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云贵高原山区玉米品种高产潜力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氮肥施用方式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新品种(云瑞8号、云瑞6号、云瑞8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高密度不影响品种特有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茎粗、叶宽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减小。3个品种的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大显著减少,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高。高密度对穗部性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高密度的增产效应补偿了密度对穗部性状的不利影响。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空间f时空1的施肥方式,施用较少的氮肥即可有效的增加产量。云瑞88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耐密植性,为3个品种中最具潜力的高产品种,应大力推广种植。

关键词: 玉米 生态条件 种植密度 氮肥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类Xa21基因的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细菌病害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可以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经过温室接菌鉴定和PCR标记分析,对云南野生稻进行Xa21基因的检测鉴定。温室接菌鉴定表明,云南野生稻对广谱致病小种PX099及云南强致病菌Y8具有较好的抗性能力,特别是疣粒野生稻对致病菌株达到免疫程度;PCR标记分析表明,云南野生稻不含有Xa21基因,但含有与Xa21基因某些区域同源的片段。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新的抗源材料及快速发掘利用云南野生稻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野生稻 Xa21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

中国热带农业 2015

摘要:自1980年以来的30多年间,云南各地已引进鲜食葡萄品种200多个。各地结合当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目前已选出一批适宜云南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的鲜食葡萄品种。

关键词: 鲜食葡萄品种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采后处理与贮藏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摘要:文章结合云南元谋县番茄生产及采后技术,介绍番茄的贮藏技术、运输方式及销售保鲜方法,并从番茄的加工产业方面分析元谋番茄产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番茄 贮藏 运输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谋干热河谷变性土收缩变形对其裂缝发育及土体强度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元谋干热河谷区变性土的裂缝发育对沟蚀崩塌和植被恢复影响显著。通过室内对变性土收缩变形和裂缝发育的测定及干湿循环下的直剪试验,研究了变性土收缩变形对裂缝发育及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性土失水导致土体收缩变形,收缩特征曲线呈显著的三直线模型。变性土的收缩变形与土壤中黏粒和黏土矿物含量密切相关。变性土收缩变形不均导致裂缝的出现,随着含水量的逐渐降低,裂缝条数(N)逐渐减少,裂缝面密度(A)逐渐增加。土体裂缝的发育与基质吸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当基质吸力<1000 k Pa时,裂缝面密度显著增加。裂缝条数和面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分别呈较好的指数函数和Sigmoidal函数关系(RN2=0.968,PN=0.0004;RA2=0.963,PA=0.01)。裂隙发育,导致变性土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干湿交替的进行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内摩擦角下降速度明显低于黏聚力。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循环次数呈较好的反比例函数关系(Rc2=0.979,Pc=0.0002;Rφ2=0.807,Pφ=0.015)。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开裂导致的沟蚀崩塌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土壤裂缝 裂缝发育 变性土 土壤收缩 土壤变形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云麦69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

摘要:云麦69是2014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自育材料云麦42作为母本,陕西小麦材料陕623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云麦69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1两年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地麦组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云南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麦 云麦69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斑萎病毒对云南莴苣类蔬菜的侵染危害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莴苣类蔬菜是常见的食用蔬菜。近年在云南发现生菜、莴笋、油麦菜有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褪绿、坏死斑的病害流行危害,为确定其病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回接试验、ELISA检测、病毒基因分析,在典型症状病样组织粗汁液和超薄切片中均观察到有类似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粒体,该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80~100nm;ELISA检测和病毒基因分析显示,侵染莴苣类蔬菜的病毒为番茄斑萎病毒。

关键词: 莴苣 番茄斑萎病毒 N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坪县马铃薯产量制约因素及提升产量关键技术综述

农业科技通讯 2015

摘要:兰坪县地处边远贫困山区,马铃薯生产自然条件较差,品种单一、种植资源退化,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连作障碍逐渐凸显,单产偏低。为此,我们从兰坪县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马铃薯良种引入、脱毒种薯繁育、种薯切块消毒及催芽晒种、小整薯起垄覆膜、稻草覆盖免耕、合理轮作制度、马铃薯平衡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能促进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兰坪县马铃薯产量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关键词: 兰坪县 马铃薯 产量制约因素 产量提升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观视野下的哈尼族春神祭

农业考古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春神祭"是伴随着梯田农耕生产而出现的节祭文化,是哈尼族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目的是祈求神灵庇佑农作物的丰收,人与万物和和美美。哈尼族在这种美好的愿望激励下付诸"选稻种、撒秧、育秧、插秧"等生产活动,并孕育出相应的"昂玛突"、"黄米饭节"、"开秧门"等农耕节日。春神祭通过农耕节祭仪式,保持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有序组织春耕生产活动,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内涵。

关键词: 生态观 哈尼族 春神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和磷肥施用量对直缘乌头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肥和磷肥不同梯度施肥水平对直缘乌头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研究有机肥和磷肥对直缘乌头块根商品产量、苗块根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直缘乌头商品块根产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机肥施用量高于2 00kg/667m2对苗块根的产生没有显著差异,在中等以下的土壤肥力条件下,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3 00kg/667m2。直缘乌头栽培对磷肥较为敏感,过量磷肥易对商品块根的生长可产生肥害,磷肥最佳施用量为30kg/667m2。结论: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和磷肥可显著提高直缘乌头产量。

关键词: 直缘乌头 有机肥 磷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