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种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筛选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理想杀虫剂,采用5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分析各种农药对甘蔗螟害株和螟害节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甘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对甘蔗螟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对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螟害株防治效果和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为76.59%和87.83%,处理后甘蔗糖分和实测产量也均为最高,分别达15.72%和101382.15 kg/hm2,较对照增加0.64%和7832.40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次之,螟害株防治效果、螟害节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为72.34%、84.26%、15.66%和100234.35 kg/hm2,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58%和6684.60 kg/hm2。因此,在甘蔗大培土期,使用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或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可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增产增糖效果明显。


甘蔗宿根萌发期內源激素变化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茎基部取样的方式,以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同一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宿根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1)宿根萌发过程中,强宿根与弱宿根甘蔗茎基部IAA含量、ZR含量和ZR/IAA比值的变化波动大,但差异不显著。(2)强宿根与弱宿根甘蔗茎基部GA3和ABA含量、IAA/ABA和GA3/ABA比值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ABA含量、IAA/ABA和GA3/ABA比值的差异显著,是与甘蔗宿根性关系密切的3个重要参数。(3)强宿根甘蔗ABA含量高于弱宿根甘蔗,而其IAA/ABA和GA3/ABA比值小于弱宿根甘蔗,且IAA/ABA和GA3/ABA比值随甘蔗宿根性的减弱而增大。研究认为,在宿根萌发期,甘蔗宿根性越强,ABA含量越高,IAA/ABA和GA3/ABA比值越小;而这3个重要参数均与ABA有关,进行甘蔗宿根性评价应着重参考ABA含量,同时结合IAA/ABA和GA3/ABA比值再进行深入分析鉴定。


营养液pH对甘蔗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不同pH(5.0、7.0、8.5)营养液对甘蔗组合RB85–5156×云瑞05–407、云瑞06–3501×Tolodo、粤糖94–128×赣蔗75–65、ROC6×云瑞05–733、VMC87–95×云瑞05–171(分别记为A、B、C、D、E)实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pH 7.0处理下,B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最大,在pH 8.5处理下,A、C、D、E组合实生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最大;②C、D、E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5.0时最高,B组合实生苗的根系活力在pH 7.0时最高。整体而言,A、B、C、D、E组合实生苗在营养液pH 7.0和pH 8.5处理下的根系形态和植株生长较好。


基于空间序列灰色接近度的云瑞系列甘蔗杂交组合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于空间序列灰色接近度的杂交组合评判方法,通过分析22个云瑞系列甘蔗杂交组合有性后代的株高、茎径、单茎重、丛有效茎数、锤度、丛重和锤重来评价云瑞系列甘蔗杂交组合的优劣。结果表明:德蔗93–88×云割F203–393、德蔗93–88×云瑞99–151、云斑F299–546×德蔗93–94、闽糖90–1022×云斑F204–186和德蔗93–94×云割F203–393等5个组合与理想组合的灰色接近度高于0.905 9,被评价为优组合,占参试组合的22.7%;粤糖93–159×云瑞03–417、德蔗93–94×云割F203–80、德蔗93–88×云斑F299–546、CP65–357×云瑞03–917、德蔗93–88×云割F203–117、闽糖90–1022×云割F203–392、闽糖90–1022×云斑F299–546、云割F203–393×闽糖90–1022等8个组合与理想组合的灰色接近度为0.812 4~0.893 8,被评价为较优组合,占参试组合总数的36.4%。这13个优良甘蔗杂交组合可作为甘蔗亲本创新、品种选育的重点组合而加以利用,其余组合视育种目标进行分类利用。


118份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巴西和法国的118份甘蔗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31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9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118份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83~0.929之间,平均为0.750,多态信息量为0.2332,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89。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0.69处切割时,可划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粤糖00-236、云蔗04-622和SP80-1816;第Ⅱ类群有115份种质,在相似性系数0.74处切割时,可将第Ⅱ类群划分为5个亚群。各国甘蔗种质亲缘关系较近,其中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用新台糖甘蔗品种作父本培育强宿根后代的潜力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2个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ROC2、ROC6、ROC7、ROC9、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父本与不同类型的母本杂交,选配组合22个,采用家系评价法和宿根力分析对甘蔗有性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的宿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父本及选配的组合对后代新植蔗的影响较宿根蔗更为显著,且糖产量和有效茎在新植蔗的遗传力表现均高于宿根蔗,对强宿根后代的选育贡献小;12个新台糖系列父本中,ROC28、ROC23和ROC25在新植、宿根2个植期的重要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均较高,糖产量、蔗茎产量和有效茎在宿根蔗的配合力大于新植蔗,可作为优良抗旱、强宿根父本加以利用;22个组合中,自然干旱条件下组合CP86-1664×ROC28在2个植期的重要性状特殊配合力(SCA)均较高,且宿根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和株高的特殊配合力高于其他组合,糖产量和蔗茎产量宿根力分别比对照种ROC22高31.1%和13.7%,是选育抗旱、强宿根甘蔗新品种的优良组合。


PCR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简述
《中国糖料 》 2014
摘要:对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常规PCR、优化PCR、巢式PCR、荧光定量PCR等检测技术进行了简述,以期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早期诊断、田间发生动态监测、脱毒种苗的生产及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