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优良基因近等基因系的研究与利用探讨
《种子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病、矮杆、形态标记、育性恢复和广亲和等基因近等基因系的研究利用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云南稻种优良基因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和思路。它对今后支南稻种资源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优良基因 近等基因系(NIL) 研究利用
水稻群体发展规律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具时滞效应的Logistic模型,探讨了水稻群体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水稻群体发展受3种机理(即自然增长、个体间相互竞争和负反馈)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自稳动态过程;施N量和产量水平会显著地改变它们的作用程度。讨论了群体自稳发展规律在水稻栽培技术的评价和改进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稻 群体发展规律 Logistie模型 N肥
外源DNA导入水稻西南175引起的性状变异
《西南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将勐旺谷、云南药用野生稻和燕麦等外源供体材料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和孕穗期茎注射法导入水稻栽培品种西南175,获得了一批性状变异并稳定遗传的材料。变异类型包括:生育期、株型、穗型、稻瘟病抗性、谷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这些变异,有的为供体特有性状,有的则是新性状。从482份导入后代中,获得各类变异材料17份,变异率3.5%;其中稻瘟病抗性增强的材料7份,抗性变异率1.45%。实验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或者孕穗期茎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均可以引起受体后代的变异,转移供体性状,培育单性状转移和优良性状集中的新品种。
云南水稻品种冬糯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研究——Ⅰ.抗病基因的初级三体分析定位
《遗传学报 》 199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云南稻品种冬糯对我国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xac)菌系“江陵691”的抗性遗传和抗病基因与初级三体额外染色体的关系。冬糯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xa-k);该抗病基因分别与Xa-a、xa-c、Xa-(?)、Xa-f和Xa-i不等位,并呈独立遗传;与Xa-g不等位,呈连锁遗传,重组值为28.7%。冬糯抗病基因与Triplo-7的额外染色体即第7染色体有关,推定冬糯所带的抗病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上。以IR36为遗传背景的初级三体系带有一对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该抗病基因位于第11染色体上。
中日合作水稻育种的亲本组合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为了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的粳稻新品种,选用日本和中国云南的稻种遗传资源231个品种作亲本,杂交2381次。表明在云南高原地区进行粳稻育种,较好的亲本有轰早生、滇榆1号、83—81及云粳135(轰早生/晋宁768)、合系13号83—81/滇榆1号)。云亲3号和云亲2号是用高抗稻瘟病的云南陆稻经过株型改良育成的优良抗病中间亲本。要育成耐寒性很强的优质高产水稻良种,直接利用耐寒性极强的地方品种作亲本是难以成功的,需改良其株型育成中间亲本。如果能育成耐寒性和稻瘟病抗性均强的优良中间亲本,将有利于提高培育耐寒抗病优质高产四特性兼优品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