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简化“抱窝”栽培对乌蒙山区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抱窝"栽培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提高滇东北乌蒙山腹地马铃薯种薯的繁育效率和种薯产量,采用大田研究的方法,并对传统的"抱窝"栽培技术的田间作业进行简化,分析了马铃薯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在用工数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相比,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可节约种薯成本7 470元/hm2,马铃薯繁殖系数是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的2.44倍。简化"抱窝"栽培技术是适宜于滇东北的一种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同时创新研究方法和栽培技术为降低西南地区晚疫病防控压力以及种薯繁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及结薯规律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关键词: 马铃薯 云贵高原 高海拔冷凉地区 栽培模式 土壤水热效应 结薯规律
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节水灌溉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冬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优化施肥方案,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陆良县多年多点早春马铃薯"3414"试验确定的推荐施肥量为基础,设置5个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及肥料相同用量条件下,与常规施肥处理(T1)相比,采用滴灌施肥的T2、T3、T4和T5处理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出苗率高、长势好、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高,增产增效明显。其中以配方肥70%做基肥+苗期滴单质肥料15%+现蕾期滴单质肥料15%和配方肥50%做基肥+苗期滴水溶肥25%+现蕾期滴水溶肥25%处理效果最好,比常规施肥处理出苗率提高了1.5%~4.7%、单株结薯数增加了0.7个以上、单株薯重显著增加了33.6~47.3 g、商品薯率提高了0.2%~0.5%,同时在产量上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显著增产10.7%和9.3%,增效15.6%和9.7%。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应用这两种施肥方式。
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紫云1号’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彩色马铃薯‘紫云1号’以‘会顺23’为母本,‘会泽小乌洋芋’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生育期130 d左右,薯形圆形、紫皮紫肉,皮表光滑,芽眼少而浅。产量为21.7~28.4 t·hm~(-2),田间表现植株抗晚疫病强,无PVX、PVY等病毒病感染。适合云南省春作区、冬作区种植。
台湾马铃薯产业情况报告
《中国马铃薯 》 2017
摘要:在福建农林大学詹家绥教授的带领下一行六人赴台湾调研马铃薯产业,代表们参观了台湾马铃薯生产、加工和种业基地,并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分析了50年来台湾马铃薯的产业情况。最近30年,台湾马铃薯种植面积徘徊在1 500~2 500 hm2,总产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稳定增加。台湾马铃薯进出口贸易一直很活跃,以1993~1997年为界,之前以鲜薯出口为主,之后以鲜薯进口为主。1986年起,台湾开始进口马铃薯冷冻产品,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5.4万t。1982年台湾年人均马铃薯消费量仅为1.3 kg,2010年增加到7.8 kg(含加工产品折鲜薯量)。采用三级种薯繁育体系50余年,仍未解决种薯问题。
4个栽培密度对6个马铃薯基因型微型薯繁育种薯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6个基因型马铃薯产量和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6个不同用途基因型马铃薯(副处理)两因素裂区设计,通过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基因型对产量、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中薯个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大小薯个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Duncan多重比较)。密度和不同基因型之间不存在互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大中小薯个数增加,但薯块平均重量在降低。【结论】为了获得数量多的小整薯个数不同的品种有最适宜的密度。不同密度对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块茎大小分布呈规律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马铃薯大中小薯块茎个数和总薯个数。
稳产、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5’
《中国马铃薯 》 2017
摘要: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5’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3年以‘威芋3号’作母本,‘品系3221’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00 d左右。块茎椭圆、表皮光滑、淡黄皮白肉、芽眼浅呈浅紫色,商品薯率70%~85%。单株结薯数7~9个,产量27 000~45 000 kg/hm~2。粗蛋白含量2.04%,维生素C含量18.40 mg/100g鲜薯,还原糖含量0.32%,干物质含量23.30%,淀粉含量15.80%。‘云薯105’植株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PVX)和重花叶病毒病(PVY)。该品种适宜在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四川西南部,重庆东北部,云南中部、东北部种植。
基于Solanum模型的云贵高原大春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计算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潜在产量及产量差,分析产生巨大产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文章采用由国际马铃薯中心开发的新型植物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模型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更精确地评估马铃薯潜在产量。[结果]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产量潜力巨大。云薯401潜在产量为138 t/hm~2,云薯505潜在产量为147 t/hm~2,合作88潜在产量为91.9 t/hm~2,与实际产量之间的产量差(YGM)最大的为云薯505,为117 t/hm~2,与基于FAO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光温产量潜在模型算法得出的结果相符。与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马铃薯潜在产量数据相比,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潜在产量全球最高。[结论]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发展潜力巨大,不同品种的潜在产量存在差异。防控晚疫病,延长生育期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提高光合辐射有效利用率(RUE)是提高产量,缩小产量差的关键。
关键词: 马铃薯 潜在产量 Solanum 模型 云贵高原 大春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