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藿香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云南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生育期>百粒重>分枝。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是株高、单株产量,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云南省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云南蚕业起源与良种生产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云南蚕业起源何时?从西南丝绸之路历史及有关文字记载,对其进行了探讨。并对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蚕业的恢复与发展、一代杂交种的应用、良种生产、新蚕品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今后育种方向等作了简要回顾与论述。
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抗稗草种质资源筛选和评价
《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盆栽试验对 2 0份野生稻和 5份非洲栽培稻材料的稗草出苗率、距离稻株不同范围播种的稗草株高和干重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 ,并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 ,将其划分为 6类。再以稻叶水提液培养稗草 ,依其发芽抑制率、芽长抑制率、根长抑制率和发芽指数 ,再次聚类并划分为 5类。盆栽和浸提液试验中效果均好的 3份野生稻S3 7、S6 8、S72和 1份非洲栽培稻Y1 1 0 0 2确定为具有化感作用潜力的资源 ;盆栽试验效果好 ,但浸提液生物活性差的 2份 (S1 1 3、Y1 1 0 0 4 )确定为竞争作用强的资源 ;盆栽和水提液试验均表现较差的 5份野生稻材料 (S4 3、S4 7、S4 0、S73、S1 1 1 )和 2份非洲栽培稻(Y1 1 0 0 5、Y1 1 0 0 1 )为非抗性材料。
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类型及其品种的地理和生态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对云南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及品种的整理和遗传分析,表明云南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昆明地区和滇中生态区是云南玉米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分布地区和生态区;大理州、红河州、昭通地区和楚雄州是多种类型品种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区,而滇中和滇南是多种类型品种多样性的生态分布区;但不同类型品种的地理和生态分布存在多样性差异,保山地区、昭通地区和大理州等5个地、州、市是马齿型品种的主要分布地区,昭通地区还是半马齿型、硬粒型和爆裂型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区;玉溪市、红河州利文山州等5个地、州、市是糯质型品种的多样性分布地区;滇中是马齿型、半马齿型和硬粒型品种分布的生态区;滇南是糯质类型品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区;昭通地区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玉米种质资源,与当地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南部地区和滇南生态区分布有较多的糯质类型品种,南部各民族的民族饮食文化偏爱糯食。
关键词: 类型 品种 地理 生态 分布 玉米 种质资源 云南省
金沙江流域退耕还草地生态效益调查研究——鹤庆县试点区调查报告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退耕还草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鹤庆县退耕还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及其植被覆盖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发生明显变化,而土壤含水量及pH值则变化不明显。针对上述调查结果,提出建议与意见,以指导云南省退耕还草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1BL/1RS易位对小麦面筋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1BL/1RS易位系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广泛利用,对提高我国小麦品种抗病性、丰产性和稳产性起了重大作用。然而,1BL/1RS易位系的过度利用也是导致我国小麦面筋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我国秋播麦区的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试验Ⅰ)、中国优质面包小麦中优9507的杂交后代中优9507×晋麦45F5代(试验Ⅱ)及澳大利亚优质面包小麦Sunstate的杂交后代Sunstate×济南16F2代(试验Ⅲ),研究了1BL/1RS易位在中国的分布及对小麦面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份供试品种和高代品系中,1BL/1RS易位占44 6%。1BL/1RS易位主要影响和面时间、耐揉性和弱化值等主要反映小麦面筋质量的性状,使面筋品质显著降低,而对反映面筋数量性状的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小。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Bt基因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Bt毒蛋白基因的一种—cryIAb基因导入 2个云南水稻栽培品种(滇系 4号 ,合系 39号 )的愈伤组织中 ,经过潮霉素筛选后 ,获得了一批抗性苗 ,部分苗经PCR检测为阳性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发现Bt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 ,并由此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实验中发现培养器皿的透气性对水稻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 ,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势能够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选择合适的洗菌液渗透势能够大大降低洗菌对愈伤组织所造成的损伤 ,从而提高转化率。
关键词: Bt基因 水稻愈伤组织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PCR分析
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品系(组合)间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新高产栽培模式的增产效果和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对9个水稻材料在两种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显著,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极显著增加,结实率显著下降,分蘖初期、分蘖盛期提前,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但不同水稻材料的以上变化情况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