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药用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受控实验
《中国中药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从形态结构、生理反应、生化反应及分子机制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药用植物自身的特点,初步探讨了药用植物干旱胁迫受控实验的关键环节,为揭示药用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


气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三七样品检测.样品采用丙酮超声波提取,硅胶和中性氧化铝柱净化,GC-ECD检测.方法的最小检出量(LOD)为0.004ng,最低检测限(LOQ)为0.02mg/kg;样本中添加苯醚甲环唑0.02~0.5mg/kg时(n=5),平均回收率为80.6%~9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1.9%,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市场随机抽样检测表明,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为0.02~0.6mg/kg,检出率47%,检出率和残留水平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三七花、三七须根、三七块根.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籼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2002年,对在中国宾川(亚热带)和韩国水原(温带)两生态区8个籼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比温带条件下高1.25和4.43t/hm2,差异极显著.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潜力,是因为具有较多的生物产量和颖花量,分别比温带条件下多2万/m2和422.25g/m2.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温带生态条件下则是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增加结实率;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提高千粒重的基础上,保证适当穗粒数.


大麻茎皮出麻率早期非破坏性预测技术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麻(Cannabis sativa L.)是重要的"绿色纤维"之一.为了培育高纤维产量品种,需要建立茎皮出麻率的早期非破坏性评价技术以便在花前选留高出麻率材料作为杂交亲本或繁种群体.以3个大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茎皮与整株茎皮出麻率的关系和生长过程中茎皮出麻率的变化式样,发现大麻植株的出麻率高低在生长前期已经确定,现雄蕾前30d植株3/5高度处或现雄蕾前20d植株2/5高度处宽1/5周径、长20cm茎皮出麻率可以很好地反映整株出麻率.结果表明,选择高出麻率大麻植株可在生长早中期现雄蕾前采用非破坏性方法进行.


施用磷肥对菊花活性成分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用磷肥对菊花活性成分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旨在为制定菊花科学施肥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壤培养试验,在采收期进行采样测产,分别测定药材总黄酮、绿原酸、可溶性糖、可溶性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以及药材提取物对羟基、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适量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菊花药材产量,增产幅度达130%。适量施用磷肥还可显著提高菊花中总黄酮、绿原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累积量,从而显著增强了菊花清除羟基、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的能力,即抗氧化活性。而菊花中可溶性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磷肥(P2O5)施用量过高(>0.20 g.kg-1)会导致菊花早熟,从而降低菊花产量,并也导致菊花活性分含量、累积量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及菊花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等指标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菊花种植生产上应重视施用磷肥,综合比较菊花产量、活性成分含量与累积量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等因素,建议菊花全生育期内磷肥施用量在0.26~0.28 g.kg-1为适宜。


川滇无患子提取物用于农药的生物活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川滇无患子果实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菜蛾、甘蓝蚜的生物活性,以及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与吡虫啉、阿维菌素复配后的混合物对甘蓝蚜、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好的致死率,而且对其化蛹和羽化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对蚜虫致死作用上,川滇无患子果皮、果仁提取物对甘蓝蚜都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与吡虫啉复配后能明显提高吡虫啉对甘蓝蚜的生物活性,但对提高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不明显。
关键词: 川滇无患子 无患子皂苷 小菜蛾 甘蓝蚜 药膜法 致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