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种薯处理方式下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及休眠对出苗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选取5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休眠特性评价,并比较药剂催芽和常温贮藏2种处理的效果,设计品种比较试验,比较了不同休眠类型的品种在常温贮藏(B1)、药剂催芽(B2)以及低温贮藏(B3)3种处理下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结果显示,51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期在49~130 d之间,休眠幅度介于14~55 d之间;催芽后,这些品种的休眠期平均缩短28.3 d。在品种比较试验中,不同休眠期的品种对3种处理的出苗期和产量差异各有不同。对于出苗期而言,51个马铃薯品种在3种处理下总的出苗期趋势为B3>B1>B2;在产量方面,不同休眠期品种具有不同表现,短休眠期品种、较短休眠期品种和中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3>B1>B2,较长休眠期品种3种处理的产量高低顺序为B1>B2>B3,长休眠期品种的情况截然相反,其产量排名为B2>B1>B3。这表明短休眠品种在不能及时种植时,低温贮藏是一种有效提高产量和延长贮藏时间的措施,而休眠期较长的品种可以在种植前采用药剂催芽来解除休眠。综上,种植者需要根据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休眠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时期和贮藏方式,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
云南省甘薯产业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
《农业展望 》 2023
摘要:作为云南省第二大薯类作物,甘薯产业长期滞后于全国及周边发展水平,游离于国家产业体系及政策扶持之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愈发突出。通过两年多来对云南甘薯主要生产区域、典型生产村镇、代表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对部分产区数据和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重点收集,发现2021年云南省甘薯种植面积达14万hm2,产量超过300万t;总结出云南省甘薯种植生产具有立体气候与区位优势独特、生产发展多形态并存、边际山地高效利用典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等四大突出特点,产业发展上具有鲜薯品质与市场供应优势突出、加工产业起点高结构好、紫甘薯产业优势独特、市场主导产业带动渐成主流等方面的产业链发展特征。基于此,从顶层设计、科技支撑、产业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云南省甘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补齐产业短板,推动云南甘薯产业的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甘薯 生产特点 产业链特征 制约因素 高质量发展
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冬作表现及种薯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23
摘要:马铃薯作为云南省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业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采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51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马铃薯冬作代表区域德宏自治州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种薯在不同处理方式下打破休眠对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二因素条区试验设计.A因素为品种,51个品种依据其相应特性分成5组,即示范组、加工组、冬作组、大春组和特色组;B因素为种薯处理方式,分为3种方法,即种薯在室温下自然打破休眠、使用1%硫脲+20 mg/L GA3浸泡30 min催芽打破休眠和收获后放入4~6℃冷库自然打破休眠.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综合评价.3种不同处理方式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F=9.713,P<0.001),不同分组之间的产量差异也极显著(F = 17.134,P<0.001).苗势与长势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苗势与单株结薯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大薯率、块茎大小以及商品薯率4个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长势与收获成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综合评价中,'云薯902'(综合得分Y = 0.850)和'云薯108'(综合得分Y = 0.608)获得较高得分,'云薯506'(综合得分Y = 0.010)和'云薯401'(综合得分Y =-0.011)获得中等得分,'云薯103'(综合得分Y =-0.905)和'云薯701'(综合得分Y=-0.964)得分较低.试验分析了在特定条件下51个马铃薯品种的表现差异,有助于优化品种选择和种植管理策略,为进一步优化马铃薯区域品种布局结构,加速新品种更新换代,提升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实际种植依据.
抗病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8’
《中国马铃薯 》 2023
摘要:抗病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8’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用‘滇薯6号’作母本、‘S04-827’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马铃薯(2021)530114。该品种晚熟,大春生育期107~118 d;块茎圆形、薯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浅、蒸煮口感好。干物质含量19.60%~23.20%,淀粉含量12.32%~14.82%,蛋白质含量2.20%~2.62%,维生素C含量8.70~15.20 mg/100 g鲜薯,还原糖含量0.10%~0.28%。‘云薯108’植株抗晚疫病、抗Y病毒病。2019~2021年极量攻关中产量最高97 196 kg/hm~2,3次打破云南大春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同时创西南地区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该品种适宜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马铃薯大春作区推广种植,可用于鲜食、饲料和淀粉加工。
提高冬作马铃薯育种效率的探索
《中国马铃薯 》 2023
摘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常规育种体系主要以夏作为主,冬作马铃薯育种在2003年前未见报道,也没有完善系统的冬马铃薯育种体系.因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优势,云南省可以一年四季生产马铃薯.云南省冬马铃薯因错季上市,不仅满足国内鲜食市场反季需求,薯农的比较效益也高.但目前冬作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为生育期长的'合作88'和'丽薯6号',冬作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产生冬马铃薯市场品种单一,上市集中等问题,亟需系统完善的育种体系选育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要具有高产、抗病的特点,而且在口感和风味上还要能迎合消费者的多样化喜好.新的高效冬作马铃薯育种方法,采用大春筛选出的68个优良品系,2016~2020年在云南省建水县连续开展4个冬季试验,实施过程中采取促进成熟期晚的品种(系)提早成熟的栽培技术.筛选出了5个适合冬作的品系,分别定名为'云薯114'(S13-592)、'云薯115'(S12-1528)、'云薯116'(S12-1496)、'云薯703'(S12-1998)和'云薯608'(S10-843),该5个品种4年平均产量均在45000 kg/hm2以上,与露地相比,经过促早熟栽培技术产量两年平均提高3145 kg/hm2.该研究探索夏冬作联合评价的育种模式,形成了冬作马铃薯育种体系.
关键词: 冬作育种 马铃薯 育种效率 夏冬作马铃薯育种体系
云南省马铃薯种薯质量追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马铃薯 》 2023
摘要:从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质量控制体系的角度出发,结合云南省马铃薯种薯繁育与供给的实际情况,针对马铃薯核心种苗保存、脱毒苗扩繁、原原种和原种生产及贮藏等环节研制开发了一套云南省马铃薯种薯质量追溯系统.该系统包括马铃薯核心种苗立体保存库管理、脱毒苗繁育管理、原原种繁育管理、原种繁育管理、种薯仓储管理、数据分析和系统管理七个模块,利用系统生成的质量追溯二维码逐级追加记录各管理环节的操作信息;该系统实现了马铃薯核心种苗管理、种苗生产、种薯生产和贮藏等环节关键操作信息的录入与查询、分析与统计以及环境和视频监测数据的自动记录与预警.马铃薯种苗(薯)生产者可查询种苗(薯)生产相关记录信息、了解生产进度和指导生产操作;马铃薯种薯消费者可通过扫描种薯质量追溯二维码查询该批次脱毒种薯的生产流程和质检结果等重要信息.云南省马铃薯种薯质量追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促进云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追施尿素对云南省冬小春马铃薯'云薯902'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22
摘要:为研究追施尿素量和施用时间对‘云薯902’块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云薯902’为材料,‘丽薯6号’为对照,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尿素(N 46%)为氮肥,于2018~2020年在云南玉溪和建水实施。玉溪试验点分别设置0(CK)、150、300 kg/hm~2尿素施用处理,第1年试验不设重复,第2年试验设3次重复。建水试验点第1年分别设置0(CK)、225、300和375 kg/hm~2尿素施用处理,第2年分别设置0(CK)、225、300 kg/hm~2尿素施用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块茎产量与农艺性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其种植效益。在冬小春作区出苗后(出苗率75%)30 d内增施尿素处理可以使‘云薯902’株高、分枝数、地上部茎叶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个块茎重较对照(CK)分别增加8.6%,25.0%,35.8%,8.6%,29.1%(2点2年平均,其中玉溪试验点第2年的单株结薯数和单个块茎重数据未调查),最终使‘云薯902’大薯率增加10.3%,块茎产量增加26.3%,种植户的收益平均增加17 946元/hm~2。但是以增施150 kg/hm~2(玉溪试验点)和225 kg/hm~2(建水试验点)尿素的效果最佳,超过该用量产量虽增加但是施肥效率不高。在出苗30 d后增施尿素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如在建水试验点第2年试验由于追施时间为2020年3月20日,属于结薯后期,追施氮肥反而不利于块茎膨大,最终导致减产。
中国夏作马铃薯区域特点现状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22
摘要:通过中国夏作马铃薯不同区域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情况分析,揭示不同区域马铃薯的产量水平、特点和比较优势,为不同区域马铃薯生产技术提高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对2019~2021年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晚熟东北组、中晚熟华北组、中晚熟西北组、中晚熟西南组多点试验中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通过采用滴灌等技术以及品种更新换代等措施,马铃薯单产大幅度提高,近三年马铃薯多点试验平均单产达到2 870 kg/667m~2,成为中国夏作马铃薯单产最高的区域,西南地区单产最低,为1 856 kg/667m~2。结合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该区马铃薯单产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西北地区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是4个区域中最高的,达到20.8%,这与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生育期长密切相关;另外,各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春旱问题,是影响各区域马铃薯出苗的限制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