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qRT-PCR(模糊匹配)
50条记录
岩白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内参基因的筛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为筛选在岩白菜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用于岩白菜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以岩白菜的幼叶、成熟叶、叶柄、根、一年生根状茎和二年生根状茎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了GAPDH、18S rRNA、β-actin、TUA、UBQ5和TUB等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经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等3种软件分析,分析表明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岩白菜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存在差异,其中GAPDH和18S rRNA的表达都较为稳定,可作为岩白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内参基因。

关键词: 岩白菜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对家蚕BmN细胞凋亡以及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s表达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无任何外界凋亡因素诱导条件下,探究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对家蚕卵巢细胞-BmN凋亡的影响,以及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s实相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显微镜下观察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N细胞后不同时间段宿主细胞的变化情况,以及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家蚕促凋亡基因——细胞色素C(BmCyt c)表达水平的变化,随后检索家蚕基因组与蛋白质家族数据库搜寻家蚕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s基因信息,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这些基因的实相表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N细胞的前5 d,细胞状态未见明显变化。感染后7 d,BmN细胞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12天时,对照组中几乎所有细胞出现空泡化或细胞死亡的现象,而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BmN细胞未见空泡的出现,并且大量细胞形态完整,细胞核清晰可见。同时,BmCyt c基因的表达几乎一直处于被抑制状态,特别是感染后的第10天与第12天,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1)。通过数据库检索共得到4个家蚕凋亡蛋白抑制因子:BmIAP-1、BmIAP-2、BmSurvivin-1与BmSurvivin-2。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mIAP-1和BmSurvivin-1基因在感染后期(10 d与12 d)表达量有上升趋势,尤其是感染后的12 d,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然而,BmIAP-2与BmSurvivin-2基因的表达在大多数时间段均处于下调状态。【结论】当无任何外界凋亡因素诱导条件下,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N细胞后可影响宿主细胞的生长,并可抑制细胞的正常生理凋亡。依据荧光定量PCR结果,我们推测在家蚕微孢子虫感染BmN细胞时,BmIAP-1和BmSurvivin-1蛋白可能在调节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家蚕卵巢细胞 家蚕微孢子虫 细胞凋亡 家蚕凋亡蛋白抑制因子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蜂雄蜂精液与工蜂中蜂囊状幼虫病毒的检测

动物医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同群中蜂雄蜂精液及工蜂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的感染情况,寻找CSBV交尾传播的间接证据,利用RT-PCR方法对云南省蒙自市东村的3个中蜂群雄蜂精液及工蜂样本的CSBV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个蜂群的工蜂均被检测出携带CSBV,相对应的本群雄蜂精液样本也被检测出携带CSBV,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雄蜂精液样本的平均感染率达到93.33%。结果表明,雄蜂精液是CSBV的携带者,为CSBV的交尾传播提供了间接证据。

关键词: 中蜂囊状幼虫病毒 雄蜂 精液 工蜂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症状和实时定量PCR鉴定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病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蕉枯萎病已成为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建立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快速鉴定方法,为大田香蕉抗病品种鉴定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巴西蕉(B)、桂蕉1号(GV)和笔者自主选育的品系云蕉1号(Y)进行枯萎病病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 Race 4,Foc TR4)野生型菌株(15-1)温室接种,通过叶片表型和球茎解剖2种病情指数调查并结合实时定量PCR分析,鉴定供试材料的抗感差异并筛选出对枯萎病抗性较好的香蕉材料。【结果】经过3次独立温室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云蕉1号病情指数最低,其他品种在接种后枯萎病抗性强弱的表现为Y>GV>B。检测接种后土壤中病原菌含量发现,3个品种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接种条件相对一致。不同香蕉品种在接种25 d后,云蕉1号的球茎病原菌含量较低,与巴西蕉相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与桂蕉1号差异不显著,说明云蕉1号抗病性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香蕉枯萎病的室内速鉴定方法表明,云蕉1号对枯萎有较好的耐病性,适合进一步大田筛选。

关键词: 枯萎病 香蕉 实时定量PCR 抗病性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脱氧野尻霉素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简称DNJ)对家蚕中肠BmSuc1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以5龄第3天家蚕为试验材料,经口添食不同剂量的生物碱DNJ,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中肠BmSuc1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食不同剂量的DNJ均能引起BmSuc1基因在添食6、9 h出现上调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一定差异,添食4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9、2.9倍,添食2μg/头的处理组在添食6、9 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仅为对照组的1.5、1.8倍。另外,添食4μg/头的处理组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在添食6、9、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添食2μg/头的处理组酶活性仅在添食6、9 h显著高于对照组。由结果可知,酶活性变化与基因的转录表达规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 家蚕 DNJ BmSuc1 β-呋喃果糖苷酶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对家蚕DefensinA和DefensinB表达水平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时间饥饿处理5龄3 d家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体DefensinA和DefensinB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家蚕饥饿处理8,16,24 h后,DefensinB表达量均呈现上调趋势,其中饥饿16 h时DefensinB表达量上调最为明显,而DefensinA几乎无上调表达趋势。结果说明饥饿胁迫能诱导抗菌肽基因DefensinB的表达。

关键词: 家蚕 饥饿 DefensinA和DefensinB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基因ScCCD8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甘蔗的Sc CCD8,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预测其功能,研究在甘蔗不同组织部位、不同胁迫处理条件以及不同生长时间点ScCCD8的表达情况,为该基因在甘蔗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NCBI中检索的甘蔗CCD8同源片段EST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甘蔗CCD8的片段,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分别从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中克隆CCD8的5′、3′目的片段和全长cDNA序列,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利用qRT-PCR方法分析CCD8在不同组织、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和不同生长时间点的表达特性。【结果】克隆获得甘蔗CCD8,命名为ScCCD8,Gen Bank登录号为KP742973.1。该cDNA全长2 016 bp,含有1个1 62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40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534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cCCD8编码的蛋白是定位于叶绿体上的非分泌性蛋白,不是典型的跨膜蛋白,没有信号肽位点。存在着多个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等活性位点。序列分析表明,ScCCD8与其他植物的CCD8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甘蔗ScCCD8与高粱的CCD8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ScCCD8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老叶中表达量的18倍。其在模拟重度干旱胁迫(20%PEG)、盐胁迫(200 mmol·L~(-1)NaCl)、磷缺乏(1/8 mmol·L~(-1))和营养缺乏(纯水培养)4种胁迫处理下,茎尖中的ScCCD8均被诱导表达,且在处理24 h以后,ScCCD8的表达量增加较为明显。在不同生长时期,ScCCD8在甘蔗不同生长时期的茎尖中均有表达,且在幼苗期的表达量高于萌芽期和分蘖期。【结论】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获得的甘蔗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cCCD8是CCD8基因家族成员,推测ScCCD8可能与甘蔗SLs响应逆境胁迫有关。

关键词: 甘蔗 ScCCD8 独脚金内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不同生育期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以及反硝化细菌中亚硝酸还原酶(nirK)、一氧化氮还原酶(norB)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基因拷贝数以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总的PLFAs生物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好氧菌的生物量。土壤样品中的amoA基因拷贝数在10~5~10~6范围内AOB的amoA基因数量高于AOA。在不同的生育期,根际土壤中nirK的基因拷贝数都是间作高于单作;在拔节期,间作蚕豆的norB基因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P<0.05);在拔节期、抽穗期,nosZ基因均是间作显著高于单作(P<0.05),并随着生育期呈现降低的趋势。间作降低了根际土壤NO_3~--N的含量,提高了NH_4~+-N的含量(P<0.05)。说明小麦蚕豆间作后改变了根际土壤的微环境,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土壤氮素的有效保蓄和供应、同时防止氮素损失和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为间作增产提供了氮素营养保障。

关键词: 间作 磷脂脂肪酸(PLFA) 荧光定量PCR amoA基因 反硝化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尤力克柠檬上一种新病害的生物学特性及RT-PCR检测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我国云南瑞丽市的一果园尤里克柠檬上出现一种引起叶片皱缩、反卷或呈船形,叶背水浸状、侧脉脉明、黄化的柑橘新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观察、病样接种、电镜观察,并基于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外壳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对病样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是一种嫁接传染性病害,能侵染柠檬和酸橙品种且症状明显,并能摩擦接种到辣椒和豇豆等草本植物。该病发病最适温度为18~24℃。春梢嫩叶症状表现明显,夏梢和秋梢基本不表现症状,而晚秋梢也表现出较春梢稍弱的典型症状。引致该病的病毒为(13~15)nm×(400~1 000)nm大小的联合丝状病毒。RT-PCR扩增产物为614 bp,且其与CYVCV外壳蛋白序列相似性达97%以上,表明该病害是由CYVCV引起的柑橘黄脉病,并初步建立了该病的RT-PCR检测技术。

关键词: 柠檬 柑橘黄脉病 生物学特性 嫁接传播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玉溪市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毒原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关键词: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 玉米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