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余甘子冬季嫁接技术试验

热带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为便于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冬季余甘子资源收集和完好保存种质遗传特性,需要用当即嫁接保存的方法,但冬季气温低,嫁接成活率低,不能满足需求。试验表明,采用冬季人工辅助增温、保温设施能大幅提高余甘子嫁接成活率,可满足余甘子资源收集和保存的要求,同时还缩短了研究周期。

关键词: 余甘子 嫁接 元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高产高糖多抗甘蔗育种技术培训总结

中国糖料 2015

摘要:笔者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美国农业部运河点甘蔗育种站开展了为期180d的访问学者工作,重点就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前黑穗病、宿根矮化病和锈病接种胁迫开展了合作研究。同时,全程参与了对方杂交组合选配,杂交种子生产,家系评价,多个试验圃品系筛选,主要病害抗性鉴定工作。现将开展的合作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甘蔗 早期选择 育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虫脲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5%氟虫脲乳油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于施用该药后1、3、5、7、10、15 d观察其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并采用食下毒叶法评价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残毒性。结果表明:用氟虫脲喷施桑树后未对桑树产生药害,但该药对家蚕的毒性较高;虽然施药后5~20 d各处理的桑叶饲蚕2 d内未见急性中毒症状,在2龄生长过程中发育良好,眠蚕齐,但在2龄家蚕蚕眠过程中逐渐难脱皮死亡。因此,桑园及其周边在养蚕季节应禁止施用氟虫脲。

关键词: 氟虫脲 桑树 家蚕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云南蚕区分离BmCPV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蚕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是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物。从云南蚕区的病蚕样品中分离到一株BmCPV病毒分离株,提取纯化该病毒粒子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究该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克隆得到该病毒10条dsRNA序列(S1~S10)并提交至NCBI数据库中。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序列全长24810bp,S1~S10片段序列都具有完整的ORF。BLAST比对发现克隆的该病毒基因组各片段编码区序列与已报道的1型BmCPV片段的相似度达88%以上,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90%以上;10条dsRNA基因组片段末端均有保守帽子结构5'-AGUAA……GUUAGCC-3'。基于S2片段RdRp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病毒与其他3个1型BmCPV分离株BmCPV1-Suzhou、BmCPV1-China、BmCPV1-Ⅰ聚为一支,基于S10片段polh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也表明该病毒为1型BmCPV新的分离株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将该病毒定名为BmCPV1-Yunnan。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分离株 基因组片段 系统进化 RNA聚合酶基因 多角体蛋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毒、有色花蜜特征研究进展

中国蜂业 2015

摘要:植物与访花者协同进化的机制是当今传粉生物学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领域之一。不同植物类群花蜜特征的广泛变异为传粉者功能群的分化提供了多种潜在的进化方向。有毒花蜜和有色花蜜与传粉者的互作机理是阐明这2种特殊花蜜进化和生态上意义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有毒花蜜毒性成分和有色花蜜成色物质及其生态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有毒花蜜对植物繁殖适合度的贡献以及毒性成分来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今后研究有毒花蜜及有色花蜜与访花者协同进化的生态机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传粉者 有毒花蜜 有色花蜜 协同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云麦52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麦52系1992年用6AL/6VS易位系92R149作抗病亲本,2001年育成、2007年审定并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目前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为了解其抗病基因,以云麦52为父本与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不育系K78S杂交构建了F2群体,对双亲、杂种F1和F2群体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免疫,F2群体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均符合3∶1,表明云麦52携带1个条锈病显性抗性基因和1个白粉病显性抗性基因。进一步用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共分离标记SCAR1400和与条锈病抗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标记XWe173和Xbarc181检测,亲本间和抗、感基因池间在相同位点上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用已知表型单株验证,表型与基因型极显著相关,SCAR1400、XWe173和Xbarc181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91%和92.70%,因此,云麦52的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抗条锈病基因为Yr26,均来自于6AL/6VS易位系92R149。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证明Pm21和Yr26是具有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在云南历经22年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免疫。

关键词: 小麦 云麦52 条锈病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山市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超10.5t/hm~2技术集成

云南农业科技 2015

摘要:水稻种植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一是具备高稳产土壤肥力和基础设施健全的良田;二是具备高稳产潜力的良种;三是具备高稳产技术集成的良法,只有良田、良种、良法有机配套,才能实现水稻高产。隆阳区"九五"以来,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高标准和高稳产农田取得了初步成效;高产水稻良种的选育达到推广一批、示范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衔接机制;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得到重点突破,2006年以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增产显著,2013年隆阳区1.493万hm2一季中稻平均单产超10.56 t/hm2,整县制一季中稻单产水平居全国之首。

关键词: 整县制 一季中稻 高产栽培 技术集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山坝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2015

摘要:通过对水稻"3414"3因素4水平肥效试验数据分析,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软件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得出氮、磷、钾每公顷理论最佳施肥量。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结合隆阳区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保山坝水稻氮、磷、钾建议推荐施肥量为纯N 303.3 kg/hm2、P2O5109.9 kg/hm2、K2O 124.6 kg/hm2。

关键词: 保山 水稻 “3414”肥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蚕区新入侵桑树害虫双钩巢粉虱的初步鉴定

蚕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蚕区受害桑树的叶片背部采集到一种新的粉虱类害虫,在实验室观察其成虫和卵的形态特征,并结合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NA COⅠ)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分类鉴定。观察采集粉虱样本的成虫及卵粒四周有粉状物和蜡丝包覆,雄成虫阳茎具有一个双钩结构;提取粉虱样本的基因组DNA,以mtDNA COⅠ基因的通用引物扩增、测序,将拼接序列提交NCBI数据库比对,与数据库中双钩巢粉虱同源序列(GenBank登录号:HM150635.1)的相似度为99%,截取657 bp片段序列比对,二者仅存在1个碱基差异。经过对该粉虱样本的形态识别与mtDNA COⅠ基因分子标记鉴别,初步鉴定其为入侵桑树的双钩巢粉虱(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关键词: 桑树 入侵害虫 双钩巢粉虱 形态特征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菌对不适用鲜烟叶堆腐过程中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EM菌不同用量对云南烟区不适用鲜烟叶腐熟效率的影响,找出云南烟区不适用鲜烟叶就近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最佳EM菌用量,在自然条件和添加EM菌剂2 000,4 000,6 000 m L/t堆腐条件下,研究不适用鲜烟叶堆腐过程中有机质、碳氮比、胡敏酸、富里酸和腐殖化指数变化。结果表明:添加EM菌剂能明显加速堆腐物有机质、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的转化;促进堆腐物碳氮比的协调;提高不适用鲜烟叶堆腐效率,缩短不适用鲜烟叶腐熟时间。其中,添加4 000,2 000 m L/t EM菌剂,缩短腐熟时间30 d,在堆腐26d即腐熟;添加6 000 m L/t EM菌剂,缩短腐熟时间23 d,在堆腐33 d即腐熟;不加EM菌需要56 d才能腐熟;其中以添加EM菌4 000 m L/t效果最好。

关键词: 不适用鲜烟叶 堆腐 EM菌剂 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