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热河谷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元谋干热河谷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在0~40cm分布情况,为干热河谷土壤有机碳库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自然草坡(车桑子+扭黄茅)作为对照(CK)研究银合欢人工林、余甘子+罗望子人工林、罗望子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变化。林地小区面积为20m×30m,按照蛇形取样方法每个林地随机取4个点,深度为0~40cm,每10cm一层,共4层,每层3个重复。[结果]研究表明,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均较低,各林地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分布均以0~10cm为最高。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是罗望子林,分别达到7.7175和2.9967g/kg;最低是自然草坡,分别为3.0783和1.5950g/kg。通过对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的欧式距离比较发现,有机碳自然草坡和银合欢林相似,颗粒态有机碳自然草坡和银合欢林、罗望子林相似。[结论]干热河谷3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总体含量偏低,土壤退化严重。


十和田近等基因系糙米五种矿质元素含量变异及分布分析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十和田×(十和田和丽粳2号BC4F5)BC5F6近等基因系糙米中Ca、P、K、Mg和S5种元素含量,并对5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线性回归和聚类分析,旨在揭示群体中5种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近等基因系群体中P元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6.52%),K元素最小(11.20%),除S外其余元素含量都符合正态分布;(2)5种元素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K与Mg元素相关性最大,Ca与S元素最小;(3)Ca与P、K元素,以及S与K元素间的相关性受其他元素影响较大;(4)除S与Ca外,其余元素都符合线性回归分布,相对而言群体中低S元素含量株系较多;(5)5种元素被聚成3类,K、Mg和P为一类(Ⅰ类),Ca为一类(Ⅱ类),S为一类(Ⅲ类),Ⅰ类和Ⅱ类关系较近,与Ⅲ类关系较远。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糙米 矿质元素 相关性 线性回归 聚类


紫花苜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引种1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适宜引种紫花苜蓿作为优良牧草;在引种的紫花苜蓿品种中,利用越夏率、产草量、营养成分等测定指标进行综合性能评价,得出猎人河(74-55)最适宜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其次为甘农3号、德宝、萨兰纳斯(75-43)等紫花苜蓿品种。


25年来两类植蔗土壤肥力演变及原因分析——以云南陇川农场为例
《土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07年农场土壤养分调查和1983年土壤普查资料的比较,研究了25年连续种植甘蔗后两类植蔗土壤肥力的演变及原因。结果表明:25年来旱地和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分别减少了12.65%和25%;全N旱地的变化不大,水田比1983年减少了1.42%;碱解N旱地增加了1.53%,水田减少了22.65%;速效P旱地和水田都比1983年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旱地大于水田,其中旱地和水田分别增加了95.02%和6.02%;速效K旱地比1983年增加了26.36%,但水田减少了47.28%。结合糖厂历史单产、产糖率和农场蔗叶还田的情况,研究得出蔗叶还田能够持续培肥蔗区土壤养分,是蔗区甘蔗持续高产的主要原因。


4种酚酸类化感物质与丁草胺混用对稗草生长抑制的互作效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生物测定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和水杨酸4种酚酸类化感物质与丁草胺混用对稗草生长的抑制效果。采用Gowing法分析互作效应,探讨利用水稻化感作用实施减量应用化学除草剂。结果表明:互作效应与物质的种类、浓度水平与比例密切相关。125 mg.L-1酚酸类化感物质与丁草胺混用,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对丁草胺表现增效作用,而香豆酸与丁草胺混用则为加成作用;500 mg.L-1阿魏酸和水杨酸与丁草胺混用表现加成作用,而500mg.L-1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豆酸与丁草胺混用则产生拮抗作用。酚酸类化感物质与丁草胺等比例混用,水杨酸对丁草胺产生增效作用,其余3种物质对丁草胺表现加成作用。125 mg.L-1水杨酸、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与丁草胺混用后对稗草的抑制效果分别为丁草胺抑制效果的1.23、1.11和1.02倍,丁草胺与香豆酸混用处理的抑制效果稍微降低,为丁草胺单独应用抑制稗草效果的81%。


TMV盆栽人为传毒试验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弄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传毒规律。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对健康烟株以接触接种、磨擦接种、伤口接种、汁液喷施接种等方式进行接种烟草普通花叶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烟草普通花叶病不通过烟叶气孔传毒,而是通过微伤口和大伤口渠道传播病毒,而且病毒入口离生长中心越近,病毒传播表现的速度更快。为烟草普通花叶病的侵染防范提供依据。


被子植物离体授粉研究进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服被子植物远源杂交及部分物种自交的受精前障碍,利用植物的双受精过程进行体外授粉即离体授粉技术应运而生。离体授粉技术包括离体柱头授粉、离体子房授粉、离体胚珠授粉、离体胎座/心皮授粉等。影响其结实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花粉贮藏条件、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以及授粉方法和亲本基因型等。离体授粉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和基础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培育远缘杂种、单倍体或抗逆性植物等。目前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是各种杂种胚在胚珠内或胚珠外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以提高离体授粉杂交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