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三七(模糊匹配)
78条记录
立体栽培三七的光温效应及对光合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以立体栽培下的三七(三年生)为研究对象,对温室大棚内垂直层叠立体栽培结构下,不同层及同层不同位置(左、中、右侧)的光照强度、气体温度、土壤温度及光合特征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气体温度和土壤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同层不同位置,光照强度表现为上层无显著差异,中下层左右两侧相同,且显著高于中间位置,气体温度表现为每层的左中右位置均无显著差异,土温表现为苗床中间土层(12 cm)土壤温度最低,并呈向上下表面逐渐升高之趋势;三七净光合效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显著相关,蒸腾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气体温度显著相关,说明三七叶片净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受气体温度和土壤温度间接影响。综上所述,研究表明三七立体栽培模式可行,改进苗床架构模式以提高中下层光照强度、增加苗床厚度以降低土壤温差和加强温室通风以调控气体温度等方式为今后提高立体栽培三七种植技术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三七 立体栽培 光照 温度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特性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二年生三七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下研究了镉胁迫(0,2.5,5,10μmol·L-1)对三七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及三七对镉的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2.5μmol·L-1镉处理可诱导SOD,POD,APX等酶活性的升高,10μmol·L-1镉处理则对SOD,POD,APX,CAT均产生抑制作用;镉处理对三七各部位CAT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三七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三七各器官镉含量表现为须根>剪口>主根>叶片>茎;叶,茎,剪口,须根,主根镉富集系数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器官中镉含量与迁移系数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上升。综上所述,镉胁迫可对三七抗氧化酶系统和光合系统产生影响,三七对镉具有富集作用,应合理选择三七种植基地以减少对镉的吸收,合理选取三七入药部位,以降低镉摄入风险。

关键词: 三七 抗氧化酶 光合参数 富集系数 迁移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韭菜等4种植物水提液和碎屑对三七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对三七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是否能用于三七根腐病防治试验。分别用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的水提液及其碎屑处理2年生盆栽三七,连续3个月对三七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四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蕨水提液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株高和叶片生长无抑制作用;韭菜碎屑在施用初期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2个月后这种抑制作用会逐渐减弱。金荞麦和苜蓿处理不会对三七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韭菜、金荞麦和苜蓿可用于三七根腐病生物防治筛选试验。

关键词: 三七 韭菜 金荞麦 苜蓿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砷对三七幼苗的毒害效应及临界值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近年来药用植物三七砷污染状况,文章通过设置砷胁迫条件下三七幼苗水培试验,研究了砷对药用植物三七的毒害效应,阐明了三七幼苗砷毒害的表观症状和毒害特征,提出了三七苗砷毒害临界浓度和安全药用临界浓度推荐指标和推荐值。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砷对三七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砷条件下三七苗砷毒害症状明显,表现为根系发黄腐烂,根体积和根重下降,植株地上部分失水萎蔫或直接青枯死亡;二年生三七苗的耐砷能力强于一年生三七苗;综合分析三七苗株高、地下部须根长、地上部干重等效应指标与砷处理浓度的表观敏感性和相关性,推荐三七地上部分水分含量的EC20值作为砷对三七苗产生毒害的毒性阈值,其毒害效应临界浓度分别为一年生三七苗13.45 mg/L,二年生三七苗13.81 mg/L;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砷的限量指标≤2.0 mg/kg为基准,根据三七苗根系砷含量和砷处理浓度二次拟合方程,推荐水培条件下三七根系砷的安全临界浓度分别为一年生三七苗7.92 mg/L,二年生三七苗8.41 mg/L。

关键词: 三七 毒害效应 临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磷素对药用植物三七吸收砷的微区及形态分布特征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其生长环境受地域、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仅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量高、品质好。但由于矿业开采、工业生产等因素使得土壤砷的背景值超标,逐渐威胁三七的正常生长及其产品质量。因此,如何降低三七砷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磷与砷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利用磷与砷在土壤中的拮抗效应,达到控制土壤砷危害的效果。本研究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方法(SRXRF)和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相结合对参试三七植株进行分析测定,从细胞微区组织层面揭示药用植物三七在外源磷素作用下吸收As和P的相对含量分布规律和三七植株各部位的砷形态及含量特征,以及各部位的生物转运系数及富集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磷和砷在三七主根部的相对含量荧光分析中保持分布规律一致的特性,说明三七根部吸收磷和砷的点位相同;添加外源磷素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三七各部位三价砷和五价砷的含量,最大降幅达50%,同时可以降低根部对砷的吸收富集系数;试验中仅添加五价砷元素,但在三七植株各部位均检出三价砷,说明三七体内存在着砷还原机制;其中茎部的三价砷的含量均高于五价砷,推测茎是三七体内砷还原反应的主要场所。

关键词: 三七 砷形态 μ-SRXR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砷在药用植物三七根部组织及其亚细胞分布特征

植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与亚细胞分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细胞组织微区及亚细胞分布层面首次揭示了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受砷(As)的毒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根部的As元素多集中在表皮组织中,且有向维管束运转的趋势;细胞液是As主要富集的亚细胞组分,用20 mg·L~(-1)As处理的三七细胞液中As含量约为不加As的200倍;分析三七主根亚细胞组分的As含量与营养液As浓度的曲线拟合方程,确定了营养液As浓度直接影响细胞液组分的As含量;各组分所占比例从大到小表现为:细胞液>细胞壁>细胞质,20 mg·L~(-1)As处理的细胞液中砷含量约占三组分总量的65.78%,达到最高比例,细胞壁和细胞器中则始终维持较低的砷浓度。

关键词: 三七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 亚细胞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三七系统重金属污染调查及相关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我国三七种植区域土壤和植株中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与三七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三七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及转运规律,为研究三七安全质量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30个不同三七产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及三七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所调查的三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不容忽视,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GB15608-1995)对照分析,所调查的三七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依次表现为汞>砷>镉>铬,土壤样品铅元素无超标现象。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对应的三七植株样本重金属元素超标程度依次表现为砷>铅>铬>镉,植株样品汞元素无超标现象。5种重金属在三七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都表现为地下部含量高于地上部含量,且地下部重金属元素多集中在根条,其次是剪口;三七植株不同部位重金属的累积特征总体表现为根条>剪口>块根>叶>茎。从三七植株各部位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的BCF值分析来看,所有样品的BCF均<1,说明三七并非属于重金属富集植物。从土壤-三七系统间的运转和相关分析来看,三七剪口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砷和铬含量显著相关,三七根条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镉元素也表现为显著相关,其他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分析运转系数表明:铅、砷、铬3种重金属不容易从地下部分运转到地上部分,而镉和汞2种重金属从剪口运转到茎相对容易;5种重金属在三七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相对较强,三七茎部的重金属很容易转运到叶部。结论:三七不属于重金属富集作物,尤其对土壤中的汞具有较强的耐性。调查区域三七种植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对应的三七植株样本也存在砷、铅、铬、镉重金属超标问题。由于作物内部存在重金属吸收运转的特殊规律,三七重金属累积量各部位之间也有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说明三七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仍然是土壤。因此,控制种植地域的土壤环境质量、减少栽培过程中外源有害物质对土壤的二次污染是研究解决三七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三七 重金属 土壤 累积特征 运转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根腐病三七根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

中草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根腐病三七根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根腐病三七根内的细菌,经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 rDNA后,分别用Rsa I和Hin6 I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和DNA测序技术,对分离自根腐病三七根内的细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根腐病三七根内的细菌分属于8个类群,依占总菌数的比例分别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22.47%、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5.62%、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5.62%、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4.49%、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1.12%、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1.12%、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12%及肠杆菌科的一些属58.43%。结论泛菌属和芽孢杆菌属是根腐病三七根中的两大优势细菌类群。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 细菌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DNA测序 16S rDNA 泛菌属 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不同间隔年限种植土壤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不同间隔种植年限对土壤氮、磷和钾元素的影响。方法:对文山州马白、马塘、古木和盘龙4个三七道地产区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总氮、磷、钾和有效氮、磷钾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土壤全氮、磷和速效氮、磷含量变化均表现为间隔5年土>连作土>新土;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除全氮含量无显著季度变化外,其他三者均呈倒"V"型,含量峰值出现于2010年4月;土壤全钾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但速效钾含量变化表现为新土>连作土>间隔5年土,季度变化规律与速效氮、磷一致;4个监测地3种间隔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磷、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变化均不同。3种间隔种植模式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其他2种元素无显著相关性。新土、间隔5年土和连作土速效氮、磷、钾比例分别为1:0.4:2.4,1:0.4:1.4,1:0.4:2.0。结论:连作造成了三七种植土壤磷素的相对富集和钾素的相对亏缺,进而造成的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衡为产生连作障碍的诱因之一。加强三七种植土壤氮、磷、钾最佳比例研究,从而进行配方施肥为消减连作障碍重要手段。

关键词: 三七 连作 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二年生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中国现代中药 2014

摘要:在中等施氮水平条件下,以1年生三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和5个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株总体生物量12.7~41.9%;基肥量为50~100%的处理,存苗率与对照相当,三七产量比对照增加16~32.7%;而基肥量小于50%的处理,存苗率比对照低25~32%,产量比对照减产24.5~31.8%。基肥量为70~100%的时能提高三七皂苷R1含量和三七皂苷累积总量。施氮能增加三七N、K含量和积累量,却降低了P含量和积累量,同时增加了N、P、K在三七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基肥量越小,追肥量及次数越多,三七N、P、K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累积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施量为70%,1次追肥30%时,P、K累积量达到最大值,N累积量较高。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基肥用量为50~70%,追肥1~2次,是提高三七产量及品质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关键词: 氮肥运筹 三七 产量 皂苷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