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切花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农村实用技术 》 2015
摘要:1鲜切花病虫害发生特点(1)周年种植,病、虫随寄主辗转危害,种植时间越长、积累数量越大,病虫发生逐年加重;(2)产品、种苗调运频繁,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随之传播危害(斑潜蝇、西花蓟马);(3)设施栽培,高肥水栽培环境,高蒸腾环境,土壤盐析明显,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引起根系自毒现象;(4)复种次数高、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消耗、微量元素缺失,抗逆性降低,生理性障碍加重;(5)保护地栽培高蒸腾环境下,土传类、细


红外光谱在滇龙胆干燥方法选择上的应用
《时珍国医国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滇龙胆的最佳干燥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晒干(GZCK)、发汗干燥(FZ)、45℃烘箱干燥(HZ45)、微波干燥(WZ)及室内阴干(YG)5种干燥方法处理的45份滇龙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精密度、稳定性及重现性试验的匹配值在99.33~99.90之间,RSD≤0.01%,表明该法稳定可靠。谱峰比较发现,晒干处理样品在龙胆苦苷的两个主要特征吸收峰1 611和1 075 cm-1附近吸光度值比其它干燥处理的高,表明晒干有利于滇龙胆中龙胆苦苷的保留。原始光谱经自动平滑+自动基线校正+Norris平滑(5∶5)+二阶求导预处理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显示同一干燥处理的样品相对聚集,判别效果较好。谱图检索显示相同干燥方法处理的样品匹配正确率为93.3%,表明该法用于分析不同干燥方法的滇龙胆样品效果较理想。结论晒干是滇龙胆的最佳干燥方法。该法可直观有效地评价中药干燥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 滇龙胆 干燥方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谱图检索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膳食暴露与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5
摘要:目的为明确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PGR)残留的风险,对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实行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整合3年的市场监测数据,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方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专用软件,对我国各类人群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较低,为0.0109~0.182 mg/kg,辣椒中主要检出矮壮素和甲哌啶残留,番茄中主要检出2,4-滴残留,马铃薯中主要检出甲哌啶和矮壮素残留;短期膳食摄入结果显示,辣椒、番茄和马铃薯3个蔬菜品种消费带来的有检出PGR残留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957~11.0?g/(kg bw·d),仅占其急性参考剂量的0.0319%~22.0%,急性风险较低。结论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虽在不同蔬菜品种、不同风险因子和不同人群之间有差异,但整体风险水平不高,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品种高产潜力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高密度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3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时空)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的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为3个品种中最具潜力的高产品种,应大力推广种植。


林药复合栽培滇龙胆HPLC指纹图谱计量特征与质量评价
《中国药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栽培模式滇龙胆的HPLC指纹图谱,对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林药复合栽培滇龙胆资源进行评价。方法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0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1 nm,进样量10μL。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结果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和马钱苷酸在10~4 000μg·m L-1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2~0.999 9;4种化学成分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87%,2.1%,0.90%和2.4%;重复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97%,1.9%,2.0%和2.2%;稳定性实验的RSD均小于2.2%;加样回收率在97.12%~103.81%之间,RSD在0.71%~2.0%之间。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显示多数样品相似性系数大于0.970,不同栽培模式的70份样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含量有明显变化;栽培药材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马钱苷酸>当药苷,龙胆苦苷计量特征与其余3种活性成分差别较大。滇龙胆与尼泊尔桤木复合栽培模式下,药材4种化学成分总含量最高;与核桃树复合栽培有利于马钱苷酸的积累,与桉树复合栽培有利于獐牙菜苦苷的积累,与杉木复合栽培有利于当药苷的积累。以上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化学成分,应有多种最佳栽培模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研究显示,龙胆苦苷(VIP=1.513),獐牙菜苦苷(VIP=1.208)和保留时间在10 min后的化学成分对药材栽培模式的区分具有显著贡献。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为滇龙胆林药复合栽培最佳模式的选择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云南省花椰菜和青花菜栽培品种应用现状
《长江蔬菜 》 2015
摘要:花椰菜和青花菜在云南各地广泛栽培,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中南部、西南部海拔1 000~1 800 m地区。目前,用于生产的品种较多,国内外品种均有种植,但是出口产品采用国外产品为主。按播期分,花椰菜有秋春品种、夏播品种和冬播品种;青花菜有夏秋品种和冬春品种。


西蜂一代杂交种蜂王浆生产性能形态学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美意种王和蜂王浆高产2个西方蜜蜂品种为亲本,对其杂交一代蜂王浆生产性能形态学进行分析研究,测定了正反交西蜂一代杂交种工蜂的咽下腺长度和重量、工蜂体重和头重。结果表明,同一工蜂的左、右两条咽下腺长度、重量差异均不显著;正交种和反交种工蜂体重分别是0.119 3 g和0.114 5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头重正交种为0.013 5 g,反交种为0.012 9 g,二者差异显著;工蜂咽下腺长度正交种为12.51 mm,反交种为11.21 mm,二者差异极显著;工蜂咽下腺重量正交种为0.001 3 g,反交种为0.0012 g,二者差异不显著;试验蜂群正交种和反交种蜂王浆产量分别是128.2 g和68.37 g,二者差异显著,说明工蜂咽下腺长度与蜂王浆产量有很大关系。


蓖麻SnRK2基因家族的鉴定和特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nRK2是一类植物特有的Ser/Thr类蛋白激酶。为研究其在蓖麻抗逆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蓖麻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6个蓖麻SnRK2蛋白激酶成员。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具有亲水性属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植物SnRK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系统与进化分析发现植物SnRK2蛋白在单、双子叶植物中分化显著,可能是独立演化的结果。高通量RNA-seq测序结果显示,大部分SnRK2基因在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间或种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没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外源ABA处理种子后,Group 2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外源(100μmol/L)ABA、(250mmol/L)Na Cl和(4℃)冷胁迫处理的幼苗,发现Group 2中的基因29908.m006067被这3种胁迫强烈激活,基因29772.m000313对ABA和冷胁迫有较强的响应。
关键词: 蓖麻 SnRK2 蛋白激酶 ABA Na Cl 冷胁迫


立足高原特色农业 建设特色精品农庄——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为例
《上海蔬菜 》 2015
摘要:本文分析了云南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背景及建设内容,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的特色精品农庄建设为例,阐述了该市发展特色精品农庄的优势及现状,同时提出助推该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建议。


鹤庆县红花产业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鹤庆县全县可用耕地面积约3.53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94%。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悬殊的地貌差异,因而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鹤庆县属南亚热带与寒温带的过渡性气候区,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红花种植,2013年开始在龙开口镇箐北村种红花。1鹤庆县发展红花产业的优势"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弥渡县从20世纪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