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473条记录
云南德钦冰葡萄酒产业发展探讨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

摘要:云南德钦冰葡萄产区位于平均海拔2400 m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地区,雪山融水丰沛,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干燥,砂质壤土,紫外线强,蒸发量大,具有传统葡萄区域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酿酒葡萄产区。发展葡萄种植十几年,初具规模。本文以"自然条件、葡萄品种、栽培架式与模式、产业基础与现状、发展潜力与优势"5个方面,分析了产区的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

关键词: 德钦 冰葡萄酒 产业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营养液对不同水分条件下马铃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对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营养液均能增加马铃薯保护酶活性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与各自对照相比,马铃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10.56%~28.68%,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6.43%~44.3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13.48%~79.06%,丙二醛(MDA)含量降低1.73%~20.65%,马铃薯产量增加3.19%~33.33%。随着供水量的减少,植物生长营养液对马铃薯的影响加大,其中重度胁迫和旱作下植物生长营养液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增幅最大。

关键词: 植物生长营养液 马铃薯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型香软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优质米育种面临海拔高、夏季雨水多、气温低,特别是灌浆期气温不足等难点,开展了特色粳型软米(香软米)育种。文章对云南近年选育的粳型软米(香软米)品种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特性分析。软米和粳米在碾磨品质指标上没有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理化指标上,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粳米,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极显著高于粳米,碱消值差异不显著。软米味度值显著高于粳米。软米的RVA淀粉谱特性优于粳米,表现出最高黏度较高,最低黏度较低,崩解值较高,最终黏度较低,消减值较低,到达最高黏度时间较短,两者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表明,产量与高产对照品种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产量提高的因子是分蘖弱、穗总粒数少和千粒重偏低。针对试验结果,对改良云南粳型软米品质和产量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粳型软米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稻作区氮肥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4个典型生态粳稻区,以广适性的5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对不同稻区产量影响,并分析氮肥利用率及其不同稻区施氮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不同稻区产量,施氮增产率及其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寒冷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产量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其它3个稻区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所致。生产等量的稻谷氮肥需要量的大小顺序为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不同稻区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氮肥吸收利用率大小顺序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4个稻作区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在61.10%~66.09%之间,说明各稻作区吸收的氮肥主要来自土壤,通过培肥地力,维持较高的地力水平对稻谷的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同生态粳稻区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对云南旱地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控释尿素对云南旱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云南省玉米主产旱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氮肥为对照(CK),研究单独施用100%,75%,50%控释尿素(CU)和普通尿素(U),普通尿素分批施用,以及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共同施用对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收获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差异,2年试验中均以CK玉米的农艺性状最差;2011年单独施用100%控释尿素处理(CU100%)和40%普通尿素+60%控释尿素作基肥共同施用处理(U40%+CU60%)玉米的农艺性状较优,2012年单独施用100%控释尿素(CU100%)和75%控释尿素处理(CU75%)以及U40%+CU60%处理玉米的农艺性状较优。2011年,CU100%处理玉米产量最高,CK产量最低;2012年,CU7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其次为CU100%和U40%+CU60%处理,CK产量最低。当氮肥用量相同时,所有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均高于U处理。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22.2%~33.5%,一次性施用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为32.7%~46.5%,高于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当氮肥用量相同时,所有CU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U处理。一次性施用U的处理中,氮肥农学利用率为3.1~8.6kg/kg;一次性施用CU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7.7~12.7kg/kg,均高于一次性施用U的处理。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共同施用处理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分批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低于控释尿素处理或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共同施用的处理。【结论】云南旱区玉米种植中,施用比常规施肥氮用量少的控释肥可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研究地内,氮用量为105.0~157.5kg/hm2的控释尿素处理较佳。

关键词: 玉米 控释尿素 氮素利用率 氮肥农学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施肥料对不同前茬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15 CSCD

摘要:为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经济效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油菜、冬闲、绿肥、大麦、小麦5种前茬烤烟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减施氮肥(对绿肥茬、冬闲茬和油菜茬烤烟)和钾肥(对小麦茬和大麦茬烤烟)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茬、绿肥茬、大麦茬和小麦茬烤烟减施肥料处理不仅不影响烤烟正常生长发育和落黄成熟,而且移栽后不同生育期生物量均有所增加,烤后烟叶产质量、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也皆以减施肥料处理较好。而冬闲茬烤烟减施肥料处理烟株前期营养生长较弱,后期营养生长较强,烤后烟叶产质量降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烟叶品质也较差。综合而言,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绿肥茬和油菜茬烤烟可以分别减施氮肥25%和9%,大麦茬和小麦茬烤烟均可以减施钾肥10%,但冬闲茬烤烟不宜减施17%的氮肥用量,适宜施肥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减施肥料 烤烟 前茬 产量 产值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糖甘蔗新品种高产种植模式研究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粤糖新品种55号、60号种植行距和下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种植行距和下种密度对粤糖新品种55号、60号均有显著影响,结合甘蔗品种性质,粤糖55号应以增加种植行距为主来实现增产的目的,而粤糖60号要获得较好产量,应在增加行距或降低行距时,下种量都要求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在云南蔗区坡度为0°~15°的蔗区实现粤糖新品种55号和60号机械化种植应适当增大行距,来实现甘蔗高产。

关键词: 甘蔗 种植行距 下种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品种NC10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烤烟品种NC102在云南烟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在云南省石林县板桥镇马街村进行了施氮量、株行距、留叶数、打顶时期4因素3个水平对该品种产量、产值影响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施氮量与株距互作对NC102产量的影响极显著,株距、留叶数的影响显著;施氮量、株距、施氮量与互作株距对产值的影响极显著,留叶数的影响显著;各因素对NC102产量与产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施氮量与株距互作>株距>留叶数。NC102品种的田间最佳技术措施组合为施纯氮量6.5kg/667m2、株距0.6m、留叶数20片、现蕾打顶。

关键词: 烤烟品种 NC102 栽培技术 产量 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缓释肥料对大棚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空白(CK-1)和常规施肥(CK-2)为对照,在夏秋番茄上研究了5种缓释肥对番茄的生长发育、主要病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植株生长初期,不同处理的株高、茎粗等未产生明显差异;施用5种缓释肥后的发病情况普遍较施用常规肥料轻微;5个缓释肥处理的产量和品质均超过2个对照,其中桂湖18-8-15的产量最高,俩控的品质最好。综合研究结果与成本分析,最终筛选出适宜云南省夏秋番茄生产使用的缓释肥品种2个(桂湖18-8-15和俩控)。研究结果可为缓释肥在夏秋番茄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缓释肥 番茄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下耕层土壤水热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云南冬春季节旱区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采用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免耕+塑料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水稻秸秆覆盖(处理4),比较对小麦土壤耕层含水率、温度变化以及对小麦株高、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各层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均高于不覆盖处理(CK)。0~10 cm土层,处理2、处理3和处理4与CK间的土壤含水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4.41%,比CK提高17.75%,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12.03%和12.77%;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0.66%,比CK提高2.86%,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2.07%和2.58%;0~1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7.39℃,比CK提高2.18℃,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65和0.96℃。10~2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6.97℃,比CK提高2.12℃,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52和0.96℃。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处理2的保水保温效果都明显优于处理3和处理4;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的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小麦增产顺序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3,其中处理2增产率最高达20.46%。产量提升的短期效果可考虑采用免耕+塑料地膜覆盖模式,但从可持续和无污染农业发展的长期效果考虑推荐免耕+秸秆覆盖模式。

关键词: 免耕覆盖栽培模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小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