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687条记录
黑木耳对铅中毒大鼠促排铅作用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黑木耳对铅中毒大鼠的促排铅作用。采用预防性高铅大鼠模型分别进行黑木耳促排铅试验和黑木耳提取物促排铅试验,分析黑木耳排铅试验各组中血铅、脑铅、肝铅、肾铅、骨铅、尿铅和粪铅含量及清除率,以及黑木耳不同提取物排铅试验各组中血铅、脑铅、肝铅、肾铅、骨铅、尿铅和粪铅含量及清除率。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黑木耳能显著降低铅中毒大鼠中骨铅、血铅、肝铅、肾铅和脑铅的含量(P<0.05),平均清除率依次为28.61%、59.94%、59.64%、15.84%、29.41%。黑木耳乙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铅含量(清除率为63.47%),使尿铅排出量增加(清除率为-55.45%);水提取物粪铅排出量显著增加(清除率为-26.60%);提取物残渣能显著降低骨铅、肝铅、肾铅和脑铅含量(清除率分别为49.82%、74.21%、74.76%和80.59%),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对铅中毒大鼠具有良好的排铅作用,且通过其多组分协同作用达到促排铅效果。

关键词: 黑木耳 排铅 清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条件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云南省2种常见土壤类型及其改良土壤对蓝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改良后适宜蓝莓生长,而交换性钙含量较高的水稻土即使改良后也难适宜蓝莓生长。在蓝莓栽培过程中,土壤改良不但要注意调节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也应注意其他元素含量和土壤结构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 改良 蓝莓 生长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裂颖杂交水稻种子精选效果初探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小型风筛精选试验台上层筛片尺寸、下层筛片尺寸及风速3个因素与裂颖杂交水稻种子精选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层筛片尺寸对净度有显著影响,下层筛片尺寸对获选率有极显著影响。

关键词: 裂颖 杂交水稻 种子 精选 净度 获选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魔芋新病害—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植物,是富含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魔芋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方式也由传统的半野生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大面积种植。云南是魔芋的起源中心之一[1],其气候环境非常适宜魔芋的生长和种植,但由于规模化种植程度的扩大以及芋农较为粗放的栽培管理方式,魔芋病害日趋严重,新病害亦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魔芋有3种主要病害,现已增至11种。最近在云南省魔芋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及茎杆上又发现一种新病害——魔芋疫病。该病水渍状的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AES法测定中国不同产地绒柄牛肝菌中矿质元素含量(英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的绒柄牛肝菌菌盖和菌柄中的12种矿物质元素(P,Na,Ca,Cu,Fe,Mg,Zn,As,Cd,Co,Cr,Ni)含量。结果显示:绒柄牛肝菌中P,Ca,Mg,Fe,Zn,Cu的含量较高,其中菌盖中的P,Mg,Zn,Cd较高,而菌柄中的Ca,Co,Ni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普洱地区的样品与其他地区的样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7%,其中第一主成分中的P,Ca,Cu,Fe,Mg,As,第二主成分中的Ni,Na以及第三主成分中的Cd和Zn对区分不同地点的样品贡献较大。结果表明采自不同生境地的食用菌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关键词: 真菌 元素 野生食用菌 多元统计分析 土壤背景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芸薹属萝卜胞质不育抗根肿病种质创新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将结球白菜A组染色体上的抗根肿病基因转育至甘蓝型油菜和甘蓝里,试验以萝卜胞质不育抗根肿病白菜不育系C49-141为母本,以甘蓝自交系MWZS为父本进行杂交。应用胚挽救技术,在授粉后12 d,接种在MS+1.00 mg·L-16-BA+0.08 mg·L-1NAA培养基上,成功获得培养材料C49-141"1/1"×MWZS"3/1"。经对培养材料扩繁,进行染色体加倍、菌土法抗根肿病鉴定,通过用形态学观察与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鉴定植株染色体倍性对比,获得萝卜胞质不育抗根肿病AACC型染色体甘蓝型油菜材料ZZCZ13000,AC型染色体种间材料ZZCZ13001。

关键词: 抗根肿病 芸薹属 萝卜胞质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免耕覆盖栽培模式下耕层土壤水热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云南冬春季节旱区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农业损失,采用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免耕+塑料地膜覆盖(处理2)、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处理3)、免耕+水稻秸秆覆盖(处理4),比较对小麦土壤耕层含水率、温度变化以及对小麦株高、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各层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均高于不覆盖处理(CK)。0~10 cm土层,处理2、处理3和处理4与CK间的土壤含水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4.41%,比CK提高17.75%,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12.03%和12.77%;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处理2土壤平均含水率达到40.66%,比CK提高2.86%,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含水率比CK分别提高2.07%和2.58%;0~1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7.39℃,比CK提高2.18℃,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65和0.96℃。10~20 cm土层,处理2土壤平均温度达到16.97℃,比CK提高2.12℃,处理3和处理4土壤平均温度比CK分别提高0.52和0.96℃。小麦整个生长周期处理2的保水保温效果都明显优于处理3和处理4;3种免耕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的株高和产量影响显著。小麦增产顺序依次为处理2>处理4>处理3,其中处理2增产率最高达20.46%。产量提升的短期效果可考虑采用免耕+塑料地膜覆盖模式,但从可持续和无污染农业发展的长期效果考虑推荐免耕+秸秆覆盖模式。

关键词: 免耕覆盖栽培模式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小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方百合可育品种及其不育突变体花药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东方百合雄性不育的机理,本试验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东方百合雄性可育品种及其不育突变体花药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不育突变体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东方百合可育品种的花药,经过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花粉粒等时期,获得成熟的花粉粒;在花粉母细胞阶段,不育突变体花药的绒毡层即停止发育开始解体,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随着花药的发育,花粉母细胞高度液泡化并逐步解体。研究认为:东方百合不育突变体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时期,与绒毡层的提前解体有关。

关键词: 东方百合 不育突变体 花粉母细胞 绒毡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的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OP50处理下,间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明显高于NM处理;接种GM处理的玉米根系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高于NM处理,且根系生物量以间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接种GM条件下,P0、IOP50、OP50处理下的间作植株生物量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45.98%、111.33%、33.56%。单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植物根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磷添加与否,间作?GM组合条件下的玉米地上部磷吸收量均显著较高,其中IOP50处理下的地上部磷吸收量显著高于OP50处理。间作?GM组合条件下,IOP50处理玉米根系的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OP50处理。可见,接种GM、分室磷添加和间作各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综合菌根侵染、生物量及磷含量与吸收量、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对玉米地上部的促生作用最好,玉米磷素吸收最多,可望有效强化滇池流域红壤坡耕地磷素的利用。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红壤 玉米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 磷添加 磷吸收利用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筇竹笋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1)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筇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为了解筇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测定了3个不同出土高度(5~10 cm1、0~20 cm2、0~30 cm)筇竹笋的几种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筇竹笋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粗纤维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而增加;维生素C、总灰分质量分数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筇竹笋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随着出土高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呈味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鲜味类、苦味类、甜味类、芳香类。筇竹笋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纤维素的健康食品,其中出土高度为10~20 cm的筇竹笋的营养品质和口感最优,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最高。

关键词: 筇竹 竹笋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