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策略探讨
《兰台世界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一、科技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尤其是科技信息的生产、收集、整理、利用、开发能力,已成为一个经济实体、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企业科技档案是企业信息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企业科技档案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利用科技档案,可节省人力成本,促进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档案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能通过利用才可发挥作用。当科技档案被利用起来后,能够产生难以估量和替代的作用。因此,以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档案,


桑树脱落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转录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醛氧化酶(AAO)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间接途径合成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它们是ABA合成相关基因。以桑树栽培品种嘉陵40号(Morus atropurpurea Roxb.)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发育过程中ABA的含量,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为研究ABA在桑椹成熟和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从单倍体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基因组数据库(http://morus.swu.edu.cn/morusdb)下载的ABA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其DNA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使用RNAiso Plus(Ta Ka Ra)提取总RNA。以c DNA为模板,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和不同处理桑椹中AB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差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椹发育过程中的ABA含量。【结果】在川桑基因组数据库筛选鉴定到6个ABA合成相关基因:1个Mn AAO、2个Mn ZEP和3个Mn NCED。Mn NCED1-3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聚类分析表明它们与双子叶果树NCEDs序列同源性较高,与单子叶植物同源性较低;转录分析表明它们在叶中转录水平相对高于其他组织,在根中最低。其中Mn NCED2和Mn NCED3在根、皮、冬芽、雄花、叶中的转录水平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ABA含量在转色期开始逐渐上升。外源ABA处理后,桑椹脱落率升高,而氟啶酮(fluridone)可以抑制桑椹的脱落。Mn NCED1-3在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转录水平较高,与ABA含量的升高相一致,而Mn AAO和Mn ZEP1-2在中后期下调。离体桑椹经ABA处理后,Mn NCED1、Mn AAO和Mn ZEP1的转录水平直到第4天才出现上调,Mn NCED3在第3天和第4天被上调,Mn ZEP2一直上调;氟啶酮处理后Mn NCED1和Mn ZEP2的转录表达量只在第1天和第3天被下调,Mn AAO和Mn ZEP1只在第4天升高,Mn ZEP1只在处理后第1天被下调,Mn NCED2在ABA和氟啶酮处理后均被下调。【结论】从桑树中获得了6个ABA合成相关基因Mn AAO、Mn ZEP1—Mn ZEP2和NCED1—Nc ED3,Mn NCEDs在果实发育中后期的转录表达相对较高,并与ABA的含量变化相一致,可能对ABA的合成起主要调控作用,外源ABA处理能够促进桑椹的成熟和脱落,氟啶酮处理能够抑制桑椹的成熟和脱落。
关键词: 桑树 脱落酸 NCED AAO ZEP 转录表达 氟啶酮


金铁锁不同居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珍稀濒危植物金铁锁不同野生居群药材样品进行质量评价,为其人工引种、良种选育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对16份不同居群的金铁锁药材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不同居群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有显著的差别。其中,象山居群药材的水分和总灰分含量最低,浸出物含量最高;六德居群药材的总灰分含量最高,浸出物含量最低;顺州居群药材的水分含量最高。结论:不同野生居群药材质量有差别,发现稀缺药用植物金铁锁优势居群为其人工培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干热河谷冲沟侵蚀劣地不同坡位草被生长和土壤水分关系研究
《草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侵蚀极为发育,形成大量侵蚀劣地,对该区域侵蚀劣地不同坡位草被生长特征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侵蚀劣地不同坡位草被生长差异较大,草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且坡下部与坡上部和坡中部之间草被生长状况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同等降雨状况下,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现指数递减趋势,但其衰减速率不同,导致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差异,衰减速率表现为: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相反顺序;3)监测时段内土壤水分(土壤平均含水量和末次土壤含水量)与草被覆盖度和生物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侵蚀劣地不同坡位下土壤水分差异是决定草被生长差异的关键因素。


98份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甘蔗蔗糖产量约占中国食糖总量的92%。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甘蔗种质资源是甘蔗杂交育种的基础,杂交亲本的选择和组合的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研究9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甘蔗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甘蔗幼叶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10个国家的98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产物在5%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多态性比率、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同时使用NTSYS pc-V.2.1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根据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nalysis)聚类分析和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效应分析,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结果】采用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筛选出的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39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 34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55%,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39.2个位点和134.4个多态性位点。98份种质的相似性系数在0.484—0.929,平均为0.734,多态信息量为0.2495,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092,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890,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的是KN90-418和KN90-455,达到0.929,最低的是云蔗94-375和IS76-126,为0.484。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4处切割时,可划分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5份澳大利亚种质,包括IK76-48、IS76-126、IK76-22、SES309和E.SARPET;第II类群有1份澳大利亚种质是IS76-199;第III类群有3份种质,包括KN93-06、90-110-9和BURMA;第IV类群有89份种质,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9处切割时,可将第Ⅳ类群划分为9个亚群(A、B、C、D、E、F、G、H和I)。基于Jaccard系数用PCA法对98份甘蔗种质AFLP标记结果进行主效应分析,主效应分析显示了不同种质的分类位置,分子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一致,集中在一个区域的种质亲缘关系较为紧密,澳大利亚种质位置较为分散,最分散材料为蔗茅属和细茎野生种。【结论】98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澳大利亚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90-110-9、KN93-06和粤糖00-236较为特殊,在杂交组合选配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一种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型高效土壤调理剂M3T对作物抗旱性的影响,开展水分胁迫下不同浓度M3T对盆栽玉米幼苗的抗旱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M3T可增强土壤保水能力;M3T处理延长玉米幼苗的存活时间3~11天,增加玉米幼苗的株高和生物量;玉米幼苗体内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的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未加M3T的处理玉米幼苗最早感受到水分胁迫而产生生理生化反应,M3T处理的玉米幼苗出现水分胁迫反应延迟。干旱胁迫下,0.01%~0.03%M3T处理有利于玉米幼苗生长,0.04%~0.05%M3T处理增强了玉米幼苗抗旱性,其存活时间更长;0.02%~0.03%M3T处理下农作物在干旱胁迫下可正常生长发育,且具有较好的抗旱性,为较佳处理。


红腺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新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红腺忍冬绿原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红腺忍冬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出4个新基因LHPAL4,LHHCT1,LHHCT2,LHHCT3,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红腺忍冬LHPAL4与LHPAL1关系密切;LHHCT1,LHHCT3,LHHQT2关系密切,LHHCT2单独聚为一类。通过Real-time PCR检测4个新基因在红腺忍冬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情况,发现LHPAL4,LHHCT1,LHHCT3在败花中表达量最高,LHHCT2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为揭示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机制提供依据,也为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学提供元件。


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甘蔗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采用D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第八轮国家甘蔗区试开远试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同,且与甘蔗品种在云南开远蔗区的实际表现相符,其中云蔗06-407表现最优,其次是柳城03-1137、赣南02-70。研究认为,DTOPSIS法中Ci值的最大差异达到163.3%,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最大差异仅有10.3%;DTOPSIS法比灰色关联度法在客观评价品种方面更加准确。


两个时期收集的云南水稻农家品种表型多样性比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两个时期(1980年、2007年)收集的来自云南15个州、市有代表性的601份水稻农家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三亚种植鉴定,调查记载了播抽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长宽比、穗抽出度、剑叶长和剑叶宽等13个农艺性状,并分析了两个不同时期收集群体间的表型和多样性指数差异。研究表明,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三亚,播抽历期、株高、每穗粒数、谷粒宽、长宽比、穗抽出度等6个性状的表型平均值在两个时期间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且播抽历期、每穗粒数、长宽比的均值表现为2007年收集的群体(简称G2群体)高于1980年收集的群体(简称G1群体),株高、谷粒宽、穗抽出度的均值表现为G1群体高于G2群体。在两种植地点两个群体的变异系数在两时期间差异均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在云南种植地点有显著差异。对两个时期间不同州、市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发现,在两个种植地点,各州、市在两个时期间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对不同时期收集的籼、粳两亚群间多样性比较表明,两个群体中粳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籼稻亚群;籼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在两个种植地点均是G2群体(1.845/1.867)高于G1群体(1.791/1.830),而粳稻亚群的平均多样性指数则相反。综上所述,近30年来云南水稻农家品种的表型变异在两个时期间无显著差异,但总体表现为播抽历期变长,株高变矮,每穗粒数变多,谷粒长宽比变大,穗抽出度变短等趋势,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也有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