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湿热区柠檬果园杂草组成及防除对策
《南方农业 》 2018
摘要:根据云南省湿热区柠檬果园的杂草种类、危害特征、危害时期调查,初步明确瑞丽湿热区柠檬果园内杂草有28种,隶属于13科,其中:菊科10种,占35.71%;禾本科4种,占14.29%;茜草科、莎草科、茄科各2种,分别占7.14%;旋花科、苋科、鸭跖草科、山柑科、天南星科、十字花科、铁线蕨科、玄参科各1种,分别占3.57%。主要优势杂草为藿香蓟、阔叶丰花草、马唐、鬼针草、野茼蒿和鼠麴草。瑞丽湿热区柠檬果园危害性杂草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大量发生。提出综合防除对策:1)以人工刈割的方式割除株高大于40 cm的藿香蓟、野茼蒿、鬼针草、小飞蓬等杂草。2)人工铲除柠檬植株滴水线10 cm以内范围的杂草。3)在生长初期,人工多次铲除铁线草、狗牙根和白茅等恶性杂草。4)柠檬园周边使用草甘膦除草剂防除杂草。
关键词: 柠檬果园 杂草 种类 发生特点 防除对策 瑞丽湿热区


提高大葱成苗率的简易育苗技术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土壤病害多、大葱成苗率低、育苗成本高等问题,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一种能提高20%成苗率的简易育苗技术。


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环境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的种群空间分布型,获得准确的田间调查资料,提高甘蔗蓟马预测及防治效果,2015年7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第一科研试验基地,通过调查10个甘蔗品种上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数量,利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了甘蔗蓟马的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甘蔗蓟马成虫和若虫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以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间相互吸引;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聚集是由于自身的生物学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利用Iwao回归分析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因此,甘蔗蓟马在不同甘蔗品种上均呈聚集分布,调查时应根据当地栽培品种平均虫口密度选择适宜的抽样数量。


如何有效提升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水平
《城建档案 》 2018
摘要:科研档案管理属于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农业科研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农业科研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的标志。做好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提升农业科研工作效率、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农业科研单位不断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元判别法鉴别中国魔芋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我国分布和引种栽培的17个魔芋种为材料,测定魔芋地下茎的4个指标、叶片的11个指标、花器官的16个指标和果实的2个指标,以这33个定性分级性状为变量,通过二元形态赋值,利用计算机技术逐步聚类,结合魔芋种关键特征图片,通过多元判别分析法对魔芋种进行鉴别。台湾魔芋地下茎芽点围绕芽窝呈螺旋形分布,桂平魔芋和红河魔芋地下茎伸长,但桂平魔芋地下茎呈链子状,红河魔芋地下茎呈圆筒形。疣柄魔芋叶柄和花柄表面具有疣粒。密毛魔芋附属器上长满密毛。白魔芋和西盟魔芋雄蕊和雌蕊之间有中性物质,但白魔芋雄蕊区长度近似于附属器长度,而西盟魔芋雄蕊区长度明显比附属器的长度长。东亚魔芋佛焰苞内部中下部有薄层。东京魔芋雄蕊区域长度约是雌蕊区域长度的2倍。米勒魔芋附属器长度与雌雄蕊长度和近似,花魔芋附属器长度约是雌雄蕊长度的2倍以上。南蛇棒附属器表面密布颗粒状物质,勐海魔芋附属器表面具明显条形皱褶,田阳魔芋附属器密布圆圈状褶皱。滇魔芋附属器与胎座连接处有缩短的末端。结果表明,17个魔芋种能够用多元判别法对魔芋品种进行有效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咖啡中6种绿原酸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8
摘要:目的建立咖啡中同时测定5-咖啡酰奎宁酸、3-咖啡酰奎宁酸、4-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6种绿原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方法,以及测定产自云南普洱的铁皮卡品种咖啡在不同烘焙风味下的绿原酸含量规律。方法样品经纯水超声提取2次,过滤后供HPLC测定,采用甲醇(A)和0.1%磷酸(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C18柱进行分离,光电二极管阵列(photo-diode array,PDA)检测器最终检测。结果本方法在1 h内完成了6种绿原酸的分离分析。6种绿原酸在0.10~10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5~0.10 mg/kg,定量限为0.18~0.29 mg/kg。在2000、5000、10000 mg/kg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6.3%~104.8%,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58%~2.10%之间(n=6)。在生咖啡豆中总绿原酸含量最高,意式烘焙(23 min,250℃)最低,5-咖啡酰奎宁酸、4-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这3种绿原酸在生咖啡豆到极轻度烘焙(12 min,230℃)这个阶段,含量逐渐上升并达到含量最高,由极轻度烘焙(12 min,230℃)到意式烘焙(23min,250℃)含量逐渐降低,而3-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3种绿原酸从生咖啡豆至意式烘焙(23 min,250℃)都呈下降趋势。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绿原酸含量。


云南22个大麦新品种(系)的营养品质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解新育成大麦品种(系)籽粒的营养品质状况,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云南省22份大麦新品种(系)籽粒的水分、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含量等品质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大麦新品种(系)籽粒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水分含量9.58%,蛋白质含量13.67%,淀粉含量49.26%,粗纤维含量5.28%。参试品种(系)籽粒的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整体较高,水分含量较低;淀粉平均含量与对照S500差异不显著,低于对照的品种(系)有15个。4个品种(系)14BL1-86、云大麦12号、滇青1号及川12259达到饲用大麦一级标准。所有参试品种(系)粗纤维含量过高是作饲用大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云大麦12号、川12259、滇青1号3个品种达到饲料大麦的标准;蛋白质含量过高是作啤酒大麦应用的主要问题,22个参试品种均达不到一级啤酒大麦的质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