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蓝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寄主趋性及发生动态监测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桑蓟马对桑树品种的趋性及发生规律,采用蓝色粘虫板诱捕法调查了桑蓟马在桑树湖桑32号、云桑2号和农桑14号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个桑树品种桑蓟马发生量的顺序为湖桑32号>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的每板虫量显著高于云桑2号和农桑14号;桑蓟马种群从2月至4月迅速增加,其大发生主要集中在4~5月,桑树夏伐后其种群数量降低,湿度可能是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为50%左右时有利于其大发生。因此,桑蓟马更趋向于湖桑32号,在相对湿度较低季节,应重视桑蓟马的防治。


不同漂浮育苗基质对灯盏细辛种苗生长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对比法观察记载不同基质对灯盏细辛的生长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并用DPS进行方差分析和关联度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漂浮育苗较好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对灯盏细辛漂浮苗生长和农艺性状影响差异较大;自制基质作为育苗基质种苗综合素质最好,茎叶生长健康、根系发达、粗壮,出苗率达到83.3%,成苗率提高36.1%,且无根腐病发生;12个数量性状与种苗的成苗率相关度较大的是种苗地下部分。因此可以看出用猪粪、玉米秸秆和珍珠岩按比例制成的基质作为灯盏细辛漂浮育苗基质最佳,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曲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
《土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11年,采集曲靖市耕地12个土类13 171个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测定,了解曲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曲靖市耕地不同土类土壤有机质有升有降。其中,赤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和燥红土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升高13.0%、16.8%、19.5%、52.5%和222.4%;而草甸土、黄壤、红壤、石灰(岩)土、黄棕壤、棕壤和沼泽土平均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2%、17.7%、19.6%、32.3%、36.0%、42.9%和74.1%。从面积上来看,80.8%的旱作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低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这意味着曲靖市旱作耕地土壤质量有所退化。耕地土壤管理中需加强绿肥生产利用、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


浅议人事档案收集家庭情况材料的纠结
《兰台世界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家庭情况材料最常用的是本人填写的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登记表,为保证登记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维护人事档案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根据家庭成员登记表内容收集相关证件材料如1.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2.结婚证(离婚证)复印件;3.离婚协议书、法院民事调解书、判决书;4.孩子出生证明、独子证明;5.子女单位工作证、单位证明、


苦荞杂交后代优良株系筛选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不同的9个苦荞品种的开花日数、株高、一级分枝数等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Tukey的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性状间有显著差异的6个品种,进行了不完全双列杂交。根据对不完全双列杂交亲本间差异的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出株高、一级分枝数等6个性状有显著遗传性差异的2个品种,测定其分离后代(F2和F3)各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式和遗传相关。在北陸4号和石荞的F4中发现了12个优良单株(早熟、矮秆、高产),并根据苦荞各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讨论了筛选优良株系的选拔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杂交育种法筛选优良株系时,首先利用SSD法繁殖至F4,再利用系统育种法来选拔最为有效。


云南通海小菜蛾种群抗药性监测及田间药效评价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云南蔬菜主产区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采用浸叶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常用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和Bt的敏感性最高,仍处于敏感水平,对茚虫威属低抗水平,对虫螨腈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4.28和31.68倍,属中抗水平,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为44.62倍,到高抗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最差,抗性倍数829.90倍,达极高抗水平。抗性水平和田间药效呈一定相关性,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药后7d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茚虫威、多杀菌素和丁醚脲的田间防效较好。通海县小菜蛾可选择的防治药剂包括茚虫威、多杀菌素和丁醚脲,注意不同药剂之间的轮换和交替使用。


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系植物学及物候期特性研究
《中药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系的植物学形态及物候期特征,以期为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定株、定期观察并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系的抗逆性明显优于其他普通品系,根据植株的生长、发育可将抗连作白花丹参的物候期划分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实期、根部膨大期、枯死期六个生育阶段,以开花期为界线,将抗连作白花丹参的生长发育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结论:根据外观特性和抗性观察,筛选的白花丹参品系在连作第2年的生长明显好于其他普通品系,具有一定的抗连作优势。


云南常见牛肝菌属真菌中汞含量及食用安全评价
《生态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汞(Hg)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重金属元素之一,多数食用菌对Hg有很强的富集能力,测定食用菌中Hg含量,并对其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冷原子吸收直接测汞仪系统测定85份云南常见牛肝菌属真菌菌盖、菌柄中总Hg含量;以同一牛肝菌子实体菌盖与菌柄总Hg含量比(Q(C/S))分析牛肝菌属真菌对Hg的富集特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现行每周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标准和中国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中Hg限量标准评价样品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菌盖和菌柄中总Hg含量分别在0.13~22.00、0.20~8.40 mg·kg-1DW,不同产地、种类及不同采集年份的样品中总Hg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牛肝菌菌盖、菌柄总Hg含量比(Q(C/S))在0.28~4.08,92%的样品Q(C/S)>1,表明多数样品中菌盖对Hg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根据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及其制品中总Hg含量限量标准(≤0.1 mg·kg-1),发现所有测试样品的总Hg含量均超标;根据PTWI标准,假设成年人(60 kg)每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样品Hg摄入量低于允许摄入量,无安全风险,而少数样品Hg摄入量高于允许摄入量,食用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同时,牛肝菌总Hg含量与种类、产地、采集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采食及安全评价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富源花魔芋对不同硝酸钾施用量的吸收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展叶期不同硝酸钾施用量(0、337.5、675.0、1 012.5 kg/hm2)对富源花魔芋的长势、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含钾量、球茎葡甘露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钾肥的施用对展叶期魔芋株高和展幅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8月前,株高增加显著;展幅增加延续到9月,以至于显著增加了魔芋的产量。最佳KNO3施用量为337.5 kg/hm2,平均单个大芋重量和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0.375 kg和42 855 kg/hm2,生长系数为7.14,比对照增加55.2%。魔芋地上和地下部分含钾量均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上升,说明魔芋是一种喜钾作物,对钾素营养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但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不明显,高施钾处理甚至比中施钾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下降。魔芋地下部分植株钾增长率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降低,低施用量处理植株钾增长率最高为45.09%。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魔芋中葡甘露聚糖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当供钾量为1012.5 kg/hm2时,葡甘露聚糖含量最高,达到53.89%,是对照的1.49倍。低KNO3施用量处理,魔芋葡甘露聚糖产量增长率最高为411%。


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育性转换基因的分子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系1161A和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BCF1为作图群体,采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育性转换基因(Fc)。研究结果表明,从86对多态性SSR引物中获得了5个连锁标记:Ol11-G11a、Na10-F06、Na14-G10、CN48和Br GMS961,其中Ol11-G11a、Na14-G10和Na10-F06等3个SSR标记与K121S育性转换基因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1.6 c M、11.0 c M和19.7 c M。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温敏雄性不育系K121S的育性转换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其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油菜 温敏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基因(Fc)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