浓度为0~2.700μg/kg时,线性关系良好,IC50的变动范围为0.420~0.498μg/kg,检出限(LOD)为0.500μg/kg。与国标法结果一致,此方法具有可行性。配合饲料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OTA回收率为80.7%~113.5%,变异系数为4.45%~8.67%。试验适用于配合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配合饲料 赭曲霉毒素A 前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健性多丝量家蚕品种云蚕9号的选育

蚕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适应轻简化养蚕生产模式和生产优质茧丝,以体质强健、多丝量作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的目标。利用保存的家蚕品种资源,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及设置特殊饲养环境和兼顾目标性状综合选择的技术方案,历经5年15代,选育并组配出符合育种目标且小蚕对人工饲料有较好适应性的强健性多丝量家蚕杂交组合金松·M5×红10·红12,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定名为云蚕9号。新品种在云南省进行农村多点饲养示范试验,虫蛹率、结茧率、盒种收茧量等性状成绩分别比现行春用品种菁松×皓月高1.1百分点、0.89百分点、0.98 kg,且上茧率高、茧形匀整、茧色洁白、茧丝品质优良,可缫制5A级生丝,充分表现出综合经济性状优的特性。新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季、夏秋季以及西南各省年均气温较低蚕区的春季饲养。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蚕9号 强健性 多丝量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20年来旱地耕层土壤全氮和pH的变化特征——以云南墨江县为例

土壤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旱地耕层土壤全氮(TN)和pH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基于云南墨江县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及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项目调查数据,通过spss17.0和Arc GIS10.1等软件,采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近20年土壤TN和pH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土壤pH和TN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土壤TN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增幅达3.45%,而土壤pH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达7.56%;1985年和2006年土壤TN含量分别为1.16±0.46 g kg-1和1.20±0.62 g kg-1,变异系数分别为40.07%和51.35%,两个时期TN变异函数均符合Exponential模型,块金系数分别为61.36%和79.48%,TN含量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2006年墨江县坡耕地耕层pH为5.01,较1985年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降幅达7.56%,且土壤pH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0.78%(1985年)和12.20%(2006年)。土壤pH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分别符合Gaussian(1985年)和Exponential(2006年)模型,2006年土壤块金系数68.75%较1985年的53.33%有了明显提高,土壤pH空间自相关程度降低。近年来,由于人为耕作活动、施肥结构变化及工业污染物排放等随机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旱地耕层土壤TN有所增加,土壤酸化比较明显。

关键词: 墨江县 旱地 土壤全氮 土壤pH 时空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角坐标图法快速筛选农药三元复配剂的最佳配比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快速获得农药三元复配剂的最佳增效配比。[方法]采用三角坐标图法筛选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三元复配对朱砂叶螨的最佳配比,并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其增效程度。[结果]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混剂的增效配方中的单剂含量分别为56%~63%、34%~63%及2%~~6%,其在三角坐标图中形成增效区域,在该区域内进一步评价各相邻配比混剂的毒力,其中配比(30/27/4.5)混剂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50值为30.53 mg/L,共毒系数为174.79,为该混剂的最佳配比。[结论]三角坐标图法直观反映增效配比区域,便于农药三元复配剂最佳配比的筛选。

关键词: 联合作用 农药 三元复配 三角坐标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PD的SCAR标记初步定位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育性转换基因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敏雄性不育系具有育种程序简单、组配自由、育种周期短等优点,已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芥菜型(Brassica juncea L.)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与核不育系1161A获得的BCF1为作图群体,利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ulked-segregant analysis BSA)对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育性转换基因(Fc)进行定位。结果表明获得2个基于RAPD的SCAR标记与育性转换基因(Fc)连锁,即是SS503-250和SBA485-482,与育性转换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94 c M和7.09 c M。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育性转换基因的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研究并解析K121S育性转换的分子机制机制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油菜 温敏雄性不育系 育性转换基因(Fc)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