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绿豆象在不同豆类上的生长发育及产卵选择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inn.)]对不同豆种的产卵选择性、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供试的17种豆粒上绿豆象的着卵率均达80%以上,且不同豆种粒上产卵量差异显著(P<0.01),卵在不同豆种上的孵化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卵孵化后,幼虫仅在蚕豆、绿豆、红皮豇豆、豌豆、黑豆、红小豆、大豆上可蛀入危害,蛀孔数分别为3.00±0.25,2.00±0.18,3.50±0.09,2.50±0.21,4.50±0.10,2.00±0.22,2.50±0.17蛀孔/豆,差异显著(P<0.05)。在蚕豆、绿豆、红小豆、红皮豇豆、黑豆、大豆粒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0.63±0.12)%,(54.84±0.09)%,(44.40±0.08)%,(46.33±0.11)%,(66.88±0.10)%,(45.71±0.11)%,(21.59±0.21)%;雌虫的产卵期分别为(4.24±1.58)d,(5.10±0.22)d,(5.40±0.26)d,(5.21±1.25)d,(5.30±0.38)d,(4.63±0.41)d和(4.30±0.80)d,差异不显著(P>0.05),卵历期分别为(5.01±0.15)d,(4.30±0.05)d,(4.10±0.08)d,(5.10±0.18)d,(4.30±0.07)d,(4.20±0.14)d及(4.51±0.16)d,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33.40±4.85)d,(31.60±1.78)d,(28.22±3.56)d,(30.91±2.49)d,(27.30±1.98)d,(29.50±1.93)d及(36.70±4.97)d,差异显著(P<0.05)。不同豆种上绿豆象雄虫寿命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虫寿命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绿豆象 生长发育 豆类作物 产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分析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系谱图和SSR标记,研究27个云南自育优良甘蔗品种的遗传关系.品种血缘组成分析表明,27个品种的血缘共包含24个种质,细胞质源主要来自热带种斑扎马新黑潭;早期自育品种由于反复使用少数骨干亲本,如Co419、CP49-50,使得血缘组成整体相似;近期品种加大了对新优良亲本的使用,所含种质数逐渐增多.SSR标记分析表明,27对SSR引物共获得408个标记,多态条带比例平均为93.24%,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平均为0.9411,表明云南自育优良品种在27个位点上多样性十分丰富.品种的分子聚类与血缘聚类大体上相似,但YZ99-601、YZ65-55与同一组合的其他品种差异较大,需作进一步鉴定,而经钴60辐射诱变品种YF82-682、YF84-FB5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说明辐射导致品种基因组发生较大变异.

关键词: 甘蔗 血缘组成 种质 相似性系数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红景天中有害元素的ICP-AES测定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使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中药大花红景天中有害微量元素砷、铅、镉和汞的含量。方法对影响分析信号的主要工作条件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结果砷、铅、镉和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46,1.41,0.29和0.31μg/L;其回收率分别为99.26%,102.47%,104.08%和107.66%。结论该法用于中药大花红景天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满意。

关键词: 流动注射 氢化物发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大花红景天 有害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糙米功能成分栽培型差异及其地带性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eckman公司DU6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五个稻作区16个州市的905份云南地方稻初级核心种质功能成分栽培型间差异及地带性特征,结果表明:糙米抗性淀粉(%)为0.75±0.29,籼稻(0.78±0.35)显著高于粳稻(0.74±0.24),粘稻(0.78±0.31)极显著高于糯稻(0.67±0.22),晚稻(0.77±0.35)极显著高于早中稻(0.75±0.26),红米(0.81±0.30)和紫米(0.70±0.30)极显著高于白米(0.69±0.27);稻作区依次为Ⅰ(0.83)>Ⅱ(0.79)>Ⅲ(0.76)>Ⅴ(0.55)>Ⅳ(0.50),即滇中南部(Ⅰ,Ⅱ,Ⅲ)糙米抗性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北部稻作区(Ⅴ,Ⅳ);滇西北的丽江和滇东北的昭通糙米抗性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除迪庆州外的13个州市。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mg.(100 g)-1]为7.43±2.53,水稻(7.59±2.56)极显著高于陆稻(7.09±2.45),糯稻(8.55±2.88)极显著高于粘稻(7.10±2.32),晚稻(7.88±2.64)极显著高于早中稻(7.23±2.45),白米(8.38±2.66)极显著高于红米(6.63±2.14)和紫米(7.34±2.18);稻作区依次为Ⅱ(7.69)>Ⅰ(7.40)>Ⅳ(7.39)>Ⅲ(7.33)>Ⅴ(6.64),即滇南单双季籼稻区(Ⅱ)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滇西北高寒粳稻区;滇南的思茅、滇中的玉溪和保山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至少与5个州市差异显著。云南稻糙米总黄酮含量[mg.(100 g)-1]为306.98±192.75,陆稻(341.74±185.11)极显著高于水稻(290.41±193.72),粘稻(315.54±197.64)显著高于糯稻(171.68±11.76),早中稻(318.25±197.93)极显著高于晚稻(282.12±178.11),红米(379.22±197.70)和紫米(365.61±195.44)极显著高于白米(216.96±142.11),光壳稻(332.68±196.22)显著高于白壳稻(300.48±191.14);稻作区依次为Ⅲ(327.13)>Ⅱ(324.23)>Ⅳ(273.11)>Ⅴ(270.16)>Ⅰ(258.26),即滇南(Ⅱ,Ⅲ)糙米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滇中;思茅糙米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8个州市而保山总黄酮含量则显著低于7个州市。这些既揭示了糙米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在水陆、沾糯、早中晚、米色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有无芒和米味间差异不大,又揭示了3种功能成分呈现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文章研究为解决人类慢性病问题以及功能稻米育种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抗性淀粉 栽培类型 地带性特征 云南稻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赤霉素、储藏时间和储藏方式对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花报春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在28℃时仍保持62.67%的发芽率。种子经过赤霉素处理后,萌发持续时间缩短,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下降,为保证钟花报春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生产上建议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关键词: 钟花报春 种子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北球花报春和滇海水仙花的光合特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引种栽培的滇北球花报春和滇海水仙花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滇北球花报春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进程曲线均呈"单峰"型,它们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3:00和16:00;滇海水仙花的Pn、Tr较滇北球花报春低,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峰值,与滇北球花报春表现出较明显的种间差异;(2)两种报春比叶重(LMA)和叶氮含量(LNCa)对其光合相关特征参数没有显著影响,而叶氮在Rubisco中的分配系数PR、生物能库中的分配系数PB和光合组分中总氮含量NP与光合特征参数LCP、Vcmax、Jmax、CE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滇北球花报春具有较高的气孔导度(Gs)、Pn和Tr,对强光、高温、低湿度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

关键词: 滇北球花报春 滇海水仙花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叶片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复伞房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的居群生物学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居群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分布于云南的6个复伞房蔷薇(Rosa brunoniiLindl.)天然居群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复伞房蔷薇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15个性状群体间的F值为2.29~7.71,除花瓣宽不显著外,其余14个表型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15个性状群体内的F值为1.21~11.04,除花萼长和宽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5个性状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3.14%,群体内变异(31.27%)大于群体间变异(13.98%),说明群体内变异是复伞房蔷薇的主要变异来源。复伞房蔷薇刺数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中部和顶端的小叶长与宽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叶柄长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6个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依据研究结果,复伞房蔷薇的遗传改良策略应当是:适当地减少抽样居群数,增加居群内的家系数,即应重视群体内优良单株的选择。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应当是:尽量保护一个居群的完整性。

关键词: 蔷薇属 复伞房蔷薇 天然居群 表型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籼粳亚种间功能性成分含量差异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11份云南改良稻种和77份元阳地方稻种采用程氏指数法进行籼粳分类,比色法测定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抗性淀粉含量籼型>偏籼>偏粳>粳型,γ-氨基丁酸含量则相反,黄酮含量与籼粳分化的关系不明显;(2)抗性淀粉、总黄酮含量有色米>无色米,γ-氨基丁酸含量无色米>有色米。总体功能性成分含量有色米>无色米,籼稻>粳稻,糙米>精米,地方种>改良种,有色、籼型糙米功能性成分最高,揭示了籼粳分化和米色与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

关键词: 抗性淀粉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程氏指数 籼粳亚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子粒6个油脂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10个油脂含量差异大的优良自交系,按(5×5)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子粒油分、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α-亚麻酸6个油脂性状之间的胚、胚乳、细胞质及母体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的细胞质相关性最强,胚乳加性和胚加性相关次之;其余成对性状均表现为胚乳加性、胚加性相关最强,且胚乳加性相关强于胚加性相关,说明这些成对性状主要受加性相关控制。其中,玉米子粒油分与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油酸极显著正相关。脂肪酸组分中,亚油酸与棕榈酸、α-亚麻酸极显著正相关,与油酸、硬脂酸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棕榈酸、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正相关。

关键词: 玉米 油脂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栽交育成粳稻新品种云资粳41号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资粳41号是利用合系35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杂交后,经胚挽救成苗,进行回交、自交,从BC2F9代中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在海拔425~1 800 m之间的不同水稻种植地区经多年多点区试、测产试验,选育出产量稳定,适应性较强的优质高产香型水稻新品种。通过米质检测该品种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米3级标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粳稻 元江普通野生稻 云资粳4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