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杂交优势(模糊匹配)
27条记录
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种子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热带、亚热带玉米杂交种项目十分重视优良杂交种种质材料的选育 ,选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种质的耐自交能力 ,用 S3轮回选择法改良耐自交能力是可行的。自交系的选育常用穗行选或系谱法。近几年自交系测验种的使用明显增加。世界上广泛利用的热带、亚热带玉米杂种优势群有 Tuxpeno、Cubanflints、Coastaltropical flints、ETO和 Tuson。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入温带 ,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 ,提高杂种优势潜力。云南省农科院已成功改良了一部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 ,并在生产中利用

关键词: 热带 亚热带 杂交玉米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FLP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种耐冷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Griffing II等法对5个不同耐冷级别的标准品种及其配制的14个杂交、回交组合F1 进行穗部花药、颖壳和结实率等耐冷性状的细胞质效应、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表明: (1) 强、弱耐冷性状的影响是母本基因型和细胞质效应在子代的直接表达及母子物质交换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2) 地理远缘和耐冷性差异较大的品种间的杂交, 后代杂种优势较强, 尤其是丽粳2号、合系4 号与十和田间的杂交组合,无论是花药大小还是结实率均较高;丽粳2号药药大小与结实率性状的GCA明显比十和田、大理早籼高, 丽粳2号可作为云南稻种耐冷性育种的骨干亲本和培育近等基因系(NIL) 较好的遗传材料, (3) 不同组合耐冷性状的SCA差异较大, 昆明小白谷与大理早籼杂交SCA较高,GCA较低的大理早籼、十和田与丽粳2号杂交SCA也较高。(4) 水稻耐冷性强弱不仅与花药大小有关, 还与颖壳长增量有关, 可望提出耐冷性动态鉴定体系。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配合力 耐冷性状 细胞质效应 云南稻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大麦F_1代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大麦科学 1996

摘要:用GriftingⅡ等法对10个饲料大麦亲本及其配制45个组合F1代进行主要性状遗传特性。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表明;①多棱型饲料大麦性状遗传力偏低(37.6%~56.0%),千粒重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易受环境影响。②国内外良种与云南地方品种间杂种优势较强,同时改变了云南高蛋白资源的不良性状。③Myt144亲和谱广,gca较高;Diamond与Karan15、紫光芒裸二棱8640等品种间杂交sea较高。

关键词: 饲料大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作物学报 1991 CSCD

摘要:1973年,本院发现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株后,经连续几年研究,1975年育成了欧新 A 不育系,欧新 B 保持系和74243—6恢复系,实现了芥菜型“三系”配套。多年来连续测定表明,育成的芥菜型“三系”表现育性稳定,欧新 A 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达100%,单株自交结实指数平均在0.000—0.103之间。恢复株率为99.54~100%,F_1杂种有较强的苗期优势,也有种子产量和含油量优势。比芥菜型地方良种昆明高棵增产19.2~34.8%,含油量提高6.58~8.23%。芥菜型“三系”的育成,填补了我国芥菜型杂优利用的空白,势将推动芥菜型油菜杂优利用的研究。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三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型油菜(B.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

作物研究 1990

摘要:从1986年开始,开展了降低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提高抗病性,以杂优利用为中心的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育成了自交结实指数在1以下,不育株率100%,芥酸含量0.03-2.51%,亚油酸含量28.30-33.09%的89S181等6个不育系。育成了恢复株率97.92-100%的ZKC和89S016等5个低芥酸恢复系。 在三系配套的基础上,经测交,选育出亩产110.5-185.6公斤的5个强优势组合,组合的芥酸含量0.31-0.64%,亚油酸含量31.06-35.09%。并发现亚油酸含量亦有优势表现,6个F1组合的亚油酸含量,全部高于双亲平均值,有5个组合则超过高亲值。 5个强优势组合都导入了花叶苦菜(蔬菜芥菜)的抗病毒病性状(基因),经冬夏两季自然诱发鉴定,强优组合的发病率都低于邻近对照。优质、抗病、强优组合的选育研究已初告完成,1992年以后将陆续投产使用。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杂种优势 低芥酸 高亚油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高原粳稻利用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Ⅲ.抽穗期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1990

摘要:1987年于贵阳用贵州高原粳与中矮秆粳稻间的17个组合F_1代及7个组合F_2代的研究表明,F_1代抽穗期有中间倾早或超早亲的遗传趋势,在F_2代,抽穗期变异相当大,各组合均有超亲分离现象,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但抽型期遗传力及遗传进度均达很高水准;双亲平均值和F_1、F_2代抽穗期的回归、相关均显著;表现型变异系数和基因型变异系数相近。试验结果说明,抽穗期的变异主要是遗传控制的。

关键词: 贵州高原 粳稻 抽穗期 杂种优势 遗传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