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UV-Vis结合HPLC FP对不同采收期傣药灯台叶的鉴别及品质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指纹图谱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采收期灯台叶进行快速鉴别和品质评价,确定最佳采收期,推动傣药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佳提取条件,采集12个月份灯台叶紫外光谱数据,平行3次,扣除背景8点平滑后倒入SIMCA-P+11.5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前三个主成分三维得分图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B)-0.1%甲酸水(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5%B;5~35min,5%B→26%B;35~40min,26%B→56%B),流速1mL·min~(-1),进样量7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7nm。不同采收期灯台叶紫外-可见光谱根据吸收峰位置及变化的幅度可以将光谱分为三段,第一段为235~400nm,第二段为400~500nm,第三段为500~800nm。第一段中吸收峰数目最多,主要集中在270,287和325nm,吸光度及其变化幅度最大,体现出不同月份光谱图的指纹特征。第二段吸收峰较少主要分布在410nm和464nm附近,吸光度及其变化较第一段减小。第三段图谱在665nm处均有一个较大吸收峰,吸光度无明显差异。将UV-Vis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不同月份样品在主成分得分图中离散分布,同一月份样品相对集中,可以将不同月份样品鉴别开。HPLC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可将不同采收期样品分为Ⅲ类,第Ⅰ类为3,4,5和7月份,第Ⅱ类为6,8和9月份,第Ⅲ类为10,11,12,1及2月。结合共有峰面积可以看出同一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相近,不同类之间差异较明显,第Ⅲ类样品化学成分含量最高。UV-Vis FP,HPLC FP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快速鉴别不同采收期灯台叶并对其进行品质评价。灯台叶最佳采收期为10月至次年2月,即傣历中的冷季。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HPLC指纹图谱 傣药 灯台叶 采收期 鉴别 质量评价


咖啡糖的工艺技术研究
《农产品加工(上半月) 》 2016
摘要:通过对咖啡糖的热反应时间、熬糖过程中所使用的温度、在熬糖时加入的香精含量等进行研究,为咖啡糖加工技术及其生产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有机肥对火龙果不同批次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增施不同量的羊粪,研究其对不同批次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羊粪处理均提高了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以处理2效果最佳,对第2、第3批次的火龙果产量、表观性状和营养成分影响最显著。其中,第2批次单位面积产量处理2、处理3较对照分别提高52.32%、56.56%,第3批次单位面积产量处理2、处理3较对照分别提高59.87%、40.56%。增施羊粪均可增大果实的纵径、横径及果形指数,并提高了火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改善了果实的口味,其均以2.5 kg/桩复合肥+15 kg/桩羊粪处理2效果最佳。


云南花椰菜杂交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及解决措施
《长江蔬菜 》 2016
摘要:在云南花椰菜杂交制种中,基本上是120天以下的组合,多年来,虽然80天以下的组合产量不错且相对稳定,但80~120天的组合生产困难,总体产量不乐观。自2008年以来,特别母本是80~120天组合的种植面积占比越来越大,其产量偏低已成为制约云南花椰菜杂交制种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和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着手相关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归纳总结,从品种试验成功后才能推广、提高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合理追肥及促进抽薹处理、提高蜜蜂授粉率、预防种皮破裂及种子萌芽6个方面进行综合改进,能有效提高产量。


疣粒野生稻胚性细胞与叶片抗白叶枯病信号物质和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差异
《生物技术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白叶枯病菌对疣粒野生稻的抗病信号物质和抗病基因的影响,将疣粒野生稻的胚性细胞(即愈伤组织,非特异化)和叶片细胞(已特异化)进行白叶枯病原菌胁迫处理,然后分别检测其抗病信号物质及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愈伤组织的SA和JA含量无论是未处理还是处理后均高于叶片细胞,这可能与愈伤组织没有特异化、细胞壁较薄致使病原菌易侵入有关,为了防止病原菌的侵害而产生高的表达量,同时说明疣粒野生稻抗白叶枯病能力是在原胚细胞就已具备;ME207基因在疣粒野生稻细胞特异化前后均有表达,而ME281基因则在细胞特异化前是诱导型表达基因、特异化后是组成型表达基因。
关键词: 水稻 抗病信号物质 水杨酸(SA) 茉莉酸(JA) 抗白叶枯病基因


不同涂膜保鲜剂对蒙自甜石榴冷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6
摘要:目的探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海藻酸钠、魔芋和果胶4种涂膜保鲜剂对冷藏石榴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蒙自"甜绿籽"石榴为试验材料,涂膜处理后,在(5±1)℃低温冷藏,测定石榴籽粒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腐烂率等指标随冷藏时间的变化。结果果胶涂膜处理能显著延缓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含量的下降,提高冷藏期间石榴的营养品质,效果优于其他涂膜保鲜剂;CMC涂膜处理能显著降低石榴的腐烂率,可延缓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损失;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可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但是对维生素C、总糖、总酸和腐烂率无显著效果;魔芋涂膜处理能延缓总糖、总酸含量的下降,但是使腐烂率显著升高。结论果胶和CMC涂膜处理对冷藏石榴均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美国西北3州马铃薯育种考察
《世界农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美国西北部3州马铃薯育种基地的考察,介绍美国西北3州(华盛顿州、爱达荷州和俄勒冈州)马铃薯联合育种的历史、育种程序、运作模式及其成果。提出对中国西南地区马铃薯协作育种的建议。


对云南中北部粳稻品比试验材料的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农业科技通讯 》 2016
摘要:在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少不了要进行不同品种组合的测配与筛选。本文对13个云南中北部粳稻品比试验材料的12个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Mannabyeo/丽粳11号组合关联度最大,ri=0.699 1;其次是凤稻23号,ri=0.648 4;第三是云粳37号/云粳31号,ri=0.597 8;最小的组合是Sambaekbyeo/云粳31号(2013KB2),ri=0.448 2。依据综合评价结果,以期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最终筛选出优异的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
关键词: 品比试验 云南中北部 粳稻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判


青柠檬采前喷洒咪鲜胺对果品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以云南干热河谷区费米耐劳青柠檬为材料,研究了采前喷洒不同质量浓度(150、200、300 mg/L)咪鲜胺对青柠檬采后生理指标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失重率、果皮色差a*、b*、L*及果皮细胞膜透性呈上升趋势,果皮占整果重量比例呈下降趋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先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果皮外观色泽逐渐褪绿转黄。采前喷洒不同浓度咪鲜胺对青柠檬贮藏前、贮藏后果实失重率、果皮所占比例、果皮细胞膜透性影响不显著,但其能延缓青柠檬贮藏过程中果皮褪绿转黄的时间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到达峰值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