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泰国北部山区的蔬菜种子生产(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泰国清迈大学农学院在泰国北部的高海拔山区和低海拔坝区进行蔬菜种子生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山区较坝区更适合萝卜和叶用芥菜的种子生产。在10月份,MaeHae(山区,海拔1000m)萝卜种子产量达3 66t/hm2,而在坝区的HoayLuk(海拔800m)则为2 1t/hm2。11月份,山区的萝卜种子产量在2 83~3 01t/hm2,而坝区只有1 05t/hm2。叶用芥菜的情况也一样。在山区也进行了大白菜种子生产的试验。然而,在山区进行蔬菜种子生产,从经济上考虑,只有萝卜和叶用芥菜种子生产有效益,而大白菜种子生产没效益。在山区和坝区同时做了番茄杂一代种子生产试验。第1年,坝区的种子产量为34 34~47 41kg/hm2,第2年,对两个品种进行试验,在坝区和山区的种子产量分别为64 74和93 36kg/hm2。在山区和坝区均适宜番茄杂一代种子生产。在坝区和山区还分别进行了西瓜和西葫芦杂一代种子生产试验,西瓜种子产量为每公顷73 65kg,西葫芦为71kg。坝区和山区分别适合西瓜和西葫芦的杂一代种子生产。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白桦林土壤真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1年 5~ 7月份 ,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白桦林设立临时标准地 ,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取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和植物残渣法 ,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和查氏琼脂培养基 (CzA)分别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将纯化出的菌株转接到PDA、CzA上 ,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因子。经过显微观察菌丝体、孢子以及子实体的形态、结构等 ,初步鉴定出 18个不同种的土壤真菌 ,其中包括 2个中国新记录种 :柑桔生棒孢Corynesporacitricola、纸葡萄穗霉Stachy botryschartarum。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森林土壤 真菌区系 柑桔生棒孢 纸葡萄穗霉
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利用(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和种子结实分析方法对7个中国型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longipinnatusBailey)自交系进行研究其自交不亲和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自交系为自交不亲和。采取完全杂交组合方法进行筛选。从品种比较和结实情况看,杂一代27 1 3×18 1,27 1 3×18 2,27 1 3×18 3和27 1 3×18 6以及部分77 2×18 11和77 4×18 7有较好的园艺性状,如整齐度、叶色深绿无毛、肉质根呈圆筒状、根皮光滑、根质紧实、根重360~400g,这些性状符合市场要求。前期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杂一代的根产量都明显高于普通品种,但还有待在农户的地里做进一步的试验。
云南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云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种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之一。综述了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特别是以举世瞩目的5285份云南地方稻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心种质取样策略及检验体系、形态、等位酶、SSR标记、GIS技术、多种分类方法与核心种质技术体系相结合,建立了核心种质构建体系;建议加强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研究和利用。
干旱环境对罗望子水分生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罗望子(Tamarindusindica)是抗逆性较强的树种,适应于干热河谷生长。为了探讨其抗逆机理,研究了干旱环境对罗望子树体水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植物在干旱季节,植物体内束缚水含量大于自由水含量导致植物代谢缓慢,同时,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升高,对植物起保护作用。研究还发现,植物体内水分下降,脯氨酸含量上升时期晚于大气干旱、土壤干旱时期。因此,在栽培管理方面,人工补灌的时间应与大气干旱的时间同步,以免造成土壤干旱,导致植物严重缺水而影响生长。
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CSCD
摘要:运用RAPD技术对云南主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品种、野生种、地方品种及其近缘植物———金花茶等4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核基因组DNA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亲缘关系。用已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48份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检测到112条扩增片段,所有片段均为多态,其多态性程度高达100%.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 116~0 527,平均为0 202.对48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以欧氏距离为6 0来划分时,可分为5个组,其中3个复合组,2个独立组,基本上与传统分类水平相吻合。
粗糙脉孢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序列的组成和分布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经公布的粗糙脉孢菌基因组测序结果,对该真菌基因组中的微卫星(SSR)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已经公布的38.0 Mb 的基因组序列中,共有14 788 个以1~6个核苷酸为基序的 SSR序列(长度大于15 bp,匹配值大于80%),其碱基总数占整个基因组碱基数的 0.95%,平均2.57 kb 就分布有一个大于15 bp的SSR。其中数量最多的三碱基 SSR,数量达到 4 729个,其次为六碱基 SSR (2 940个)和单碱基 SSR(2 489 个),这3 类SSR 总数达10 158 个,占 SSR总数的68.7%。数量最少的是二碱基SSR,只有691 个。在可读框(ORF)中的SSR总数为 4 094个,共分布于2 373个 ORF中,其中只有1 个SSR 的ORF为 1 056个。与其它生物内 SSR的分布类似,在基因编码区中,以三碱基SSR和六碱基SSR占绝对优势,分别为基因组中三碱基和六碱基SSR总数的54.1%和48.8%,由于ORFs和编码区的碱基总数分别为该菌基因组碱基总数的约46%和38.3%, 所以这两种长度的SSR在编码区中的密度高于基因组中的平均密度。ORF上下游300 bp调控区域内是各类SSR相对的富集区。尤其是上游区域中的五碱基SSR,为平均密度的3倍,二碱基SSR和四碱基SSR的密度也是基因组中平均密度的2倍多。在下游调控序列中,五碱基、四碱基、二碱基、单碱基 SSR的密度,也大大超过了在基因?
关键词: 粗糙脉孢菌 基因组 微卫星序列 频率 分布 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