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保山市越冬蚜虫的种群消长及蚜茧蜂越冬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蚜茧蜂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保山市越冬蚜虫的种群消长及蚜茧蜂的越冬情况,调查了该地2015年1—3月及12月越冬蚜虫的发生及蚜茧蜂寄生僵蚜的情况。结果表明,1—3月保山市越冬蚜虫指数呈增长趋势。其中,保山市隆阳区和施甸县的越冬蚜虫种群发生量较大,蚜情指数介于5%~30%之间。2015年12月中、下旬,隆阳蚕豆、龙陵青菜、腾冲油菜、施甸油菜和昌宁油菜上越冬蚜虫的无翅蚜虫口密度分别为317.39、268.80、84.80、79.98和9.10头/株,隆阳区显著高于其他县;龙陵县青菜上的有翅蚜种群数量显著多于其他4个区(县),其虫口密度为20.70头/株;施甸县油菜上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虫口密度为8.68头/株,显著高于其他区(县),其次为龙陵县和隆阳区,其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的僵蚜数量分别为2.60头/株和1.30头/株,二者差异显著。腾冲市和昌宁县的越冬蚜虫被蚜茧蜂寄生僵蚜数量最低,但该地有蚜茧蜂成蜂活动。说明保山市冬季适合蚜茧蜂生存,可用于防治蚜虫。


滇南矿区稻米重金属累积的品种差异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矿区稻米质量安全问题,为获得区域适宜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对近年来滇南矿区主栽的15个水稻地方品种设置连续2年3个不同试验点的栽培试验,研究分析了滇南矿区不同水稻品种的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5个参试水稻品种糙米对As、Pb、Cd的吸收累积有较大的差异。糙米中Pb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宜香107,最低的为滇屯502,两者相差幅度为0.188 mg/kg;Cd含量最高的品种为红优4号,最低的为云恢290,两者相差幅度为0.383 mg/kg;总As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宜香99E-4,最低的为丰优香占,两者相差幅度为0.189 mg/kg。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中污染物Pb、Cd、无机As限量指标(≤0.2 mg/kg)和健康风险定量评估风险熵(HQ<1)为评价标准,初步筛选出适宜该地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滇屯502、宜优2815、云恢290和丰优香占,这4个品种的选择种植与土壤修复+农艺调控的联合管理将会更有效地减少试验区域重金属对稻米食用人群的危害。


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及育种应用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摘要: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具有诱导效果较好、诱导周期短、操作简便等特点,是目前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效率最高的途径之一,极具育种应用潜力。文章主要综述了小麦×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的原理与生产过程;影响该技术的三个关键指标即成胚率、成苗率与加倍成功率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该技术在小麦育种、遗传研究以及种质创新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介绍了本项目组在该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并论述了该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夏黑葡萄促早栽培技术-以元谋为例
《热带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夏黑葡萄近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栽品种.元谋县采用覆棚膜促早栽培技术使夏黑葡萄提早成熟15~20 d.本文主要介绍了元谋县夏黑葡萄促早栽培技术,从树体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促早栽培的技术要点.


墨脱热区发展咖啡可行性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 》 2017
摘要: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南麓,海拔547~7782米,其中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4℃,最低气温3.9℃,可确保咖啡安全越冬。土壤肥沃疏松,p H值5~6,呈微酸性反应,具有种植咖啡的自然条件。


3种因素对兰州百合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为建立兰州百合试管苗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以兰州百合鳞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对外植体消毒时间、鳞片放置方式,以及初代、继一代和继二代激素α-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等影响不定芽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的氯化汞最佳灭菌时间12 min,与鳞片内侧相比,鳞片外侧小突起、不定芽、小突起+不定芽个数也均以12 min消毒处理效果最佳;与鳞片外侧和近轴面向上放置相比,鳞片内侧和近轴面向下放置更有利于芽的诱导;最佳诱导和继一代培养基均为MS+NAA 0.1 mg/L+6-BA 1.0 mg/L,诱导培养30 d左右后不定芽数达7.00个,转绿率和发芽率分别为80.83%和55.00%;继一代发芽率和生叶率最高时可达45.02%和78.00%;兰州百合继二代培养时适当降低6-BA浓度,不仅不影响组培苗正常的生长发育,反而使叶片数和不定芽数达到23.67片和5.67个,以MS+NAA 0.1 mg/L+6-BA 0.5 mg/L为适宜培养基。


不同光质对苹果砧木JM7组培苗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苹果砧木"JM7"春季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及组合对不同阶段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萌芽诱导培养基LS+6-BA 4.0mg/L+NAA 0.2mg/L,增殖培养基LS+6-BA 2.5mg/L+NAA 0.1mg/L,生根培养基1/2LS+NAA 0.5mg/L+IAA 1.0mg/L)、培养温度、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LED光源比荧光灯光源有利于苹果砧木JM7的发芽、增殖分化、幼苗生长发育及生根;LED红/蓝配比为5∶5时,JM7的发芽效果最好;LED红/蓝配比为6∶4时,在增殖分化阶段、生根阶段的效果最好,其次为LED红/蓝7∶3、LED红/蓝5∶5,有利于苹果砧木JM7的萌发、幼苗的分化生长以及生根,优于荧光灯组和其他光源搭配。


云麦52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摘要:[目的]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和明确云麦52的各产量相关性状对其产量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2005~2007年度云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与小穗数、最高茎蘖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0.726**、0.717**和0.695**),千粒重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0.491*),退化小穗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r=-0.451*),与基本苗、有效穗和成穗率相关性不显著;而偏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仅与小穗数成极显著正相关(R=0.711**)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R=0.641*),其余6个性状相关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P=0.595)、最高茎蘖数(P=0.462)、千粒重(P=0.263)对云麦52产量的贡献较大。[结论]在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推广应用中,云麦52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加肥水的供应保证其大穗和高分蘖力的特性以及高千粒重,同时协调发展其他产量相关性状有利于云麦52产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