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蔗宿根矮化病的TBIA快速检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RSD标准抗原抗体,研究建立了TBIA快速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方法。通过对田间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并用I-ELISA检测法验证,结果表明:TBIA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出RSD,且检测效率高,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该方法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诊断和防治、脱毒种苗的生产、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甘蔗宿根矮化病 组织斑点免疫TBIA 检测


磷酸氯化铵凝结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9种农药残留
《分析试验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烟草中两大类9种农药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烟叶样品用丙酮提取,经H3PO4-NH4Cl溶液凝结过滤,硅胶柱层析净化,GC-ECD检测。9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3.1%~100.1%,相对标准偏差为4.9%~10%,加标最低检出量为0.01mg/kg,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测定的技术要求。磷酸氯化铵凝结法适用于本底基质较为复杂的烟草样品的净化,可满足烟叶中多种抑芽剂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实际需要。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系)产量结构的变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1~2008年云南省粳稻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粳稻新品系产量及其结构与对照品种产量及其结构差异变化。分析显示,云南省新育成品系产量总的趋势是增加,但与对照比,产量增加幅度不大,产量差异中部在359.25~850.95 kg/hm2,中北部在141.7~927.5 kg/hm2,影响其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是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次是群体结构。千粒重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稳定,变异小,遗传性强,提高千粒重是提高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产量与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确定后,穗粒数成了产量构成中的决定因素。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单产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热水处理对东方百合鳞茎活性的影响及除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热水处理对刺足根螨的控制作用和对百合鳞茎活性的影响,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处理的基础上,选择40℃作为百合鳞茎处理的适宜温度,采用自制热水除害设备对东方百合不同品种、规格进行时间梯度处理试验,通过观察培养虫卵的成活、鳞茎的褐变及萌芽情况,以达到既能有效杀除百合鳞茎内的刺足根螨,又能确保百合鳞茎活性的目的。结果表明:40℃热水处理对直径<10 cm、10~12 cm、>12 cm的百合鳞茎所用时间分别为1.0、1.5、2.0 h时效果较好。
关键词: 东方百合鳞茎 刺足根螨 热水处理 除虫率 褐变率 萌芽率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物地方品种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和勐腊县的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地区的作物地方品种进行了调查,收集了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样本共353份,分属40科71属87种。通过分析上述调查资源的特性及分布特点,基本明确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作物资源的保存现状,揭示了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喜好、宗教祭祀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保存的作用。针对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特性,提出了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作物地方品种的保护策略。
EST-SSR分析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说明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云南茶树资源间亲缘关系的揭示为今后茶树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不同覆盖对柠檬园土壤温湿度及其生长结果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柠檬种植基地,选择稻草覆盖、黑膜覆盖、自然生草覆盖及清耕不同处理措施对定植半年的柠檬幼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稻草覆盖在降温方面的效果优于地膜覆盖、自然生草与清耕。土壤保湿方面的效果以地膜覆盖较好。不同覆盖对柠檬树体的生长、挂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覆盖对柠檬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柠檬株高、冠幅明显高于对照(P<0.05),柠檬着果率、单株产量及公顷产量也明显高于对照(P<0.05),土壤温度、湿度与树体的生长关系呈极显著水平相关(P<0.01);冠幅指数、抽梢次数、总梢数、花蕾数、幼果数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P<0.05)。


建水蔗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建水蔗区92份土样的分析研究表明,建水蔗区土壤大部分呈微酸性和酸性,有机质含量适中;氮、磷含量偏低,速效氮含量适中,有效磷含量极为缺乏,钾含量适中,有效钾含量较高;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丰富,有效锌极为缺乏。依据建水土壤基础养分,分析提出两类甘蔗专用复混肥配方模式,既基肥型N∶P2O5∶K2O=12∶18∶10,新植蔗底肥施用复混肥600 kg/hm2;追肥型N∶P2O5∶K2O=28∶12∶5,追肥施用750~1050 kg/hm2,其中高产田施下限,低产田施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