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orphology(模糊匹配)
65条记录
五种西方蜜蜂品种形态指标差异性比较

蜜蜂杂志 2014

摘要:采集吉林的东北黑蜂×意蜂、云南景洪的浙大蜜浆蜜胶、云南景洪的白山6号、云南个旧蛮耗的本地王和云南蒙自草坝的浙大蜜浆高产5种西方蜜蜂子代工蜂共8群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测定每只工蜂38个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性能的西方蜜蜂在形态特征上都表现出差异性(P≤0.01,或0.010.05),通过实验,为蜜蜂生产上培育杂种优势西方蜜蜂品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方蜜蜂 生物学特性 形态学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意蜂品种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和杂种优势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两个意蜂品种及其杂交子代间的形态特征差异和杂种优势情况,为进一步探究两个意蜂品系杂交子代的生产性能和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意大利蜜蜂王浆高产蜂种、美意蜂种及其正交、反交子代4个类型共12群蜜蜂样本,每群测定分析15只,共测定40个形态指标,计算杂种优势率,同时进行相关的因素分析、区辨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20个与意蜂体型大小相关的形态特征指标中,王浆高产蜂种有15个指标高于美意蜂种,反交子代中有17个指标高于正交子代;在8个与意蜂体色相关的形态特征指标中,王浆高产蜂种的色度平均值比美意蜂种的高,而反交子代的色度平均值比正交子代的低;在9个与生产力相关的形态特征指标方面,反交子代较正交子代更具杂种优势。4个类型意蜂品种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因素的总变异系数为53.291%,主要是与体型大小有关的特征指标;区辨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子代、反交子代与王浆高产蜂种基本聚在一起,美意蜂种则相对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反交子代与王浆高产蜂种、美意蜂种聚为一个分支,而正交子代单独为一个分支。【结论】蜜蜂亲本相同,但杂交组配方法不同,其后代的形态特征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意蜂 正交子代 反交子代 形态特征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茶黄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摘要:介绍茶园茶黄蓟马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黄蓟马 形态特征 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研究进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摘要:复合种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被广泛应用。药用植物的复合种植是对传统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药材与作物争地的矛盾,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的概念、发展历史、理论基础以及主要模式,分析了复合种植对药用植物生长、产量、药效成分、病虫害防治的影响,对药用植物复合种植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探讨了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药用植物栽培者合理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复合种植 生态学 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方式中蜂形态学初探

中国蜂业 2013

摘要:对饲养在圆木桶、墙洞、活框蜂箱中10年以上的中蜂蜂群进行工蜂标准采集,测定其工蜂的40个形态指标,对比分析吻长等9个与生产力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对圆木桶、墙洞、活框蜂箱三种饲养方式进行人为干预,能使中蜂蜂群与生产力相关的形态指标得到优化。

关键词: 中蜂 饲养方式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琥珀蚕的生物学特性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琥珀蚕Antheraea assamensis Helfer,1837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柞蚕属(Antheraea)昆虫,利用其茧缫制的琥珀蚕丝,具有金黄色光泽,产量少,价格极其昂贵,现今只有印度从事琥珀蚕丝的研究及生产工作。本文通过野外考察,收集资源进行室内饲养,记述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琥珀蚕在云南西双版纳1年发生3~4代,喜高温多湿,喜食天竺桂、香樟、假柿木姜子等多种樟科植物,以蛹越冬。成虫首次出现在3月上中旬,第3代出现在9月底10月初。室内饲养24~28℃,80%~95%条件下,卵期8~12 d,幼虫4眠5个龄期,历期24~35 d,蛹期18~30 d,成虫4~12 d。

关键词: 琥珀蚕 生物学特性 形态学 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小生物形态测定仪在蜜蜂形态学中的应用

中国蜂业 2012

摘要: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了解蜜蜂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其功能,对深入掌握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和活动规律,提高管理水平,蜜蜂分类,品种鉴别,病虫害防治以及人工授精等方面都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蜜蜂形态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叙述,介绍微小生物形态测定仪在蜜蜂形态测定上应用,并对其操作及功能进行详细介绍,是一种比较简易、快捷而且准确的测量方法,从而为蜜蜂形态学和分类学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小生物形态测定仪 蜜蜂 形态学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云南省德宏州柠檬产区为害柠檬嫩梢、嫩叶的一种害虫,在该产区的柚喀木虱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对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喀木虱主要发生在德宏州海拔1 000~1 500 m的柠檬产区,其寄主植物仅发现芸香科柑橘属Citrus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海拔越高,发生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以若虫为害最为严重,受害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及展开,出现对折症状,严重时卷曲成菊花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为害高峰期与柠檬抽发、海拔高度及气温密切相关.

关键词: 柚喀木虱 分布 形态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针对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植物形态变异的特征规律,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份不同来源地余甘子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不同种源余甘子在一年生结果母枝上雄花数变异范围最大(14.25~2 010.5朵),变异幅度最小的为雌花萼片数(6~6.2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余甘子叶片形态、雌花和雄花性状的特点均是造成余甘子形态变异的因素,其中以叶宽、叶柄长、雌花萼片长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4.17%;第2主成分主要由雄花性状构成,以涉及雄花花梗长的成分最多,其次是雄花花朵长度,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达18.84%,累积贡献率达43.01%;以17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4份余甘子种质分为3类。

关键词: 余甘子 形态特征 变异 种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文山葡萄害虫一黑足厚缘肖叶甲的发生情况及防控建议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作者首次发现黑足厚缘肖叶甲[Aoria nigripes (Baly)]在云南省文山州大面积发生,严重为害葡萄。本文报道了该虫目前的发生现状及其成虫、卵、幼虫、蛹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在国内外的地理分布,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关键词: 葡萄害虫 黑足厚缘肖叶甲 形态特征 防控建议